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炒股信息戰(1 / 3)

第三章 炒股信息戰

股市中不僅有肉搏戰,還有信息戰。可以說誰掌握了信息,誰就掌握了先發製人的主動權。但是,信息從哪裏來?信息的可靠性有多高?如何有效利用自己獲得的信息?這些問題都將在本章中得到解決。

市場中信息的來源與特點

有市場變化就有信息不斷產生,也就有許多專門從事信息炮製、傳播和加工的個人和機構,普通散戶投資者在得到消息之後,首先要辨明信息的來源,才能知道消息的準確性和價值程度。

一般來講,市場上的消息主要有以下來源:

1操盤機構

真正能得到來自操盤機構的內幕消息的人很少。很多人總是自然或自以為有操盤手或莊家的消息,其實並不可靠。莊家什麼時候震倉、什麼時候拉高、什麼時候派發、拉升的目標等信息,關係到坐莊成敗。很多自以為有莊家消息的人其實隻知道這隻股票裏有莊家,莊家還要拉高,而莊家下一步的動作與目的根本不知道。

2證券公司

很多證券公司也是莊家,而且內部人員多,關係雜,常常走漏出很多內幕消息。另外,證券公司的營業部為了收取交易傭金,也會向自己的大戶室提供各種消息。證券公司因為與證監會、上市公司的關係特殊,在提供有關行業政策、公司業績等方麵的消息有優勢。

3證券投資機構

我國目前有很多家證券投資機構,這些證券投資機構按照相關法規規定,其從業人員自己不得買賣股票,這些公司主要靠銷售炒股軟件、為大戶投資者提供投資谘詢、為上市公司上市、重組,以及為二級市場運作提供中介服務來贏利。這些證券投資機構通常利用報紙、網站、傳真、電子郵件等為中小散戶提供免費投資谘詢、薦股。他們是正常渠道消息的最大製造者。其特點是消息太多、良莠不分。很多報紙或網站每天推薦數十種股票,讓人無從下手。

在確認了市場信息的來源之後,投資者還應對信息的傳播特點有所把握,才可能有效利用信息。

信息的傳播方式,有點類似於地震波的傳播,處在震源地的先知先覺者們,最先獲得消息,也最明白消息的實際價值,離震源地越遠的人,獲得消息的時間越晚,消息的內容和真實性也會大打折扣。等到所有市場人士都知道了這個消息,有關報道在報紙和網站上滿天飛時,這個消息其實也就毫無價值了。

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往往還有以下幾個特點,投資者需要注意:

1莊家利用消息的特點

高明的莊家總會很自覺地運用信息。莊家在吸籌時,常常會讓上市公司發布利空信息,公布風險提示;要出貨時,就會在各種媒體上鋪天蓋地地發表投資價值報告、行業前景預測和各種股評文章。有時候,莊家為了節省拉升成本,也會在股價剛剛啟動不久向外散發一些消息,讓散戶自己把股價抬起來。拿到消息時判斷莊家是在拉高還是要派發,主要看股價的漲幅,其次看技術分析和大盤走勢。老練的莊家會策劃一係列消息,在不同階段有計劃地發布。拉升時會發布較小的朦朧利好消息,派發時往往是利好消息兌現之時。

2行情發生在消息之前

在利好消息公布之前,提前知道消息的莊家和投資者往往已經把股價拉升到了目標價位,等到消息兌現之時,也是莊家要派發的時候了。

以市場影響較大的重組題材消息的作用為例說明。有關調查表明,大多數重組題材都有公告之日先期反應的特征,投資者在公告日後入市風險較大。

另外,重組題材的消息多具有短期性,股價經過一段時間的上揚後,待公告日消息明朗時就會下調,而且多達2/3的股票會跌回接近啟動時的原位置,隻有實質性重組、進入高新技術產業的上市公司的股價才能在下降過程中獲得支撐。

3消息傳播的先後次序

消息是像地震波那樣逐級向外擴散的,先獲得消息的獲利大、風險小,越晚獲得消息的人,獲利的可能性越小,而風險卻很大。一般來講,主力的親朋好友、上市公司的領導、基金經理會先得到消息;為莊家鎖倉的大戶、莊家機構操盤手的賬外合夥人等會在股價從底部啟動後再上一個台階時得到消息,有時是在操盤手的直接操縱下知道在何時何價位買入。接下來是一些與莊家、上市公司有聯係的證券投資機構、證券營業部和營業部裏的大戶室。大戶室資金的介入會對股票上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有時也會給莊家帶來麻煩。

上市公司的內部工作人員,報社、網站等媒體的記者。記者有時候是主動采訪的,有時候是莊家機構或中介機構主動提供消息的線索。

等到各種信息經過層層傳播之後,見諸報端,電視廣播等媒體後也就到達了它的最後一站:散戶投資者。

別上題材熱點的套

熱點變動頻頻時,常給人應接不暇的感覺。“ST艦隊”、納米概念、“金融大亨”、“資產注入”紛紛粉墨登場,又如潮水般迅速消退,兩天前尚是排隊買不到的熱門貨,轉眼成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燙山芋。投資者未買進之前是活蹦亂跳的“生猛海鮮”,一旦買入之後卻成為枯萎的明日黃花,這就是題材的誘惑力。投資者該如何在花花綠綠的題材世界裏找到自己的定位與方向呢?我們認為需要著重認清以下幾點:

1流行的必然是短暫的

如在納米題材中,凡與“納米”有關的幾乎個個股價飆升,媒體推波助瀾,投資者亦躍躍欲試,想從這“納米大賽”中分一杯羹。其實,“納米”、“網絡”、“高科技”等都是好東西,可惜此類個股臥底時沒人理睬,一旦股價飛上天便人人追捧,這極易中主力拉高脫逃的圈套。因此,操作上對新概念的炒作最忌一哄而起,觸網、觸基因、涉足電信等對投資者來說已不新鮮,最後還不是因為沒有實質性題材的支持而曇花一現嗎?對股票來說,價格合理的時候才是金子,隨著股價不斷上升,其投資價值會不斷降低,由金逐步變成銅,最後變成鐵。

2趨勢決定一切

隻有真正把握個股的整體趨勢,才能確定正確的投資策略。對漲幅靠前的個股,需仔細分清是超跌反彈抑或加速上揚,超跌反彈的個股行情多持續性差,上升空間有限,此時宜趁機減磅。例如,2000年9月上旬上海石化等股票集體走強,媒體興高采烈地歡呼“石油歸來”,但其實隻要仔細觀察一下這些個股的走勢圖,就會發現其前期已出現較大漲幅,從高位回落已形成巨大的頭部,此時屬於明顯反彈行情。而對於具有重組題材的ST類股票來說,由政策導向而產生的上升、下降趨勢具有更強大的力量,投資者唯有順勢而為,才不會被深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