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審時度勢,隨機應變(2 / 3)

不久,他坐火車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場。在北京車站,一個撿破爛的人把頭伸進軟臥車廂,向他要一個啤酒瓶時,兩人都愣住了,因為五年前,他們曾換過一次票。

兩個當年一樣是一無所有的人,卻因為換了一次票,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一個成為老板,一個成為乞丐。

?智慧點撥

故事裏兩個人之所以會有那麼大的差距,是因為他們各自抓住的機會成本不同。

對投資者來說,做一項投資的成本不僅是付出的金錢與精力,還有一個巨大的易被忽視的成本:你因無法同時做另一件事而放棄的機會和財富,這也是你的機會成本。

因此你在做任何事情時,一定要仔細權衡其中的機會成本,千萬不能因小失大。在投資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的選擇機會,為了作出合理的決策,我們必須要考慮到可供選擇方案的成本和收益。但是,在很多情況下,這種行為的成本並不是很明顯就能看出來的,此時就要慎重衡量考慮了。

作為一個投資者,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投資方式。比如,那些喜歡刺激,把冒風險看成是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的人,可選擇投資股票;擁有堅定的目標,討厭變化無常的生活,不願意去冒風險的人,可選擇投資國債這些風險相對來說低一些的項目;對於幹勁十足,相信自己的未來必須靠自己艱苦奮鬥的人來說,選擇投資房地產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在生活中有明確的目標,信心堅定的人來說,最好的選擇是儲蓄;生活嚴謹,有板有眼,不期望發財,滿足於現狀的人,則可選擇投資保險;審美能力強,對時髦的事物不感興趣,對那些稀有而珍貴的東西則愛不釋手的人,宜投資收藏。

最後還要說明一點,喜歡與擅長是兩碼事。喜歡什麼投資,或者認為什麼投資好,除了選準投資對象有無投資價值外,還要注意自己的興趣和專長。

漁夫和富翁——看清投資市場迷霧後的真相

故事精粹

一個富翁因為公事在一個沿海小漁村碰到了剛剛靠岸的一艘小漁船,那條漁船破舊窄小,船上有一個漁夫,正誌得意滿地收拾他的漁網,因為他捕了幾條很大的魚。富翁誇獎漁夫捕魚的本領好,並且問他捕到這些魚需要多長時間。

漁夫回答說:“要不了多長時間。”富翁接著問:“那為什麼不多幹一會兒,多捕一些魚呢?這樣你就可以生活得更好一些了。”

漁夫說:“這些魚足夠一家人吃了,而且還能有剩餘。”富翁又問道:“那你剩下的時間都做些什麼呢?”

漁夫說:“我睡個好覺,釣釣魚,陪我的孩子玩耍,陪陪我的妻子,也許還會和她去鎮上看場電影,每天晚上我都會到村子裏去,和朋友們吃吃飯,彈彈吉他。我的生活非常充實快樂。”

富翁說:“我是哈佛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也許我可以幫助你。你應該花更多的時間捕魚,掙錢買一艘更大的漁船,用大漁船掙來的錢再買更多的漁船,你就擁有一支船隊了。你不用再把自己打來的魚賣給中間商,而是直接賣給加工商,或者自己做批發零售。你可以離開這個小村子,到墨西哥城,然後到洛杉磯、到紐約,讓公司的業務發展壯大。”

漁夫問道:“但是這要花多長時間呢?”富翁回答:“大約15~20年吧。”漁夫換了一個舒服的姿勢躺在漁船上接著問:“然後怎麼樣呢?”

富翁笑了笑說:“到時候你就可以申請上市,向公眾出售公司的股份。你會成為富翁,擁有數百萬財產。”漁夫看著藍天,說:“數百萬……然後怎麼樣呢?”富翁接著說:“你就可以退休了。你搬到海邊的一個小鎮上,可以一覺睡到下午,釣釣魚,陪孩子們玩耍,陪陪妻子,每晚到鎮上和朋友們吃吃飯,彈彈吉他。”

漁夫回答說:“難道這些不是我現在已經在做的事嗎?”富翁無言以對。漁夫接著舒舒服服地曬他的太陽,而富翁也滿懷心事地為他的公事踏上了新的旅程。

智慧點撥

財富有時像隱匿於汪洋之下的冰山,我們看到的隻是冰山的一角。高財商者能做到察於“青蘋之米”,抓住線索“順藤摸瓜”探尋到海平麵下麵的冰山全貌。

投資市場上有很多蠱惑人心的表麵現象,很多人為了這個表麵現象奔波勞累還覺得累有所值,其實就像富翁和漁夫一樣,富翁每日不停地工作隻不過想得到和漁夫一樣悠閑的生活,而聰明的漁夫早就看清了生活的本質,提早享受生活。

