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闖破山關之卷 第三百六十一章 赴宴(三)(2 / 2)

或許是察覺到不便在外人麵前談家事,張鎰隨即話題一轉,向陸鴻道:“陸經略,此去十縣,奔波辛勞,老夫代江南百姓聊表謝意。不知收獲如何?”

陸鴻終於等到正題,連忙打點精神,先謙遜了兩句,隨後便將一路所見所聞,以及“土地兼並”、“平民拉幫結派”等問題交代了一番,獨獨將氏族的毒瘤問題略過不提。

因為在座的張鎰、顧綜,都是江南氏族的代表,也是氏族壟斷人力、財力、權利最直接的受益者!

現在上層權利已經隨著南唐朝廷的消亡而消失,但是在地方上,許多行政命令,還是要受到當地氏族的強力幹預,這其實是所有問題的症結所在。

陸鴻雖然不提這茬,不過張鎰是何許人也,自然聽得出其中的用意。他沉吟了一聲,忽然問道:“聽敬宗說,陸經略有意推出‘公田法’,來遏製土地兼並?”

陸鴻瞥了顧綜一眼,隨即直言不諱地說:“不錯,是有這個想法。”

張鎰似乎有些興趣,緊接著再問:“那……陸經略打算如何實施?”

“市價收購私田充公,分賣給佃戶。”陸鴻認真地說。

張鎰笑了,不置可否。顧綜感到有些尷尬,索性低頭不語。

他們兩人都覺得,陸鴻的想法太過天真,太不切實際。

張鎰搖搖頭,問道:“那麼請問陸經略,這私田若是收不上,那便如何?即便收上了,佃戶卻又如何買得起?假如這麼多公田爛在手裏,建鄴府庫雖然殷實,也虛耗不起。”

此人不愧是南唐的前任宰相,對江南可謂了如指掌,句句都是一針見血!

而且,他話中對陸鴻懷疑的意思,也表露得十分明顯。

這倒不是他對陸鴻個人的偏見,而是因為,這所謂“私田充公再轉私”,在不激發朝廷與氏族矛盾的前提下,和平分攤田畝的做法,他自己早就反反複複考慮過無數次,但每次都倒在了剛才他提的幾個問題之前……

因此他不相信這件事有法可解,即便真有辦法,也絕不可能從這毛頭小子身上找出來!

顧綜也是一般的想法,但又不敢過分跌了頂頭上司的臉麵,隻好出來打個圓場說道:“陸經略的想法是很好的,咱們隻要從長計議,總是會有辦法。”

張鎰笑而不語,仿佛一頭安享晚年的猛虎,在旁觀著一隻小蜘蛛,癡心妄想地謀劃織成一張巨網,捕獵飛鳥的情景。

誰知陸鴻搖頭道:“不必從長計議,季權公身負萬民之望,我也不必相瞞。如何做這件事,我已經有所計較,無非軟硬兼施罷了!”

張鎰見他自信滿滿,胸有成竹的模樣,忍不住來了點兒興趣,問道:“倒要請教陸經略,怎麼個‘軟硬兼施’?”

陸鴻微微一笑,說道:“先說收私田充公,我會親自向大戶做工作,一方麵絕不壓價,公平公正;另一方麵捐田多者,可錄察舉入官,田契、告身當場交割。”

他將這兩樣條件一說,就連顧綜聽了,也有些動心,腦子裏甚至轉起了念頭,是不是捎封信回家,讓自己的兩個哥哥捐輸一部分田畝出來,好給他幾個不成器的侄兒弄個官兒做……

其實這個辦法雖然有“賣官鬻爵”的嫌疑,但是陸鴻很有把握,隻因這是權宜之計,臨時為之,不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這法子既能解決部分私田充公的問題,也能迅速補充州縣官員的空缺——至於這些“賣田官兒”有多少靠譜的,這不還有官員培訓、優勝劣汰兩招嗎!

沒本事的就教,教不出的就閑置、淘汰,反正這官兒並不是他收了錢賣出去的,而是作為一個入仕的機會,給予積極響應朝廷號召之人的獎勵……

張鎰沒想到他敢拿官帽子出來交易,皺眉思索了一會兒,發現居然確實有可行之處,忍不住追問道:“如果別人就是不肯把田拿出來呢?”

陸鴻笑了笑,道:“朝廷自然是先發公告鼓勵,再發政令督促。以人口定畝數,但凡超出的,就是違令抗旨,自有地方拿辦!”他冷哼一聲,聲音中忽然透出陣陣寒意:“如果還敢反抗的,該殺就殺,絕不姑息!到時候查抄沒收的田產,既無成本,正好免費分發給佃農百姓……”

顧綜聽得打了個哆嗦,不禁望向主位上的張鎰。

那張鎰眼中光芒閃過,也是沉默良久。

這兩位至此才想起來,眼前這個帶著三分書卷氣的陸經略,是殺人殺出的功勳!

他殺出的屍首,能再堆出一座紫金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