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憤怒,不能過度也不能壓抑(1 / 3)

1.憤怒給你的健康帶來的壞處

心理學認為,憤怒是指當某人事與願違時做出的一種惰性反應,它對人的健康沒有任何好處。從病理學角度來看,憤怒可導致高血壓、潰瘍、皮疹、心悸、失眠、困乏甚至心髒病。正如《內經》所說:“喜怒不節,則傷髒,髒傷則病起。”當人憤怒時,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強,從而促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所以經常發怒的人易患高血壓、冠心病,而且易使病情加重,有的甚至危及生命。

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為研究心理狀態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不久前作了一個很簡單的實驗:把一支支玻璃試管插入有冰有水的容器裏(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正好是0度),然後收集人們在不同情緒狀態下的“氣水”。

當一個人心平氣和時,他呼出的氣變成水後是澄清透明、無雜無色的;悲痛時水中有白色沉澱,悔恨時有蛋白色沉澱,生氣時有紫色沉澱。愛爾馬把人生氣時呼出的“生氣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幾分鍾後,大白鼠死了。愛爾馬據此分析道:“人生氣(10分鍾)會耗費人體精力,其程度不亞於參加一次3000米的賽跑。生氣時的生理反應十分劇烈,分泌物比任何其他情緒發生時都複雜,都更具毒性。因此,動輒生氣的人很難健康,很難長壽,很多人其實是氣死的。”

人處於氣憤愁悶狀態時,可致肝氣不暢、肝膽不和、肝部疼痛。這是因為憤怒時機體會分泌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從而作用於中樞神經係統,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強,血液和肝細胞內的毒素增加。

憤怒會加快腦細胞衰老,減弱大腦功能,而且大量血液湧向大腦,會使腦血管的壓力增加。這時血液中含有的毒素最多,氧氣最少,對腦細胞不亞於毒藥,憤怒時的思維混亂就是大腦缺氧的明證。氣憤之極,還可使大腦思維突破常規活動,往往做出魯莽或過激舉動,反常行為又形成對大腦中樞的惡劣刺激,氣血上衝,還會導致腦溢血。

人由於憤怒,食欲降低,或食而不化。憤怒時腦細胞會工作紊亂,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並直接作用於心髒和血管上,使胃腸中的血流量減少,蠕動減慢,食欲變差,嚴重時會引起胃潰瘍。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憤怒可能會破壞情感關係、阻礙情感交流、導致內疚與沮喪的情緒。總之,它使你不愉快。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犯了心髒病以後才意識到亂發脾氣的危害,但是這個時候你的健康已經被嚴重損害了,所以不要等到患上心髒病之後才意識到不要發火,從現在開始就克服亂發脾氣的壞毛病吧。

健康小提示

保持一顆平和的心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但如果經常“憤怒”,沒有一個好的心情,沒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即使用盡各種保健方法,恐怕也很難擁有真正的健康。就好像身邊有一個定時炸彈,讓自己時時處於危險之中,健康當然難保。

2.改變偏激急躁脾氣

偏激就是個體的意見、主張超出適當的程度。偏激心理可理解為是盲目自信或主觀偏執而導致情緒急躁的一種心理狀態。急躁是偏激心理的一種反映形式。偏激的人一般遇事急躁、沉不住氣、情緒易激動偏頗、行為易衝動盲從、處理問題難以把握分寸、遇到刺激易失去控製能力。如何消除偏激心理呢?

1.冷靜行事

偏激急躁的人易出現行為偏差,把好事辦壞。如果知道自己有思想偏激、容易急躁的毛病,就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遇事要提醒自己冷靜、沉著、三思而行,切記不要感情衝動,急於作出反應。對不滿的事情發議論時,一定要注意場合、對象和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