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似道知道警報是他令人假傳的,當然要作出慷慨赴任、萬死不辭的樣子。他向度宗要了節鉞儀仗,即日出征,這令度宗感激涕零。天子的節鉞儀仗一旦出去,就不能返回,除非所奉使命有了結果,這代表了皇帝的尊嚴。賈似道出征這一天,臨安城人山人海,都來看熱鬧。賈似道為了顯示威風,居然借口當日不利於出征,令節鉞儀仗返回。這真是大長了賈似道的威風,大滅了度宗的誌氣。等賈似道到“前線”逛了一圈,無事而回,度宗和朝臣見是一場虛驚,額手稱慶尚且不及,哪裏還顧得上追查是謊報還是實報呢?
賈似道“出征”回來,度宗便把大權交給了他,賈似道還故作姿態,再三推辭,屢次試探,後見度宗和謝太後出於真心,他才留在朝中。這時,滿朝文武大臣也爭相趨奉,把他比做是輔佐成王的周公。通過這場考驗,年輕的度宗對朝臣完全失去了信心,他至此才理解為什麼理宗要委政於賈似道。原來滿朝文武竟無一人可用,賈似道雖然奸佞,但困難當頭,隻有他還“忠勇當前”,敢於“挺身而出”。度宗哪裏知道,滿朝文武懦弱是真,賈似道忠勇卻是假。
度宗被瞞,不知不覺地中了賈似道的奸計。從此,度宗失去了治理朝政的信心和熱情,把大權往賈似道那裏一推,縱情享樂去了。
賈似道再一次“肅清”朝堂,他在極短的時間內,把朝廷上下全換成了自己的親信,甚至連守門的小吏也要查詢一遍。這樣,趙宋王朝實際上變成了賈氏的天下。
智慧點撥
賈似道從頭到尾的信息都是假的,他利用朝廷與戰場相距甚遠,消息不靈通這個缺點,製造假信息,迷惑朝廷,達到了自己控製朝廷的目的。
在與競爭對手較量中,我們也常常會用到聲東擊西的辦法,即忽東忽西,即打即離,製造假象,引誘競爭對手作出錯誤判斷,然後乘機“殲敵”的策略。為使對手的策略發生混亂,必須靈活行動,本不打算進攻甲地,卻佯裝進攻;本來決定進攻乙地,卻不顯出任何進攻的跡象。似可為而不為,似不可為而為之,對方就無法推知己方意圖,被假象迷惑,作出錯誤判斷。
不論是運用了聲東擊西還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迷惑對手的策略,都會使對手防不勝防,從而取得出奇製勝的效果。在經營活動中,製造假象,迷惑對手或消費者,可使其購買本企業的產品或者要本企業為之提供服務,達到占領市場的目的。
投資者為了取得競爭的勝利,應該做到“兵不厭詐”,隻有這樣,才能避開對手的鋒芒,采用分導引流的方法各個擊破。商場如戰場,為了出奇製勝,投資者要極力隱藏自己的實力,讓競爭對手看不清真實情況,采取各種手段迷惑和“愚弄”競爭對手,使競爭對手麻痹大意,放鬆戒備。在競爭對手毫無戒心的情況下投資者趁機出擊,取得競爭勝利的幾率非常大。
羅斯柴爾德家族——抓住有利的投資信息
故事精粹
羅斯柴爾德家族是曾控製世界黃金市場和歐洲經濟命脈200年的大家族,他們極其重視信息和情報。
羅斯柴爾德的三兒子尼桑年輕時,在意大利從事棉、毛、煙草、砂糖等商品的買賣,很快便成了大亨。這人傳奇式人物的表現很讓人稱道,但最讓人稱奇的是,僅僅在幾小時之內,他就在股票交易中賺了幾百萬英鎊。
故事發生在1815年6月20日,倫敦證券交易所一早便充滿了緊張氣氛。由於尼桑在交易所裏是舉足輕重的人物,而在交易時他又習慣靠著廳裏的一根柱子,所以大家都把這根柱子叫做“羅斯柴爾德之柱”。現在,人們都在觀望著“羅斯柴爾德之柱”的一舉一動。
就在前一天,即6月19日,英國和法國之間進行了關聯兩國命運的滑鐵盧戰役。如果英國獲勝,毫無疑問英國政府的公債將會暴漲;反之如果拿破侖獲勝的話,必將一落千丈。因此,交易所裏的每一位投資者都在焦急地等候著戰場的消息,隻要能比別人早知道一步,哪怕半小時、十分鍾,也可趁機大撈一把。
