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麻痹性斜視(1 / 1)

麻痹性斜視是由於一條或多條眼外肌麻痹所致的眼位偏斜。其原因可能是支配眼肌運動的神經核、神經,或者眼外肌本身的器質性病變引起。根據患者的發病年齡,本病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類。先天性者在出生時或出生後早期,由於發育異常、產傷或嬰幼兒疾病所致;後天性者多急性發病,可由於炎症,中毒、外傷、腫瘤、腦血管病或代謝性疾病所引起。先天性和後天性眼外肌麻痹,分別在患者雙眼單視功能建立之前和以後發病,因此臨床表現有明顯差異。

中醫療法

加減小續命湯

“藥方”麻黃6克,防己10克,黨參10克,黃芩8克,桂心6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杏仁10克,防風10克,生薑3片。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疏風通絡,扶正祛邪。

“主治”麻痹性斜視證屬衛外失固、風邪中絡者。症見發病急驟,眼球偏斜,傾頭瞻視,視一為二,步履不穩,甚至惡心嘔吐;病之初多伴有惡寒發熱、頭痛、舌苔薄白、脈浮等表證。

“方解”本方係由《千金要方》之小續命湯去附子、甘草而成。方中麻黃、防己、防風、杏仁、生薑辛溫發散,祛風通絡;黨參、桂心、川芎、白芍益氣助陽,調理氣血,匡扶正氣;黃芩苦寒,既防止風邪入裏化熱;又監製風藥辛燥動火之弊。

“加減”若係風熱為患,於方中去生薑、桂心,酌加生石膏、生地、秦艽、桑枝,即成辛涼疏風,清熱通絡之劑。

正容湯

“藥方”羌活6克,防風10克,白附子(炒)10克,膽南星6克,秦艽10克,白僵蠶10克,製半夏6克,木瓜10克,鬆節10克,甘草3克,生薑3片。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祛風散邪,化痰通絡。

“主治”麻痹性斜視證屬風痰阻絡者。症見起病驟然,眼球偏斜,視一為二,頭痛眩暈,惡心嘔吐;或伴有體胖痰多,身倦納呆,舌淡苔白滑或膩,脈滑。

“方解”方中膽南星、製半夏、白僵蠶、白附子化痰祛風通絡;羌活、防風、生薑祛風散邪通絡;木瓜、鬆節、秦艽祛風疏筋緩急;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祛風散邪,化痰通絡之功效。

“加減”本方可加全蠍、蜈蚣等,以增加祛風通絡之效;伴脾虛氣弱者可加黨參、黃芪、山藥等以健脾益氣;若兼脾虛濕盛者,可合用六君子湯化裁。

加減天麻鉤藤飲

“藥方”天麻6克,鉤藤9克,夜交藤12克,茯神9克,黃芩9克,杜仲10克,川牛膝10克,桑寄生10克,山梔子9克,石決明12克,益母草9克,膽南星6克,貝母9克,僵蠶6克,全蟲3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平肝潛陽,化痰熄風。

“主治”麻痹性斜視證屬肝陽化風,夾痰上擾者。症見眼球突發性偏斜,患者素有頭暈耳鳴,失眠多夢,腰膝疲軟,舌紅苔黃,脈弦細或弦滑。

“方解”方中天麻、鉤藤平肝熄風;石決明平肝陽、清肝熱;梔子、黃芩清熱瀉火;益母草活血利水;桑寄生、川牛膝補益肝腎,且引氣血下行;夜交藤、茯神寧心安神;膽南星、貝母、僵蠶、天麻化痰熄風。

加味桃紅四物湯

“藥方”當歸12克,赤芍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雞血藤15克,熟地12克,鉤藤15克,羌活10克,防風10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祛風通絡。

“主治”外傷或腦血管病所致的麻痹性斜視,證屬瘀血阻滯,筋肉受損者。症見眼球偏斜,雙眼複視,或有眼痛眼脹。舌苔薄白,或舌有瘀點、瘀斑,脈象細澀。

“方解”桃紅四物湯為活血祛瘀之常用方,方中桃仁、紅花破血祛瘀;當歸、川芎、赤芍養血活血;生地涼血止血,寓破中有養、活中有止之意;現加羌活、防風、鉤藤、甘草以增加其祛風通絡之功效。

“加減”若食少、便溏者加炒白術、炒山藥、黃芪健脾益氣;若兼見上瞼下垂者宜加升麻、柴胡提升下陷之氣。

補陽還五湯

“藥方”黃芪120克,赤芍4.5克,當歸6克,川芎3克,桃仁3克,紅花3克,地龍3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益氣活血,化瘀通絡。

“主治”麻痹性斜視證屬氣虛血瘀者。症見病人患中風後,目珠偏視,口眼喁斜,半身不遂,或肢體麻木,麵色萎黃,舌質淡或有瘀斑,苔白,脈細。

“方解”方中重用黃芪益氣,氣行則血行;當歸、赤芍、川芎、桃仁、紅花、活血化瘀;地龍疏通經絡。全方共奏補氣活血,化瘀通絡之效。

“加減”應用本方時應根據病情調整藥量,並酌加白附子、僵蠶、全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