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中年心理與生理特征(1)(1 / 3)

中老年心理特征

1.中老年人心理特征

中年是人一生中最驕傲、最有成就感的階段,無論是自身的身體功能,還是知識的積累、人際關係的交往、控製情緒的能力都處於最完美、最成熟時期。但中年畢竟是向老年過渡的階段,他們具有自身的心理特征。

(1)心理處於穩定期和成熟期中年人情緒穩定,情感理性化,個性基本定型,形成了不同於其他人的獨特性格,很難再進一步塑造和改變。中年人的理解、分析、判斷能力達到成熟階段,創造力達到人一生中最發達的階段。所以,往往能夠獨立決斷。由於此時神經係統的發育已停滯,且腦血流量較青年期有所減少,記憶力可能不如青年人,但是由於理解能力的高度發展,思維能力也隨之日益完善。

(2)處事成熟而理智中年人具有較高社會準則及行為規範,具有固定的道德和人生準則,待人處事成熟而理智,較少出現非理智性言語和行為,從而能夠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3)心理壓力過重許多中年人承受事業重任,精力充沛、經驗豐富、自信而有毅力,有獨到見解和創造能力。常是單位骨幹和繁忙人物,是一個事業成熟的鼎盛時期。此外,中年人又是家庭的頂梁柱,上孝父母,下育兒女,中待夫妻,承擔著家庭的重要角色。

因此,中年人又是人生中的“多事之秋”,其往往麵臨家庭、社會以及人際關係的矛盾,既要顧及家庭,又要顧及事業。所以,中年人的心理壓力非常大,從而導致身心疾病,而許多中年人又陷於重事業輕健康的無奈之中,進而使疾病進一步惡化。很多老年病其實都是中年時種下的惡果,如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腦血管疾病等。

(4)麵臨更年期中年人經曆更年期,容易出現焦慮、抑鬱、煩惱、多疑、敏感和其他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表現。

心理壓力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有。工作不適應、各種規章製度、責任、生活變遷、疾病、人際關係和經濟問題,都可能造成心理壓力。壓力具有兩方麵的作用。輕微和適宜的心理壓力對人是有益的,能夠促使人們發奮努力,用心思考,力求上進。心理壓力如果過大,就會使人變得憂心忡忡而孤僻離群,也可以使人變得容易激動甚至帶有攻擊性。短時間的心理壓力可引起心跳加速、肌肉緊張、頭痛、胃痛、腹瀉、失眠及食欲不振;心理壓力還會造成人的疲勞感,引起人們一係列心理方麵的問題,如焦慮不安、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自責自怨。長期的心理壓力過大,往往會造成高血壓、心髒病、癌症等。有學者發現,癌症、心髒病、高血壓這三種具有高死亡率的疾病直接或間接與心理壓力有關。

中年人麵對心理壓力往往采取不良的應付方式,如吸煙、飲酒、服用鎮靜藥物。這種應付心理壓力的辦法往往隻是暫時改善人的情緒狀態,並不能徹底根除。應付心理壓力的辦法應該是:增加社會交往,找朋友來聊天或放下工作到親朋好友家串門。自我控製,改變自己對一些事物及問題的看法,以積極的態度來看待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或者將注意力從工作、學習、生活難題中轉移出來,而放在娛樂活動上,或者不斷地進行自我安慰。也可暫離工作,避開人群等嘈雜的地方獨處,進行自我解脫。

2.中年人心理健康的判斷標準

根據世界心理衛生聯合會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我們把中年人的心理健康標準定為以下幾點:

(1)情緒的穩定性心理健康的成年人能主動控製自己的情緒,使情緒能根據當時的內外環境適度地、協調地表現出來;能及時而有效地克製消極情緒,使它向著有益於社會的方向轉化和升華;沒有不必要的緊張感和莫須有的不安感;對他人的情緒容易產生同感;自信、善與人交往;為了將來,即使現在的需要得不到滿足也能忍受。

(2)戀愛、婚姻、家庭角色的合適性一個心理健康的成年人對自己的性別角色有良好的認識;有比較切合實際的戀愛觀,對異性之間的情愛關係有正確的理解,並能用理智來把握性關係與性行為,對婚姻有比較強的滿足感。在承擔家庭角色方麵,能積極主動地擔當起家庭責任,責任感強,關心子女的撫養和教育工作,與家庭其他成員之間的關係和諧。

(3)職業期望與事業成就感的合理性一個心理健康的成年人,對職業的期望往往比較切合實際,他們能根據自己的能力去選擇合適的職業和崗位,同時還能根據社會的要求主動調整自己的職業價值取向。在事業成就感方麵,心理健康的成年人雖然通常都有較強的事業心,但對自己的事業成就和工作目標的定位卻是比較穩妥的;他們善於根據社會的需要和現實工作崗位的性質,來設定自己的事業目標;職業道德感強,幹一行愛一行,工作盡心盡責;善於從工作中找到樂趣,對工作有較高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