戰事發生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南方,與倫敦距離遙遠。當時既沒有無線電,也沒有鐵路,主要靠快馬傳遞信息。而在滑鐵盧戰役之前的幾場戰鬥中英國均吃了敗仗,所以大家對英國獲勝所抱希望不大。
這時,尼桑麵無表情地靠在“羅斯柴爾德之柱”上開始賣出英國公債了。“尼桑賣了”的消息馬上傳遍了交易所。於是,所有的人毫不猶豫地跟進。瞬間英國公債暴跌,尼桑繼續麵無表情地拋出。正當公債的價格跌得不能再跌時,尼桑卻突然開始大量買進。
交易所裏的人都糊塗了,這是怎麼回事?尼桑玩的什麼花樣?追隨者們方寸大亂,紛紛交頭接耳。正在此時,官方宣布了英軍大勝的捷報。
交易所內又是一陣大亂,公債價格持續暴漲。而此時尼桑卻悠然自得地靠在柱子上欣賞這亂哄哄的一幕。無論尼桑此時是激動不已也好,還是陶醉在贏得勝利的喜悅之中也好,總之他發了一筆大財。
表麵上看,尼桑似乎在進行一場賭資巨大的賭博,如果英軍戰敗,他豈不是損失一大筆錢?實際上這是一場精密設計好的賺錢遊戲。
滑鐵盧戰役的勝負決定英國公債的行情,這是每一個投機者都十分明白的,所以每一個人都渴望比別人先一步得到官方情報。唯獨尼桑例外,他根本沒想到依靠官方消息,他有自己的情報網,可以比英國政府更早知道實際情況。
羅斯柴爾德家族遍布西歐各國,他們視信息和情報為家族繁榮的命脈,所以很早就建立了橫跨全歐洲的專用情報網,並不惜花巨資購置當時最快最先進的設備。正是因為有了這一高效率的情報通訊網,尼桑才比英國政府搶先一步獲知滑鐵盧的戰況。
另外,尼桑的高明之處還在於他懂得欲擒故縱的戰術。要是換了別人,得到情報後便會迫不及待地買進,無疑也可賺一筆。而尼桑利用自己的影響先設一個陷阱,造成一種假象,引起公債暴跌,然後再以最低價購進,最後大發一筆。
智慧點撥
尼桑在投資中取得勝利的主要是因為他善於運用信息,他懂得抓住有利的信息,立即采取行動,這是投資者應該學習的。
信息和情報在商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精明的商家尤其重視信息和情報,很多商家就是及時抓住了有利的信息和情報,才發財的。商場上機會均等,在相同的條件下,誰能搶占先機,誰就能穩操勝券。而搶占先機的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抓住有利的信息和情報。
經過多年發展,盡管我國金融市場發展和建設取得一定成就,但仍麵臨不少矛盾和問題,包括: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結果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市場發展不平衡;債券市場的發展落後於股票市場;信息披露、信用評級等基本市場約束和激勵機製尚未完全發揮作用;金融市場產品的種類和層次不夠豐富等。
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投資者必須要在大市中抓住有利的信息條件,才能有效地取得投資勝利。
官渡之戰——不可忽視的信息不對稱
故事精粹
