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篇

◆如何評判商業起名的好壞

好的商業命名,首先必須具備容易讀容易認的特征。企業用名容易讀容易認,不僅能在公眾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還有利於讓人傳誦,從而能為公司店鋪創造出更大、更好的名聲。要使名字容易讀容易認,必須符合以下5個條件:

(1)簡潔的筆畫。筆畫太多的公司店鋪名,從遠處看很難分辨,這樣就會失去一部分潛在顧客,特別是從外地來的或是過路的顧客、開車的顧客。隻有走近時才能看到店名,估計很少有人會一心要進這種店的,而是轉去別處,尤其是在同類店鋪密集、競爭者眾多的市場上,例如,在餐飲業中筆畫太多的店就更難引起人們注意了。

(2)清楚的字義。在給公司店鋪命名時,如果用了容易混淆的字,就會給顧客造成識別上的困難,會引起顧客的疑惑或誤解。一‘般來說有諧音或可聯想到其他字的字,都容易引起混淆,因而應避免使用。否則,不僅顧客容易讀錯念錯,而且還可能因為把握不準字的讀法,而不願意在其他人麵前傳播。

(3)讀著順口。要想使公司店鋪的名在顧客那裏好讀好認,除了筆畫簡潔字義清楚外,還必須選用那些發音容易的字。對於一些發音困難或連在一起念起來不順口的詞應竭力避免。

(4)沒有難懂的詞。要盡量選用常用的字詞,不要單純地為追求獨具一格而選用那些很多人都不認識的生僻的字、難懂的詞。否則會增加顧客的困惑,甚至會使顧客因念不出公司店鋪名反倒避而遠之。應該記住,你的公司店鋪名是為了吸引顧客、擴大銷售額而起的,而絕不是為考顧客的文字水平而起的,所以難字難詞要少用,不宜用。

(5)沒有繁體字。有的商家在給自己公司店鋪命名時,往往喜歡用繁體字為標記。實際上,這樣做並不利於商家吸引更多的顧客,而且時間越長,這種做法的弊端就越明顯。

◆如何起一個好聽好記的店鋪名

好的公司店鋪名能使顧客看過後或聽過後印象深刻不會忘記,這樣就能提高他們重複購買的幾率,同時,他們也會介紹更多的顧客。

聽和記都比較方便的公司店鋪名字首先要字數相當。公司店鋪的名稱、字數一定不要太多。一般來說,公司店鋪名字數如果在2-5個字範圍內取名,可以說是最佳字數。這是有一定科學根據的:

曾有人用速記器作過一項試驗,以12%0或2%0秒的瞬間讓受聽者聽廣告, 測試他們能記住多少字。結果表明,一般人的記憶以5個字為限。所以,公司店鋪的名字不要超過5個字,以免讓人印象不深。

其次,要講究排列效果。公司店鋪名起好後都要排列到招牌上。招牌上名字的排列分直排和橫排兩種。直排要注意一些字連在一起是否會讓人誤解。例如,“一”與“大”直排容易被誤認為“天”,“口”與“天”直排容易被誤認為“吳”等等。橫排時,也要避免采用自左向右念或自右向左念讓人分不清的名字,以免混淆不清。

◆你知道商業起名的三大忌諱嗎

在給公司、店鋪、商品命名時,不僅要考慮到語音、語義、字體等的合理搭配,還要考慮工能、效果、作用等等,總之,無論以什麼命名,千萬記住不要犯忌。

1.忌字義不吉利

含義不吉利是商業命名的大忌。因為它不但讓名字的主人產生不好的聯想,更重要的是它會影響到別人對主體的接受,不論主體是一個人、一個企業,還是一件商品。

對於一個商品來說,一個不吉利的名字則意味著它將失去大量的生意。比如香港曾爆發過一場法國白蘭地和英國威士忌的銷售大戰。結果“白蘭地”’售出350萬瓶,“威士忌”隻售出17.5萬瓶,相當於“白蘭地”的1/20。

論質量和知名度,“威士忌”都不比“白蘭地”差,那麼為何“威士忌”一敗塗地呢?經調查分析,問題出在“威士忌”這個中文名上。“威士忌”連威士都忌怕,誰還願買?再看看“白蘭地”,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令人喜愛的名字。

2.忌不倫不類

如果一個好的商品名用的地方不合適,就會讓人產生不倫不類的感覺。例如“美人蕉”這個商品名,如果作為花露水的商標形象則十分典雅,但“美人蕉”作為殺蟲劑的品牌就會顯得不夠恰當。

3.忌濫用多多音字

商品命名時,如果使用多音字,就會給消費者的呼叫帶來很大的不便。因為以多音字取名,名字有兩個或更多的發音時會讓人感到無所適從,而且名字本身的寓意也會顯得不夠明確。

◆店鋪怎樣才能起個好名字

店名是一種文化,也是一座城市的文明標誌之一。街市上琳琅滿目的各類商店的名字, 既是商店的門麵,又星羅棋布地組合在一起構成了城市的門麵。

1.起個風趣典雅的店名

幽默趣味式的命名可以刺激顧客疲軟的購買欲。現代人的壓力那麼抽;的確應該在生活中多來點幽默來調和緊張的情緒!在命名中我們應該學會用風趣、幽默角色切入市場。像有一家泡沫紅茶店的店名是“搞不清楚”。這四個字別有一番趣味,指的是芸芸眾生皆迷迷糊糊過日子,還是指泡沫紅茶晃起來的朦朧感,所以無從看起,說真的,連店主也“搞不清楚”呢!

2.起個實事求是的店名

提到世上的店鋪命名,真是五花八門。但顧客衡量一個店鋪最直接、直觀的感受就是店名的好壞,這是給顧客最好的見麵禮,所以我們要用好名來迎接顧客!

商店命名方法能反映經營者的經營特色,或反映所售貨晶的優良品質,使消費者易於識別,能在林立的招牌中一發而中,並使顧客產生購買欲望。

如“同仁堂”,“堂”作為中藥鋪已成了約定俗成的識別標誌,人們隻要一看“同仁堂”招牌或其他什麼“堂”招牌,就知道是賣中藥的。又如“習德林”店名,就帶有一種“禪”的味道,反映經營者擅長烹調素菜。同樣,朝果店鋪命名不實事求是,其結果可想而知。

3.起個洋為中用的店名

由於很多人都相信“遠來的和尚會念經”,因此,很多商店、公司的命名也都趨向洋化。其中像:麥當勞、肯德基、溫娣、哈帝、新光三越等,理所當然由國外品牌直譯或意譯。而洋品牌當中卻也有不少“假洋鬼子”,也有不少企圖以洋名來提升自己地位,其中以服飾業、食品業、鞋業、及家電業等占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