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複婚與再婚的酸甜苦辣(1 / 3)

離婚後,再次麵對婚姻時一定要慎重對待。不論再婚還是複婚,麵對再次組合的家庭,一定要把它當作事業一樣去經營。嚐盡其中的酸甜苦辣後,幸福不幸福,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如足適履,隻有自己心中明白。

好馬咋吃回頭草?

年輕人戀愛追求一股衝動,結婚草率,離婚也草率,等到醒悟過來,一切已為時晚矣。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忽然流行起複婚,原先各奔東西的夫妻帶著激情與悔恨又欣欣然走到一起。專家們稱這種現象為“幸福的回歸”,大有褒獎與發揚之意。也許有人要問,複婚不就是戀舊嗎?好馬還不吃回頭草呢!

從實際意義上來說,複婚跟後悔是兩個不同概念,複婚是一種理念的回歸,是經過深思熟慮後進行的。眾所周之,婚姻有一個“圍城”效應,沒有進去的人想窺探裏麵的世界,待在裏麵的人羨慕外麵的美好“春色”,而進去與出來僅僅反映了結婚與離婚的普遍現象,並不關涉複婚的真正涵義。

複婚是指已離婚的男女雙方自願恢複關係,到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登記手續,重新確立關係的行為。在經曆了走出圍城的痛定思痛之後,肯定會多出一些冷靜的思考和理智的判斷。於是,當我們重新選擇走進“圍城”的時候,我們的婚姻實際上又多了一圈耀眼的光環。實屬難得,失落的感情又被我們撿拾,這既是幸運也是幸福。

複婚之所以能夠流行,不能簡單地看待它的時髦色彩,關鍵是複婚具有反樸歸真的深刻意義,它與通常的“流行服飾”、“流行歌曲”、“流行文化”……有著本質的區別。從某個方麵來說,複婚象征著時代的進步,是人類情感的自然再現。

當然,對於那些已經離婚的人來說,複婚或許不是他們惟一的選擇。但是,複婚作為一種高級的時尚,理應成為我們婚姻生活的甜蜜夢想。

王月這些日子與丈夫吵架的次數越來越多,她感到非常懊惱,丈夫死活要與她離婚,但她咽不下這口氣:他背叛自己在先,憑什麼我要受這樣的委屈。王月對丈夫說:“除非我死,不然是不會同意離婚的。”丈夫從那以後回家越來越晚,但是不管多晚,王月都等著他,等著跟他吵架,等著跟他鬧,她要丈夫也嚐嚐自己受的苦。

可是,王月所做的這些一點用都沒有,丈夫索性搬出了家,最終王月還是失敗了。兩個月後,他們辦了離婚手續。

離婚後這一年,王月一個單身女人帶著兒子過得非常辛苦,日子也很平淡。通過朋友介紹,王月認識了一些人,有些談了一段時間,有些隻見了幾次麵,然後就都沒有了結果。其實,在王月心裏,始終放不下丈夫,每遇見一個人,就會拿他跟丈夫比一比。這樣比下去的結果,肯定無法開始新生活。

後來,王月聽說那個女人與丈夫住到一起了。朋友們都勸王月,不要有什麼留戀了,別人都過上新生活了,自己幹嘛還停留在原地?王月獨自一人的時候,靜下來想:是啊,我還留戀什麼呢?王月開始跟不同的人見麵,並告訴他們:“接受我,也要接受我的兒子。”

就在王月真的打算要放棄的時候,沒想到丈夫與那個女人分手了。而且婆婆也開始不斷地給她打來電話,問她現在過得怎麼樣,有沒有新對象等等。王月知道這是婆婆在試探自己,她清楚婆婆是個好人,因而不願意傷她的心。