建安四年,袁紹組織十萬大軍,戰馬萬匹,進駐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企圖直搗許,一舉消滅曹操。五年正月,曹操為了避免腹背受敵,率軍東進徐州,擊潰與袁紹聯合的劉備,逼降關羽,占據下邳(今江蘇邳縣南)。接著進駐易守難攻的官渡,嚴陣以待。二月,袁紹派大將顏良南下,包圍了白馬(今河南滑縣東)。曹操隻有兩萬兵馬,力量對比懸殊,於是采取聲東擊西、分其兵力的作戰方針。四月,曹操率軍從官渡到延津(今河南延津北),作出要北渡黃河襲擊袁紹後方的姿態,袁紹急忙分兵西迎曹軍。曹軍乘勢進襲白馬,殺袁紹大將顏良,袁紹聞訊派兵追來,曹軍又斬袁紹大將文醜。曹軍士氣大振,然後還軍官渡,伺機破敵。七月,袁軍主力進至官渡北麵的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八月,接近官渡,軍營東西長達數十裏。曹操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采取積極防禦的方針,雙方在官渡相持了數月。在這期間,曹操一度準備放棄官渡,退守許。荀彧提出,撤退會造成全麵被動,應該在堅持中尋找戰機,出奇製勝。曹操依其議。十月,袁紹派淳於瓊率兵一萬多押送大量糧食,囤積在袁軍大營以北約四十裏的故市、烏巢(今河南延津東南)。沮授建議袁紹派兵駐紮糧倉側翼,以防曹軍偷襲,遭袁紹拒絕。謀士許攸也提出,趁曹軍主力屯駐官渡、後方空虛的機會,派輕兵襲許,袁紹又不采納。
至此時,雙方還是袁紹占據優勢,但袁紹剛愎自用的性格使袁軍失去了好幾次攻破曹操的機會,袁紹的謀士給袁所提出的信息和策略也是真實可行的。在意見沒有被采納後,許攸一怒之下,投奔了曹操,並告知曹操袁軍的虛實,以及袁紹用酒徒淳於瓊守烏巢的信息,而烏巢是袁紹的糧食基地。在這場博弈裏出現了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曹操此時掌握了袁紹最重要的信息,而袁紹對曹操卻不甚知之,此時的曹操已經沒有糧餉,如果袁紹率軍出擊,恐怕曆史就要改寫。袁紹既不知道曹操虛實,也不知自己的重要軍事機密已經泄露。
而曹操聽聞許攸的建議後果斷地決定留曹洪、荀攸固守官渡大營,親自率領步騎五千偷襲烏巢,半夜到達,乘袁軍毫無準備,圍攻放火,焚燒軍糧。袁紹誤認為官渡曹營一定空虛,派高覽、張郃率主力攻打,而隻派少量軍隊援救烏巢。結果官渡曹營警備森嚴,防守堅固,未能攻下。同時,曹操卻猛攻烏巢,殺死守將淳於瓊,全殲袁軍,燒毀全部囤糧。消息傳來,袁軍十分恐慌,內部分裂,張郃、高覽率所屬軍隊投降曹操。曹操乘機出擊,大敗袁軍,殲敵七萬餘人。袁紹父子帶八百騎兵逃回河北。兩年後,袁紹鬱憤而死。此役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智慧點撥
曹操與袁紹之間的官渡之戰就是一次不對稱信息的對抗,在不同的環境裏,兩個人掌握的信息各不相同,曹操掌握了許攸所提供的信息。雙方雖然實力懸殊,但曹操的信息明顯多於袁紹,他們之間的信息是不對稱的,在曹袁之間的博弈中,局中人曹操在判斷上更有優勢。
信息不對稱是造成逆向選擇的重要因素。在商品市場上,買者和賣者了解的信息是不一樣的。賣者比買者更清楚產品實際的質量、性能和相應的成本。這種情況在經濟學中稱為買者和賣者的“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因為雙方中必然有一方對信息掌握得多一點。經濟學中所說的理性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信息相對充分一方的所作所為將會為另一方帶來一種風險,叫做逆向選擇。
在投資的領域中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逆向選擇,道德風險問題比較嚴重,進一步加大了投資的風險,這就需要我們盡量全麵地掌握信息以便正確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