“樂聖”聞言淡淡一笑道:“那就有勞總總管了,老趙啊,你把墨玉趕到後麵好生伺候著,要是回去時候這畜牲再發驢脾氣,我可拿你試問。”她一邊飄然下車一邊對旁邊的中年車夫關照道,車夫也不敢答話,隻好連連點頭示意,一張黑燦燦的臉皮顯得頗為惶恐。當即有王府的下人引著他將驢車趕到後院牲口棚,而牙則帶著童兒由左魁領著去往後殿。
“草民叩見王爺,千歲千歲千千歲。叩見王妃,祝二位福壽綿長。”來至後殿,牙一見王爺王妃在上高坐,當即雙膝跪地,連連叩首。
“免禮,免禮,居士但請平身。”王爺對於這位“樂聖”的脾氣也頗有耳聞,原本還擔心不知她今日能否前來,故而剛才聽聞“樂聖”親身來見,自然高興,言語之間也表現得極為熱情。而一旁的王妃則隻對牙微一點頭,並未多話,不失自己的身份。
“本王平日素好音律,久聞居士大名,可惜始終未待一見,時常想來好不遺憾啊。此次愛妃壽誕,故而特意想邀居士過府一敘,隻是居士高風,多次回絕。本王本已灰心,隻恨自己福少德薄,不想今日居士竟然親自來此,實令孤王不勝之喜。來人,快快給居士看座。”不久桌案擺下,由於這後殿小宴開始較早,賓客們皆以就位,而牙來得最晚,故而隻好敬陪未席,原本王府方麵還怕這位“樂聖”生氣,趕忙想與其他客人商量能否換個位子,可沒想到卻被牙主動挽拒,見傳聞中不可一世的堂堂“樂聖”今日在自己麵前也不敢放肆,咱們這位好大喜功的王爺不禁大是得意,殊不知”女伯牙”此舉乃是別有用心。
眾人寒暄了幾句,免不得又是喝酒吃菜,閑話家常,而牙今天顯得特別低調,也不多話,隻是靜靜地觀察情況。原以為能來後殿參加這小宴的不是達官顯貴,就是富商名流,隻此時牙仔細一看在坐的三教九流無奇不有,比如坐在自己右手邊的是個挫胖子,長得真可謂鶴發童顏,看麵相,兩頰紅潤,氣宇軒昂,比自己那個小童團兒似乎還要精神三分,可須發皆白,看上去又似乎頗有年歲。那個子即使坐著都比旁人矮上一頭,加上這位腦袋又特別大,擱老遠一看與個不倒翁相似,不過人倒是挺和氣,剛才下人與他商議換座,絲毫沒有不悅之色,反而滿口答應,顯得通情達理,絲毫沒有架子。見牙看向自己,總是麵帶微笑。
再過去坐在牙這一側首席的乃是個長眉老僧,別人在那邊有說有笑,可他卻極少說話,雙眼低垂,似乎入定了一般。可不知為何明明是一幅寶相莊嚴,牙卻似乎從他身上感受到了一股莫名的威勢。不過比起這兩位,坐在牙對麵那位才真正稱得起是凶相畢露了,看他年紀也就在三十歲上下,國字臉,一對三角眼,鷹勾鼻,不知為什麼,牙一看到這人就想到史書上形容奸臣相貌的那兩句話“蜂目豺聲,鷹視狼顧”仿佛隨時就要擇人而食一樣,顯見是位凶悍人物,而整個大殿中最最吸引牙注目的還是坐在王爺夫婦左手邊的那個老道,看此人年紀最多不過五十歲上下,身材瘦長,可絲毫不會讓人產生柔弱之感,其貌不揚,甚至連身上的道袍也頗為陳舊,當然最吸引人的還是他背上背的那把長劍,劍是道士身份的象征,就如同僧人的禪杖,乃至念珠一般原本不足為奇。可此人背得居然。。。居然是把木劍!連牙自己一開始都以為看錯了,可再仔細一辨認,沒錯,確實是把木劍,一把明顯才剛刷過漆的桃木劍,尋常人見了肯定會覺得好笑,莫非王府最近鬧什麼不幹淨的東西,請道士前來降妖除魔不成?可對於江湖中人而言看到這把木劍第一時間往往隻會聯想到一個名字,一個即便像眼高於頂如牙也會感到不寒而栗的名字。
"對了,還沒介紹,樂聖可知這位道長的來曆?"看到牙的反應王爺似乎意識到了什麼,趕忙開口說道.
"正要請教."牙笑道.
"江湖傳聞"女伯牙"行事直來直往,頗有古人遺風.怎麼如今也學起世間俗人明知故問呢?"王爺尚未開口,那位道士自己卻已放下了酒杯,一陣冷笑道.
"恕晚輩愚鈍,不知道長何出此言?"牙此時認也不是,不認也不是,索性繼續與對方裝起了糊塗.
坐在牙旁邊的那個挫胖子見狀忙出來打圓場,笑道:"仙長您這是何必呢?樂聖為人清高,平日極少在江湖上走動,不認識您老人家也是情有可原.來,老朽不才為二位做個引見,我說樂聖,當今武林說起本領高強首推何人?"
牙當然明白對方所言何意,可還是故作糊塗道:"小女子久居鄉野,見聞淺薄,實不可評說當世英豪,不過按世人傳言總當以"乾坤十三絕"為最.莫非這位道長就是..."
挫胖子聞言一笑道:"不錯,這位仙長非是旁人,正是"乾坤十三絕"排名第八,雁蕩山妙智觀的李觀主,江湖人送雅號"太乙神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