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戚將軍祠(2 / 2)

進殿後,迎麵木屏風上還寫著戚公著名的詩篇《馬上作》,“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寥寥28個字,是戚公南征北戰,赤膽報國的真實寫照,英雄豪情,愛國赤心,盡顯字裏行間。殿門前“海不揚波”之匾就是取自屏風背麵的“封候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前殿後為戲台,兩邊樹蔭遮避,嫩草青青。再往前則是一小庭院。在庭院的角落,有一對石人跪像,一男一女,皆上身赤.裸。跪像旁有一石碑,字跡有些模糊,但仍可分辨大意。

碑首題有七字,“汪逆夫婦跪像誌”,又有大致碑文:相彼夫婦,漢奸之尤,民眾公敵,舉國同仇。男名精衛,汪家敗類,婦曰璧君,陳門妖魅。認賊作夫,賣身倭奴。斫石肖像,跪諸道途,人人唾罵,萬類見羞,臭聞當世,汙流千秋。

再過橋是一看樓。看樓有上下兩匾額,分題“民族魂”與“功昭日月”,壓得下頭的兩具跪像萬世抬不起頭。若不是不好損壞文物,每每經過此地,葉雲軒都想衝那角落吐口水。

過了看樓便能瞧見主殿,同前大殿是一般的結構,唯有台階不同,主殿的甚高。沿上而去,很容易就能瞧見一身戎裝,端坐於殿中,英氣逼人的戚將軍塑像,其神色間憂國憂民的目光似乎正凝視那波濤萬頃的始豐灣洋麵。

塑像後頭又有兩塊匾額,為“威鎮海疆”之匾,與“碧海丹心”之匾,還有前後兩楹,前楹聯為“撥劍光寒倭寇膽,撥雲手指天心月”,後楹聯為“紀效讚新書,思往日樓船飛渡、節鉞專征,扼桃渚、凱奏犀軍,百戰靖蝦夷,丕振朱明誇上國;銘勳崇少保,羨今朝祠廟騰輝、河山錦繡,謁椒江、追尋鴛陣,千秋懷虎將,激揚丹悃衛中華。”

主殿兩旁各連的三間小偏殿也被改成了陳列室,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文獻、文物、圖表、照片、模型等,詳細地記載了戚大將軍的抗倭生平。所以這兒,也是紀念館裏的最後一站,葉雲軒工作的終點。

陳列室裏自有工作人員,他們會為遊客詳細地講解一切附在這些個物品上的曆史,並不需要葉雲軒代勞。放在早先,葉雲軒還會很感興趣地跟著湊上去,但日子久了,次數多了,聽的東西都能背了,自然是更願意待在大殿外,嗅著新鮮的空氣,俯瞰著祠堂。

也許是等待太多無聊,或是覺得那般掃視著來往遊客怪不好意思,靠著門柱的葉雲軒一直打量著視線那頭的半副前楹聯,而這看著看著,心底裏竟還升起了一絲別樣的不舒服,不為別的,就為那刻在柱子低端的一隻頗具神似的鳳凰。

葉雲軒也說不清那是鳳凰還是其他什麼的,可不管怎麼樣,刻在這貌似都有些不應景吧,畢竟戚大將軍可是被人稱作戚虎,要刻也該刻一隻下山猛虎才對。

閑著也是閑著,葉雲軒忍不住走過去瞧瞧,順便探頭看了下另外半幅,嗨,底端那相同的位置果然也刻了隻鳳凰。隻是,怎麼說呢,與剛才那隻相比,這隻好像差了點神韻。

葉雲軒說不上來,下意識地拿手順著那雕刻的紋路撫摸比劃著,指尖卻一陣吃痛,縮回一瞧,一根斜生的小木刺紮進了指肚裏。

晦氣啊,還出血了,葉雲軒顧不上其他的了,趕緊跟這木刺較上勁,費了老大功夫才給拔了出來。這下,葉雲軒連繼續糾結鳳與虎的心思都沒有了,正想起身,卻聽見身後啪嗒一聲,有東西掉了。

葉雲軒回頭一看,那地上的是個木塊,樣子長得有些像所謂的令牌,拿起翻過來再一看,正是剛才琢磨的那隻鳳凰。這下,葉雲軒可愣了神,目瞪口呆地緩緩抬起腦袋。果然啊,木柱低端多了個窟窿,正是少了手裏的這塊木牌。

毀壞文物了啊,葉雲軒發誓,自己可真的啥也沒幹啊。掃視下四周,正好沒人注意,葉雲軒趕緊把那木牌塞回原位,可是這會兒,那木牌怎麼也放不穩了,老是重新掉下來。

次數多了,葉雲軒也怕這啪嗒啪嗒的聲音會引來他人注意,在陳列室裏的那群遊客也該快出來了,葉雲軒隻好放棄了修補的打算,抓起木牌塞進口袋。

走遠了點,再回頭看看,嗯,窟窿不大,又在最下方,不特意去看也發現不了,葉雲軒這心才算鬆了一大口氣,畢竟到了這會兒,“毀壞文物”的罪名,他就是不想擔,也隻能“坐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