丈夫每次來看兒子的時候,開始約王月吃飯。這樣平穩的過了一段時間後,丈夫向王月提出複婚的要求。丈夫承認過去是自己不對,如今知道自己錯了,還承諾一定會給王月和孩子一個安安穩穩的家。王月的媽媽也開始勸她,說:“你就答應吧,雖然我不喜歡他,但是你畢竟已經三十多歲了,孩子也需要爸爸,親生的還是好一些……”王月聽了媽媽說的話,覺得也是,丈夫經過這次教訓肯定會變好的,給他一個機會,也是給自己一個機會。

於是,她答應了丈夫的複婚要求,丈夫在婚後也確實表現良好,看來是真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王月覺得自己當初答應複婚是正確的。

都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但有些事情不是那樣簡單的。回頭草不一定會不好,就像上述事例的王月,她這回頭草“吃”的很幸福。

“好馬不吃回頭草”多指做了事就不要後悔,亦指男女分手後就不要再糾纏。“兔子不吃窩邊草”是一種現象,兔子不會吃自己窩邊的草,是它的一種習性,用來說不要欺負身邊的人,亦指男女關係方麵不要隻看著身邊的女人。

有這樣一則寓言小故事:一匹精良的馬從草原上經過,眼前全是綠油油的青草,它一邊隨便地吃幾口,一邊不停向前走。它越走越遠,草也越來越少。幾天後,它已經接近沙漠的邊緣了,前麵已經看不見一點綠色了。它隻要回頭走,就可以重新吃到美味的青草,但它堅持向前走:“我是一匹精良的馬,好馬不吃回頭草。”後來,它終於忍受不了饑餓的折磨,倒在了無邊無際的沙漠中。

中國人的確有“好馬不吃回頭草”的症結,究其原因,非常重要的一點無非是“人情”和“麵子”在作怪。如果“好馬回頭”,就覺得沒有“麵子”,大家也會嘲諷地說:“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因此,很多人就“死要麵子”,最後隻能是自己“活受罪”。還有一句俗話叫“浪子回頭金不換”,這是為了給那些“回頭”者找到一個合理的台階。即使這樣,願意回頭的人依然少之又少,因為它需要足夠的勇氣和動力。

一生之中不能“回頭”的事,真正算起來並不多,如果說人生由時間和空間組成,那麼惟有時間才是真正不能“回頭”,一去不複返的。“好馬不吃回頭草”隻是一句俗語,如果願意,任何一匹馬都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光顧”同一顆草,前提是那棵草還在那裏等著這匹馬。

既然選擇了吃“回頭草”了,那麼回頭草究竟該怎麼吃呢?

首先,如果你始終猶豫不決是因為怕丟麵子,那麼大可不必。自己應該衡量一下輕重,究竟是麵子重要還是前途重要,與一輩子的婚姻幸福相比,麵子還算什麼。就算當初的選擇是個失誤,也談不上是什麼原則性的大錯。俗話“浪子回頭金不換”,那些勇於“回頭”的“浪子”往往會比從前更加努力地工作,並且更珍惜這個失而複得的機會。

其次,想“回頭”的時候就“回頭”,不要猶豫不決。猶豫的時間越短,成功的幾率就越高。“回頭”時的態度一定要誠懇,既然是願意回來,就不要帶著一副勉強的表情。

“好馬不吃回頭草”這句俗語不知禍害了多少“馬”,也不知令多少“馬兒”麵對寸草不生的荒野,仰天長嘯,在古道西風中斷腸。

最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好馬不吃回頭草”這一莫名其妙的古訓,使得多少“草”依舊存在原地,而“馬”卻不見回來,這種現象與其說是觀念問題,不如說是麵子問題。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也是千古佳句,老祖宗都主張要回頭看一看,並沒覺得不好意思,子子孫孫更沒必要了。“識時務者為俊傑”,認清自己的心,幸福最重要的,不要最好的,隻要最合適的。該回頭時,勇於回頭,免得“車票”過期,空留遺憾。

