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傳統(3 / 3)

其實胡正嚴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自從國家嚴厲醫療衛生行業之後,原生態的中醫也就是那種文化水平不高的師徒傳承型的中醫受到的打擊最大。

在過去,作為原生態中醫代表的民間中醫一直是中醫隊伍的主流。但是自從首都頒發實施的《華國執業醫師法》之後,讓原生態中醫的生存是雪上加霜。

這部法律不僅殘酷地把那些原生態中醫淘汰在中醫隊伍的大門之外,也徹底關閉了原生態中醫的培養途徑,促成了學院派中醫為中醫隊伍的唯一合法來源。

這部法規無視中醫與西醫在教育和管理體製方麵的差異,照搬西醫的管理模式,讓中醫削足適履一刀切,導致原生態中醫隊伍在原有存量的基礎上大幅度萎縮。許多有一技之長的原生態中醫在當地的老百姓缺醫少藥的情況下不能行醫治病。

原生態中醫診所是醫藥一體化。對於原生態中醫而言,中醫中藥本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醫生自己喜歡用什麼藥,怎麼用,往往需要自己親手調製,極大的保持原生態中醫的純正性。

一個合格的原生態中醫必須會認藥,會炮製,會製丸散膏丹,這是他們的一項基本技能。然而,《藥品法》規定中醫不能使用自製丸散膏丹,炮製飲片,否則就是假藥。這使許多原生態老中醫和農村的偏方、驗方、單方以及許多寶貴經驗失傳。原生態中醫藥療法提倡“一根銀針、一把草藥”的“土方土法”徹底收到生存的打擊,

原生態中醫的另外一個重要特點是它具有傳承性,曆代原生態中醫都是師徒相授或家學傳承。胡正嚴的技術就是傳承而來。

由於原生態中醫一方麵不能取得合法的行醫資格。另一方麵使用的中草藥本身利潤低,損耗大,經濟效益少,所以學習的人越來越少,導致無徒可授。

這樣就導致民間偏方存留遭遇危機,特別是原生態中醫自己製備的丸散膏丹。導致這些流傳多年,惠及附近村民的民間偏方,在現行法規的製約下,不再繼續熬製。

大批原生態中醫由於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一直未能考取執業醫師證而困守家中。好多原生態老中醫行醫幾十年,突然間因為沒有考取執業醫師資格而喪失了行醫權利。導致了“行醫幾十年,一朝失資格”的悲慘境遇。

鑒於這些情況嚴重影響了華國振興中醫複興的目的,由一些民間著名醫家帶頭像華國皇室提出申請,華國皇室考慮到現實的具體情況,而又想振興中醫,提高中醫在國際上的地位。

女皇趙月敏特意提出此事,方才允許一些擁有醫療資質的人員自行使用一些常用的自己調製的藥物,但隻能小範圍使用,不許打廣告等用於商業用途,要想這麼做,還是要經過嚴格的審批和臨床試驗。

而為了老百姓的健康,還因為一部分所謂的祖傳秘方老軍醫的對中醫名聲的抹黑,所以還是不允許沒有醫療資格的醫生行醫,並且大力發展醫療行業,促使醫藥下鄉,鼓勵有資質的醫生到鄉下去,避免病人無藥可醫的局麵。

胡正嚴如果不是在本地行醫幾十年,擁有著紮實的技術良好的名聲,外饒村又確實沒有醫生,上麵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早就被人舉報了。

呂安然給他簡單的介紹了一下政策,不過還是建議他去參加考試。胡正嚴搖了搖頭,考的那些東西都是書本上的內容,他實在是記不住,他一把年級了,也不想去受那個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