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跟著《茶經》學喝茶(1)(1 / 3)

健康飲茶的原則

呷一口茶,慢慢入喉,滿口生津,人生如茶,始聞意已通。品茶的目的不是為了解渴,而是重在精神與享受。掌握專家總結的品茶秘訣,你也能嚐出茶中的百種滋味。

一學就會的品茶秘訣

四品

品五感。調動人體的所有感覺器官用心去品味、欣賞茶,即:耳品——注意聽主人(或茶藝表演者)對茶的介紹;目品——用眼睛仔細觀察茶的外觀形狀、湯色等;鼻品——用鼻子聞茶香;口品——用口舌品鑒茶湯的滋味、韻味;心品對茶的欣賞從物質角度的感性欣賞升華到文化的高度。

品火功。品茶的加工工藝是老火、足火還是生青,是否有日曬味。

品滋味。這時應讓茶湯在口腔內流動,與舌根、舌麵、舌側、舌端的味蕾充分接觸,品茶味是濃烈、鮮爽、甜爽、醇厚、醇和還是苦澀、淡薄或生澀。

品韻味。將茶湯含在口中,細細品味,吞下去時還要注意感受茶湯過喉時是否爽滑。

三看

一看幹茶的外觀形狀,即看是芽茶,還是葉茶;是珠茶,還是條索茶;以及幹茶的色澤、質地、均勻度、緊結度、有無顯毫等。

二看茶湯的色澤,即看茶湯是否清澈、鮮豔、明亮。茶湯的顏色會因為加工過程的不同而有差異,但不論是什麼顏色,好茶的茶湯必須清澈且要有一定的亮度,湯色要明亮清晰。

三看葉底,即看衝泡之後充分展開的葉片或葉芽是否細嫩、勻齊、完整,有無花雜、焦斑、紅筋、紅梗等現象,烏龍茶還要看是否“綠葉紅鑲邊”。

三聞

即幹聞、熱聞、冷聞。

幹聞主要聞幹茶的香型,以及有無陳味、黴味和吸附了其他的異味。

熱聞是指開泡後乘熱聞茶的香味,茶香有甜香、火香、清香、花香、栗香、果香等不同的香型,每種香型又分為馥鬱、清高、鮮靈、幽雅、純正、清淡、平和等表現形式。

冷聞是指溫度降低後再聞茶蓋或杯底留香,這時可聞到在高溫時,因茶葉芳香物質大量揮發而掩蓋了的其他氣味。

聞香之後,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托著杯底,分三次將茶水細細品啜,這便是“品茗”。

三回味

三回味是茶人在品茶之後的感受,品了真正的好茶後,一是舌根回味甘甜,滿口生津;二是齒頰回味甘醇,留香盡日;三是喉底回味甘爽,氣脈暢通,五髒六腑如得滋潤,使人心曠神怡,飄然欲仙。

養生必知的飲茶宜忌

不宜飲濃茶

飲茶太濃,茶中的咖啡因和茶堿的刺激作用還會使人產生頭痛、失眠等一係列不適的症狀。

飲濃茶非但不能緩解精神壓力和減輕疲勞,隻會適得其反。特別是酒醉後不宜衝飲濃茶,因為濃茶在緩解酒精刺激的同時,也給肝髒帶來了更重的負擔,一樣會傷害身體。

不宜空腹飲茶

茶具有溫涼的特性,如果空腹飲茶,會對脾胃產生衝擊,進而容易造成脾胃不和。同時,空腹飲茶還會使胃液被衝淡,影響食欲和食物消化。如果長期空腹飲茶會導致營養不良和食欲減退,嚴重的還會出現胃腸慢性病。

不宜以茶送藥

人們一般有這樣的觀念,即茶可以解藥,說的便是在生病吃藥的時候不要用茶水來衝服。這是因為茶葉中的鞣質可以分解為鞣酸,而這些物質和藥物結合之後會產生沉澱,進而阻礙藥物被吸收,從而降低藥效。所以,在生病的時候要盡量避免飲茶,更不要以茶來服藥。

不宜飯後馬上飲茶

在飯飽之後馬上飲茶不僅會增加胃腸的消化負擔,而且茶葉的鞣質還會與蛋白質、鐵質發生反應,影響人體對蛋白質和鐵的吸收。可見,飯後立即飲茶非但不能促進消化,還會對消化吸收造成影響,因此飯後不宜馬上飲茶。

不宜飲冷茶

本來茶性溫涼,冷茶對身體更會起到滯寒作用。冷茶不僅不適合飽飯後飲用,還會造成食物難以消化,影響脾胃器官的正常運轉。尤其是身體虛寒的人忌飲冷茶,否則會造成身體虛弱,容易導致感冒、氣管炎等症狀。如果身患支氣管炎再飲用冷茶,會使炎痰積聚,延緩恢複。

不宜睡前飲茶

睡覺之前人們腹中的食物較少,如果這個時候再飲茶不但會影響腹中食物的消化,同時會刺激神經,容易出現失眠症狀,影響正常的休息,降低睡眠質量。另外,由於茶性較涼,睡前飲茶還會導致脾胃不和,長此以往,甚至會出現炎症或慢性消化疾病。

不宜飲隔夜茶

隔夜茶是不適宜飲用的,一方麵因為隔夜茶經長時間的浸泡,其營養元素基本上都已經溶解喪失,已經沒有什麼營養價值;另一方麵茶葉中含有的蛋白質、糖類也是細菌、黴菌繁殖的養料,擱置時間長,會出現變質,產生異味。飲用變質的隔夜茶會對消化器官造成傷害,容易出現腹瀉。

不宜飲茶的人群

神經衰弱或患失眠症的人、貧血者、缺鈣或骨折的人、患有胃潰瘍的人、痛風病人、心髒病病人、肝腎病病人、泌尿係統結石的人、孕婦等都不宜過量飲茶。

以茶養心的長壽之道

品茶之趣,不僅注重茶葉的色、香、形、味和品茶的心態、環境、茶友、話題,還要講究用什麼茶具加以配合。茶葉要優質,茶具要精致,茶水要美泉,泡茶時要講究周圍環境的典雅寧靜。往往邀三兩知己,圍桌而坐,以悠閑自在的心情來飲茶。通過茶顏、觀色、聞香、嚐味,從中獲得美感舒暢,達到精神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