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發揮文化旅遊優勢 凝練明珠中衛魅力(1 / 1)

——《印象中衛》文化旅遊係列叢書序

中共中衛市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馬廷禮

時逢盛世,文運必興。帶著盛世之春的暢想與喜悅,飽含著清新的鄉土氣息與馨香,閃爍著文明的炬光與張力,浸潤著中衛市廣大文藝工作者的智慧與汗水,反映中衛自然風光和人文情懷的《印象中衛》係列叢書,淬火出爐,付梓問世。這是向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獻上的一份厚禮,實感欣慰。

地處“西陲要路”、黃河金岸的中衛,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秦漢以來,建置沿革,承續千年;社會經濟,逐代昌興;人文教化,源流不息;興文重教,俊彥輩出;科甲聯芳,華章充棟。曆代名流墨客,多遊曆、駐賞於此地,題詩詠詞,留下了千古絕唱,為這方熱土增添了耀眼的光環。綜觀中衛曆史,一路流淌而來的是黃河文化、絲路文化、邊塞文化、遊牧文化、移民文化,這些多元文化元素,經過長期碰撞、融彙、積澱、錘煉、兼收並蓄,融會貫通,形成了中衛獨特的地域文化,具有濃鬱的地方氣息和時代風貌。這是中衛寶貴的精神財富。

中衛地理形勝險峻,自然風光獨特,山河環依,鍾靈毓秀,土地肥沃,物華天寶。滔滔黃河流淌著千秋農耕文明的血脈;巍巍香山承載著風土民情的厚重;浩瀚大漠張揚著闊宏傲然的雄風;碧海林網繡織著生態清幽的畫屏。奇偉沙坡頭展現著沙與水亙古千年的和諧;鐵龍穿沙向中外宣示著麥草方格的奇跡;神秘岩畫鐫刻著祖先崇拜的圖騰;高廟勝景凝結著儒釋道文化的精髓;黨項村落沉積著民族融合的淵源;蘇武石窟傳頌著賢達愛國的情懷;石空燈火見證著絲綢古道的繁榮;天都行宮演繹著西夏興衰的曆史……天地之造化,聚靈於一域;萬千之風韻,薈萃於斯地。這些令人賞心悅目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孕育了中衛神奇的魅力,也成為中衛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

翰墨飄香,華章溢彩。由中衛市文聯編纂(撰)的《印象中衛》係列叢書,是挖掘中衛旅遊景點文化內涵的一套非常有意義的係列叢書,也是具體落實市委、市人民政府部署的文化與旅遊相融合的“六個一”工程戰略任務的重要成果之一。這套叢書以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為主題,以中衛秀麗的自然景觀為背景,以文藝特有的功能,全方位、多層次、多視角地展示了中衛“沙漠之魅、大河之舞、絲路之魂、黨項之根、生態之秀、城市之美”,深刻地詮釋了“沙漠水城、花兒杞鄉、休閑中衛”的豐富內涵。這套叢書可謂是地方文化建設中綻放的一枝奇葩。翻閱這部大型文藝作品集子,無論是小說、散文、民間故事還是詩歌詞賦、美術攝影等,皆立意高遠、文情並茂、內涵豐富、主題突出,濃鬱的鄉土氣息撲麵而來,絢麗的景物、深邃的寓意、美好的心願皆蘊含其中。這套叢書是探覓中衛神韻的一扇窗口,折射中衛文化底蘊的一幀史卷,賞析中衛勝景的一幅全圖,宣傳盛世中衛的一張亮麗名片。相信這套叢書的出版,定能加大中衛旅遊文化品牌的影響力,提升中衛旅遊景區的吸引力。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