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湯譜:
蜜棗劍花豬肺湯
製法:劍花、陳皮用清水浸軟;劍花洗淨,切2~3段,陳皮(去白)、蜜棗洗淨;豬肺切厚片,浸泡於清水中,用手擠洗幹淨,放入開水鍋內煮5分鍾,撈起過冷水。
把全部材料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2小時,調味供用。
功效:本湯清潤肺燥,理肺氣而止咳嗽。湯中劍花又叫七星劍花、霸王花、量天尺花,性味甘涼,有清熱痰、除積熱、潤肺燥的作用,《嶺南采藥錄》說它能“止氣痛、理痰火咳嗽。”豐品含有三十一烷、β-穀甾醇等。蜜棗性味甘平,功能益氣生津、潤肺。豬肺性味甘鹹平,有補肺作用。陳皮又叫橘皮,性味辛苦溫,氣味芳香,有行氣健脾、理氣化痰之功,其藥性雖溫,但與劍花、蜜棗同用,則溫而不燥,可增強化痰止咳功效。合而為湯,共奏潤肺燥、理肺氣、化痰涎、止咳嗽之功。
沙參玉竹煲老鴨湯
製法:選用沙參50g,玉竹30g,老鴨(大者半隻,小者一隻)。先將老鴨去毛及內髒洗淨,切粗件;沙參、玉竹洗淨。用中火至文火煲煮一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本湯能滋陰潤肺,養胃生津。
清湯鯽魚
秋天正是鯽魚最肥美的時候。
製法:鯽魚500g,刮去鱗掏出內髒,洗幹淨,控幹水分。放在一大碗內黃酒60g,塗遍魚內外待用。鐵鍋燒熱放食用油100g,待油溫七八成時下蔥頭薑片爆香,加魚下鍋,淹魚的黃酒丟棄。把魚小心翻一下,加冷水,淹過魚。大火滾開,下火保持湯沸即可。火大會衝爛魚。20分後湯變乳白色,加鹽胡椒粉,喜味濃的加味精起鍋。碗裏放幾片香菜。
功效:營養、健胃、利水。
橄欖蘿卜煲豬肺
可防治秋季流行性感冒、一般感冒及扁桃體炎、支氣管炎,同時又能輔助治療肝氣鬱滯致兩肋作痛,以及飲食積滯等。
材料:橄欖150g、蘿卜500~1000g、豬肺1個。
橄欖在廣東民間作清咽炎治喉病的良藥。橄欖性溫味甘、澀,入肺、胃經,功能下氣、生津、止渴、清肺、利咽、除煩、解酒、消食、開胃;蘿卜性微涼而味甘、辛,功能健胃消食、止咳化痰、順氣利尿、清熱解毒。加上有補肺作用的豬肺,合而為湯,更具清熱利咽、潤肺止咳之功,實為標本同治之湯品。
製法:蘿卜洗淨、去皮,切為塊狀,橄欖洗淨,用清水浸泡片刻;豬肺切厚片塊,浸泡於清水中,用手擠洗幹淨,放進開水中煮5分鍾,撈起過冷水,瀝幹水後,一起放置瓦煲裏,加入清水1000ml(約10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2個小時。
西洋菜蜜棗生魚湯
清潤可口,有滋潤肺胃、清熱潤燥之功,同時也能輔助治療咽幹口燥、肺熱幹咳、腸燥便秘等。
西洋菜750g、蜜棗5枚、生魚500~600g、豬肉120g、生薑3片。
西洋菜為入秋時節的蔬品,有清熱潤燥的作用;蜜棗性平味甘,具益氣生津、滋潤肺胃的功效;生魚性寒味甘,有健脾養陰的作用;豬肉同樣性平味甘,能健脾潤燥;生薑則辛溫,能健胃祛濕。幾種材料合而為湯,能清燥熱養陰液,滋胃而止渴,潤肺可止咳。
製法:先把生魚去魚鱗、腸髒,洗淨,瀝幹水,生油起鍋,稍煎鏟起;蜜棗洗淨、去核、稍浸泡;豬肉洗淨;西洋菜洗淨,摘短;然後一起放入瓦煲內,加入清水1200ml(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3個小時,調入適量鹽和生油便成。
秋季補肺湯按中醫天人相應的理論,時髒對應,秋季屬肺。因而秋季是養肺、補肺或治療肺部疾患的最好時節。
豬橫俐雞骨草湯
材料:雞骨草、豬橫俐(豬的胰腎)1~2條、豬瘦肉200g,蜜棗2粒,生薑3片。
製法:清洗雞骨草,豬橫俐一定要先用沸水燙一遍,這樣煲出來的湯才沒有異味,然後所有材料放入煲內(最好是瓦煲),水沸後,慢火煲1~2小時。
功效:雞骨草具有清熱解毒,舒肝護肝散瘀的功效,可用於脅肋不舒,胃脘脹痛等,對身體有保健功效。四季適宜。
沙參玉竹魚尾湯
功用:沙參玉竹均可潤肺,這個湯對煙酒過多、睡眠不足的人特別有幫助。
材料:沙參與玉竹,均為中藥,中藥房裏有售。沙參玉竹均3~4g,南北杏5g,蜜棗1枚,鰱魚尾1條(約750g),瘦肉200g,薑片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