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包容:讓一分山高水長(1 / 3)

第二十章 包容:讓一分山高水長

智諭法師茶語:有種大智慧叫包容

生活就像跳探戈,探戈好看,但要跳好絕非輕而易舉的事,很多高手苦練數年才能練就爐火純青的舞技。跳探戈與處世,有著許多異曲同工之處,親戚、朋友、同事、上下級之間,如果能用跳探戈的方式彼此相處,彼此協調,知進知退,不但能夠小心不踩到對方的腳,而且能夠不讓對方踩到自己的腳,這樣,人與人之間才能和睦相處,恰到好處。這就是智諭禪師講的包容。

據《桐城縣誌》記載,清朝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地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家人飛書京城,讓張英打招呼“擺平”吳家。而張英回饋給老家人的是一首詩:“一紙書來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裏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見書,主動在爭執線上退讓了三尺,下壘建牆,而鄰居吳氏也深受感動,退地三尺,建宅置院,六尺之巷因此而成。

一段佳話,留下了一種為人處世的智慧,讓出一堵牆,換來了兩家人融洽的關係,何樂而不為呢?

不跟對手硬拚,是一種包容,也是一種智慧。繞開圈子,才能避開釘子。適當地給對手留有餘地,也許可以將對方感化,從而化僵持為友好,將敵人變成朋友;適當地給自己留些餘地,你才有機會東山再起,才能把握住更多的機遇。

宇宙萬物相依相存。人類也隻有在與他人的和諧互動中才能獲得有益的經驗,從而有利於自身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以一顆開放包容的心麵外界。

人們常因建設自己而造就別人,又因別人的造就而改變自己。在這種改變中,你如果不讓別人贏,你也會輸掉自己。人與人並不一定非要拚個你死我活才行,曲直高低也不一定非要分得清清楚楚,莫不如用一顆互相關懷,互相包容的心對待彼此,這樣,所有人都會從中受益。

盞茶銘心

若貪嗔癡不在心裏,淤泥也可化紅蓮。修行人要戒嗔、戒怒,永遠保持一個平和、豁達的心態非常重要。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他的成就就有多大,不為一己之利去爭鬥、搶奪,掃除報複之心和嫉妒之念,則心胸廣闊天地寬。無論榮辱悲喜、成敗冷暖,隻要心量放大,自然能做到風雨不驚。

夢窗禪師茶語:不寬恕眾生,便苦了自己

弘一大師常自我提醒:“希望我的品行道德,一天高過一天;希望能夠改過遷善,做一個好人;又因為我想做一個好人,同時我也希望諸位都做好人!”大師時時刻刻不忘自警,也提醒眾生時刻進行自我約束、自我管理,他的本意是眾生不要丟掉自己的善心和良知。

唐開元年間有位夢窗禪師,他德高望重,是當朝禪師。

有一次他搭船渡河,渡船剛要離岸,這時遠處來了一位騎馬佩刀的大將軍,大聲喊道:“等一等,等一等,載我過去!”那將軍一邊說一邊把馬拴在岸邊,拿了鞭子朝水邊走來。

船上的人紛紛說道:“船已開行,不能回頭了,幹脆讓他等下一回吧!”船夫也大聲回答他:“請等下一回吧!”將軍非常失望,急得在水邊團團轉。

這時坐在船頭的夢窗禪師對船夫說道:“船家,這船離岸還沒有多遠,你就行個方便,掉過船頭載他過河吧!”船夫看到是一位氣度不凡的師父開口求情,就把船開了回去,讓那位將軍上了船。

將軍上船以後四處尋找座位,無奈座位已滿,這時他看到了坐在船頭的夢窗禪師,於是拿起鞭子就打,嘴裏還粗野地罵道:“老和尚,走開點,快把座位讓給我!難道你沒看見本大爺上船?”這一鞭子下來正好打在夢窗禪師頭上,鮮血流了下來,禪師隻是一言不發地把座位讓給了那位蠻橫的將軍。

這一切大家都看在眼裏,心裏既害怕將軍的蠻橫,又為禪師的遭遇感到不平,紛紛竊竊私語:將軍真是忘恩負義,禪師請求船夫回去載他,他竟搶禪師的位置還打了他。將軍從大家的議論中,似乎明白了什麼。他心裏非常慚愧,不免心生悔意,但身為將軍又拉不下臉麵,不好意思認錯。

不一會兒船到了對岸,大家都下了船。夢窗禪師默默地走到水邊,慢慢地洗掉了臉上的血汙。那位將軍再也忍受不了良心的譴責,上前跪在禪師麵前懺悔:“禪師,我……真對不起!”夢窗禪師心平氣和地對他說:“不要緊,出門在外難免心情不好。”

有句名言說得好:“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最大的誠心和善意寬恕別人,實則也讓自己的靈魂得到了解脫。

一個人的心量是一個可開合的容器,當我們隻顧自己的私欲,它就會愈縮愈小;當我們能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它又會漸漸舒展開來。若事事斤斤計較,便會把心局限在一個很小的框框裏。這種處世心態,既輕薄了自身的能力,又輕薄了自己的品格。