婚姻悟語

如果前方的路太崎嶇,甚至一直通向沙漠,為什麼不選擇回頭呢?那些非要找到下一處找到更好的草或者麥穗的人,在蹉跎了一生的歲月之後慨歎惋惜,才發現其實最好的已經錯過。如果“回頭草”肥美可口,甘之如飴,而且還在那裏等著你,這時候應該立馬掉頭啟程,這才是一匹真正的“好馬”,正所謂“愛海無邊,回頭是草”。

破鏡難圓,舊夢難續

隨著各個大中城市複婚現象的流行,掀起了一股複婚浪潮。幸福的婚姻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婚姻中有很多東西是兩個人無法割舍的,例如孩子、財產、青春的回憶等,但當離異的雙方選擇再度在一起時,能否再回到從前,就隻有當事人清楚了。有些人認為,夫妻之間沒有愛可以不離婚,但沒有愛是鐵定不能複婚的。

某市報紙上刊登該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05年該市共有682對男女辦理了複婚登記,占境內婚姻登記人數的1.27%,與04年相比上升了42%,是2000年165對的4倍多,創造了該市婚姻登記史上複婚人數的最高記錄。與該市離婚率增速的情形相比,複婚增速優勝一籌。

人們通常把婚姻比作圍城,為什麼走出圍城的人又戀戀不舍非要回到城中呢?婚姻專家稱這種為“幸福的回歸”,那麼這種現象給社會和當事人真的帶來了幸福嗎?

張婕生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是一家國企的職工,後來因為工廠破產,她被迫下崗,在同一年,她的丈夫有了外遇。張婕想到要跟丈夫離婚,但是孩子太年幼,因為不舍得孩子受苦,張婕忍受了丈夫的背叛,繼續和他在一起生活。張婕如此的忍氣吞聲,到最後還是被丈夫給休了。

張婕是個可憐的女人,丈夫背叛自己在先,又把她拋棄,離婚時一分家產也沒有得到,就連可愛的兒子也判給了丈夫。每次去夫家看孩子的時候,孩子的奶奶總是會把張婕趕出來,不讓她靠近兒子。張婕極力想爭取兒子的撫養權,但是,那時的她連自己溫飽都是個問題,根本承擔不起養孩子的責任。於是,張婕努力掙錢,先後做過推銷員、保姆,後來在路邊擺攤,每天回家後麵對空空的房子,寂寞孤獨的感覺像浪潮一樣淹沒她,淚水不停地留。

後來,張婕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當年遺棄她的丈夫居然帶著兒子站在她的地攤前,口口聲聲請求她原諒,說不想看到自己深愛的女人再受到這樣的傷害。張婕當時想到兒子馬上要中考了,給兒子一個完整的家對他的學習比較好。於是,張婕把所有的屈辱都咽在肚裏,答應了丈夫複婚的請求,重新開始過著一家三口平淡而幸福的日子。

就在張婕以為幸福終於光臨她的時候,現實再次擊碎了她的夢想。複婚沒多久,丈夫故伎重演,喝酒泡吧,酒後打人。張婕從丈夫的眼神裏看出了不尋常,終於在一次醉酒之後,丈夫說他又愛上了別的女人,並且希望張婕能夠容忍那個女人的存在。對於丈夫的無理要求,張婕絲毫不加理會,堅決地選擇了離婚,這次名正言順帶上了正在上高中的兒子。

一個女人再婚,在這個充滿著背叛的年代,是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一個女人複婚,卻是需要很大勇氣的,人們都說,在一個男人身上,被騙一次值得同情,被騙兩次,隻能說明這個女人太傻,如果被騙三次的話,估計就會被人說成很蠢了。因此,女人複婚一定要慎重,當一個傷害過你的男人,站在你跟前,求你複婚的時候,你如果對他還是存有感情,他對你也是出自真心喜歡,那麼,不妨姿態放高一點,嚐試著給他一點苦頭吃吃,看看他是不是真心悔改,真心想和你一起再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