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策略篇
消費者在市場上購買產品,最基本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產品所提供的實際利益和效用,即產品的核心。一種產品能否被消費者所接受,不僅決定於生產者能向社會提供什麼樣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取決於該產品是否給消費者帶來了實際的利益,使其需求得到滿足。誰能夠更好更快地設計、製造出適應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誰就擁有更大的營銷競爭力。因此,產品創新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最基本的競爭策略。
一個產品應該定什麼樣的價格,不是根據營銷者的產品成本而決定。而是因為消費者認為你的產品值多少錢,他是否可以承受並消費得起你的產品。價格不是影響消費者的唯一要素。本部分將其擴展為“競爭策略”,以補充營銷者所需要的一些競爭策略。
1、不要匆匆拉“降價策略”上馬
陶朱公,春秋末期人,即助越王勾踐一戰滅吳的大智者範蠡,堪稱曆史上棄政從商的鼻祖和開創個人致富記錄的典範。《史記》中載:“累十九年三致金,財聚巨萬”,當然入選為“中國十大富豪”之首。
陶朱公很有經商的頭腦。他根據市場的供求關係,判斷價格的漲落,即“論其(商品)有餘和不足,則知(價格)貴賤。”他發現價格漲落有個極限,即貴到極點後就會下落;賤到極點後就會上漲,出現“一貴一賤,極而複反”的規律。這就很符合現代市場規律的發展。因為一種商品價格上漲,人們就會更多地生產,供應市場,這就為價格下跌創造了條件。相反,如果價格太低,就打擊了積極性,人們就不願生產,市場的貨物也就少了,又為價格上漲創造了條件。故他提出一套“積貯之理”。這就是在物價便宜時,要大量收進。他說“賤取如珠玉”,即像重視珠玉那樣重視降價的物品,盡量買進存貯起來。等到漲價之後,就盡量賣出。“貴出如糞土”,即像拋棄糞土那樣毫不可惜地盡是拋出。
他離開越國後,來到了齊國首都臨淄。
經過考察,他發現有一條街上有幾家飯館生意紅火,於是也在那個地段開了家飯館。始料未及的是,他的店和其他飯館價格相當,卻無人問津。陶朱公經過觀察,發現光顧這條街的食客大多是為人擔貨的腳夫,而那些生意紅火的飯館,已經和腳夫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惠顧關係,因而以回頭客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