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起居養生適合在濕潤環境,合理安排每日工作和生活,宜睡午覺。
三、氣虛體質
氣虛體質即人體氣不足而導致體質偏頗,主要表現為肺、脾功能偏弱。說話語聲低怯、呼吸輕淺,季節轉換時容易感冒,冬易受寒,夏易中暑。脾胃虛弱或是胃強脾弱,腹脹、大便困難,麵色萎黃,口唇缺乏血色,四肢無力,經常疲倦。
氣虛體質者的養生原則是健脾補脾,慎避風邪。
1.飲食養生宜吃具有補益作用、性偏溫熱的食物。蔬菜有紅薯、蓮子、芡實、南瓜、胡蘿卜、卷心菜、土豆、山藥、香菇、蓮藕(熟者甘溫,健脾益氣;生者甘寒,清熱涼血)等;水果有大棗、葡萄幹、蘋果、龍眼等;肉類有雞肉、牛肉、羊肉、鵪鶉等;水產品有黃鱔、泥鰍等;穀物類有糯米、黃豆製品等。烹飪方法最好選擇燉、蒸、煮、燜、熬、煲等方法。並且要緩緩進補,不能操之過急。
2.起居養生不能過勞,不要思慮過度,不熬夜、定時進餐,堅持適合自己體質的運動。一般而言,氣虛者適合選擇慢跑、散步、瑜伽等容易堅持的有氧運動。注意季節轉換,春捂,不秋凍。
四、痰濕體質
痰濕體質脾胃運化功能相對較弱,使氣血津液運化失司,導致水濕在體內聚積成痰,主要表現為容易發胖、身體笨重。小便渾濁、起沫,不是出汗多,就是少汗無汗;形體動作、情緒反應緩慢遲鈍,經常頭暈、嗜睡、頭昏腦漲。
痰濕體質養生原則應為健脾祛濕。
1.飲食養生可吃些性偏溫燥以及健脾祛濕的食物,如生薑、薏米、赤小豆、淮山、鯽魚等。從時間上看,以夏季、潮濕天氣、早起吃薑較好,俗語言“冬吃蘿卜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早喝薑湯如參湯,晚喝薑湯如砒霜”。
這是因為夏季、晨起吃薑能順應天地陽氣生發,人體氣血外達的特點,這一點也適用於陽虛及氣虛、淤血體質。
痰濕體質還要少吃寒涼、生澀、酸性及膩滯的食物,少喝高糖飲料。
2.起居養生夏季少用空調,適度運動,衣著寬鬆,注意躲避濕和寒。
五、濕熱體質
濕熱體質原因是體內濕熱積聚,排泄不暢,主要表現為性情急躁易怒,容易發火;麵色發黃、油膩,口唇發紅,口幹、口苦、口臭;大小便、白帶異味大。濕熱體質養生原則是疏肝利膽、祛濕清熱。
1.飲食養生宜吃冬瓜、苦瓜、絲瓜、芹菜、竹筍、西瓜、紫菜、海帶、赤小豆、梨、鴨肉、田螺等食物,不宜食用銀耳、燕窩、阿膠、蜂蜜等滋補食物。少吃甜食及辛辣食物,少飲酒。在烹調方式上忌用煎、炒、油炸、燒烤等方法。
2.起居養生避免在炎熱潮濕的環境中長期居住和工作,選擇純棉衣物,在濕熱環境中可使用空調。秋季多吃含水分多的水果,多喝白粥。冬季不宜多補。
六、淤血體質
淤血體質是由於血脈運行不通暢,不能及時排出和消散離經之血所致。當這些失去其生理功能的血液停留體內,就會壅遏於經脈之內,淤積於髒腑器官組織,而產生疼痛。
淤血體質養生原則是活血化瘀、祛瘀生新。
1.飲食養生宜吃具有活血化瘀的食物,如山楂、螃蟹。冬季宜吃韭菜、洋蔥、大蒜、生薑等溫熱食物,夏季宜吃生蓮藕、竹筍、木耳等。紅酒、紅糖、米酒適合於女性淤血體質者食用。不宜吃寒涼、收澀之品。
2.起居養生活血化瘀最廉價而有效的方法就是運動,堅持合理的運動就能促進血液循環,使氣血通暢,瘀者得疏,滯者得行,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多做運動,少用電腦,注意秋冬保暖。
七、氣鬱體質
氣鬱體質者經常鬱悶、不高興、生悶氣,多數睡眠不好,大便幹燥。養生方法是調養氣血、疏肝理氣、補益氣機。
1.飲食養生宜吃柚子、橙子、橘子、絲瓜、香菜、蘿卜等具有行氣解鬱作用的食物。可以少量飲酒,但不能過度。
2.起居養生要多參與社會生活,結交朋友,學會發泄,可多聽音樂、多旅遊以暢達情誌。
八、平和體質
平和體質總體而言表現為形神和諧。食欲、體重穩定,大小便有規律,皮膚光澤潔淨,情緒穩定,性格平和,髒腑、氣血和諧,七情適度。這種類型的人養生最重要的原則是“不傷不擾,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