心量是大還是小,在於自己願不願意敞開。一念之差,心的格局便不一樣,它可以大如宇宙,也可以小如微塵。我們的心,要和海一樣,任何大江小溪都要容納;要和雲一樣,任何天涯海角都願遨遊;要和山一樣,任何飛禽走獸,都不排拒;要和路一樣,任何腳印車軌都能承擔。

盞茶銘心

禪語說:“心是一顆明珠,以物欲障蔽之,猶明珠而混以泥沙,其洗滌猶易;以情識襯貼之,猶明珠而飾以銀黃,其洗滌最難。”良心的懲罰是最痛苦的煎熬,背負著良心的懲罰會讓你苦惱得寢食不安。要做到坦坦蕩蕩,唯有以一顆寬恕和包容的心去看待事物,才能讓陽光照耀著你的心靈,讓陰霾遠離你的世界。

太虛法師茶語:修善之本,在於寬容

太虛法師說:“幫別人開啟一扇窗,也就是讓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彼此無法釋懷的堅持,而造成永遠的傷害。如果我們都能從自己做起,寬容地看待他人,就能讓自己活得更自在、更輕鬆。

在生活中,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曾因別人的惡意誹謗或其他打擊而深受傷害,這些傷痛一直在我們心底,從來沒有被治愈,我們可能至今還在怨恨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其實,怨恨是一種被動和侵襲性的東西,它像一個不斷長大的腫瘤,使我們失去歡笑,損害我們的健康。怨恨,更多地傷害怨恨者自己。而這怨恨,隻有用寬容才能化解。

一個周五的早晨,格蘭的禮品店依舊開業很早。格蘭靜靜地坐在櫃台後邊,欣賞著禮品店裏各式各樣的禮品和鮮花。忽然,禮品店的門被推開了,走進來一位年輕人。他的臉色顯得很陰沉,眼睛瀏覽著禮品店裏的禮品和鮮花,最終將視線固定在一個精致的水晶烏龜上麵。“先生,請問您想買這件禮品嗎?”格蘭親切地問。年輕人的眼光很冰冷。“這件禮品多少錢?”年輕人問一句。“50元。”格蘭回答道。年輕人聽格蘭說完後,伸手掏出50元錢甩在櫥窗上。格蘭很奇怪,自從禮品店開業以來,她還從沒遇到這樣豪爽、慷慨的買主呢。

“先生,您想將這個禮品送給誰呢?”格蘭試探地問了一句。

“送給我的新娘,我們明天就要結婚了。”年輕人麵色冰冷地回答。

格蘭心裏咯噔一下:什麼,要送一隻烏龜給自己的新娘,那豈不是要給自己的婚姻安上一顆定時炸彈?格蘭深深地想了一會兒,對年輕人說:“先生,這件禮品一定要好好包裝一下,才能給你的新娘帶來更大的驚喜。可是今天這裏沒有包裝盒了,請你明天再來取好嗎?我一定會利用今天晚上為您趕製一個新的、漂亮的禮品盒……”

“謝謝你!”年輕人說完轉身走了。

第二天清晨,年輕人早早地來到了禮品店,取走了格蘭為他趕製的精致禮品盒。年輕人匆匆地來到結婚禮堂——新郎不是他而是另外一個年輕人!年輕人快步跑到新娘跟前,雙手將精致的禮品盒捧給新娘。之後,轉身迅速地跑回了自己家中,焦急地等待著新娘憤怒與責怪的電話。在等待中,他的淚水撲簌簌地流了下來,有些後悔自己不該這樣去做。

傍晚,婚禮剛剛結束的新娘便給他打來了電話:“謝謝你,謝謝你送我一對水晶天鵝,謝謝你終於能明白一切了,能原諒我了……”電話另一邊新娘高興而感激地說著。年輕人萬分疑惑,什麼也沒說,便掛斷了電話。但他似乎又明白了什麼,迅速地跑到了格蘭的禮品店。推開門,他驚奇地發現,在禮品店的櫥窗裏依舊靜靜地躺著那隻精致的水晶烏龜!

一切都已經明白了,年輕人靜靜地望著眼前的格蘭,而格蘭依舊靜靜地坐在櫃台後邊,衝著年輕人輕輕地微笑了一下。年輕人冰冷的麵孔終於變成一種感激與尊敬:“謝謝你,謝謝你,你讓我又找回了我自己。”

原諒一種風格,寬容是一種風度,寬恕是一種風範。格蘭隻是將水晶烏龜換成了一對代表幸福和快樂的天鵝,就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改變了一個人冰冷的內心世界。而年輕人也因此寬恕了自己,獲取新生的勇氣,更懂得了直麵他人人生中的一個幸福時刻。

寬容是心與心的交融,無聲勝有聲;寬容是仁人的虔誠,是智者的寧靜。正因為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電風暴一時的肆虐,才有風和日麗;遼闊的大海容納了驚濤駭浪一時的猖獗,才有浩渺無垠。

送人一輪明月,我們心中也會沐浴月光,這就是寬容,寬容是一種大度,一種豁達;寬容能夠容納萬物,能夠包含太虛。心曠為福之門,心狹為禍之根。心胸坦蕩,不以世俗榮辱為念,不為世俗榮辱所累,不為凡塵瑣事所擾,不為痛苦煩悶所驚,就會活得輕鬆、瀟灑、磊落、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