投資中也是一樣的,冷靜是投資者必不可少的一項素質,市場在很多時候處於一種“發瘋”的狀態,很少有人不被它影響而作出不理智的行為,隻有冷靜等待才能等到大機會。

巴菲特認為,作為一名投資者,目標應該是以理性的價格買入一家收益可以長期大幅增長的企業,你必須時刻忍受偏離你的指導方針的誘惑。

投資者不要被市場控製,而應當控製市場,在看過層層迷霧後,看清真正的投資真相是什麼。

天堂與地獄——投資判斷要正確

故事精粹

傳說某位石油大亨,在死後去了天堂,但他在天堂的門口,被聖彼得攔在門口,聖彼得無奈地對這位大亨說:“先生,很抱歉,你不能進入天堂。”

“為什麼?”大亨很吃驚,“我很富有,而且我在生前做了很多好事情啊,難道我這樣的人都不能進天堂嗎?”

聖彼得說:“當然了,你的條件本來是可以進入天堂的,但是現在天堂人滿為患,實在是沒有你的位置了,不然,你去地獄看看吧,那裏應該很空的。”

這位大亨想了想,對聖彼得說:“我希望可以對天堂裏的人說一句話,之後便不再有要求了。”

聖彼得同意了,這位大亨便對著天堂的門口大喊:“地獄裏發現石油了,很多很多的石油。”聖彼得還沒反應過來,天堂裏就如潮水一般湧出了很多的人,他們紛紛向地獄跑去,聖彼得瞠目結舌,大亨微笑地對他說:“怎麼樣,這下天堂裏該有我的位置了吧,那我就進去了。”

聖彼得將大亨放進了天堂。

智慧點撥

這個大亨就是利用了人們的跟風心理,順利地進入了天堂。在股市裏,規避風險的關鍵,就是要控製賺錢的衝動。許多投資者從眾心理極強,見到別人投資賺錢了,也跟著買進、賣出,偶爾可能賺些小錢,但費時費力不說,動作稍微慢點,就可能被套或者割肉賠錢。

別聽說某股好,就不顧大盤的疲弱,隻想著賺錢,衝進去。即便沒有買進,股價上去了,也不必後悔,主要考慮概率,控製風險。賺錢的欲望要用理性的韁繩來束縛,不可以沒有,也不可以泛濫。

相反,投資者可以利用人的從眾心理,在大眾都容易產生賺錢衝動的時候,考慮適當減倉或者退出——每次大盤到了階段性頂部的時候,都是大眾最瘋狂搶盤的時候;在大眾都恐慌拋售的時候,投資者就可以來撿一點便宜——每次大盤到了階段性底部的時候,恰恰就是大買家動手的時候。

投資者最應當關心的事情,不是將獲得多少利潤,也不是將遭受多大的損失。而是應當把錢的事情放到一邊。目標應當是正確判斷行情,與行情的走勢保持一致並始終學習正確判斷走勢。不要考慮利潤。如果在判斷行情時不犯錯誤,就會賺取利潤;如果判斷錯了,就要使用止損這種可靠的保護措施。

麵包改變人生——選擇適合你的投資方式

故事精粹

羅琳是一個普通的美國婦女,她和她誠實的丈夫都在一家工廠做工,結婚三年後,她生了兩個女兒。後來羅琳被工廠辭退了,他們一家四口的生活費全靠丈夫那一點微薄的薪水,生活很拮據。

羅琳決定自己改變家庭的經濟困境,也是得於一個偶然的機會。那天晚上,羅琳的丈夫約了幾個好朋友來家裏吃飯,讓羅琳準備豐盛一點的晚餐,其實,丈夫隻是讓朋友來品嚐羅琳的手藝的。因為羅琳的烹調技術的確很棒。

羅琳晚上匆匆忙忙地做了幾道家常菜,她對丈夫的朋友抱歉說自己來不及準備,所以隻有這些,希望他們不要介意。丈夫的朋友們吃得讚不絕口,他們都對羅琳說,她簡直可以當一級的大廚師了。他們建議羅琳開家餐館,那樣一定會賺很多錢的,這句話說到羅琳的心坎裏了,但她覺得馬上就開一家餐館,從自己的技術方麵考慮,條件是具備了,但要租鋪麵,添設備,其資金就一時難以解決。

她認為時機還未成熟。這時,她看到朋友們的酒興正濃,便想做一些點心送上桌給他們助興,於是又下廚房去了。不久,當羅琳端上點心上桌,朋友們先聞著香味,再品嚐到味道,又是一陣叫好。於是又有朋友說:“你就開家店,專賣這種點心,保證能賺。”

羅琳覺得這個建議不錯,便每天早上在自己家門口擺了一個攤位做點心。她一次隻做10斤麵粉,因為她做的點心色香味俱全,早上擺出去,很快就賣完了。到後來,一些顧客熟了,來遲了見沒有了點心,還會到她家裏來尋找,往往把她留下給自家人吃的點心拿走。有的顧客要她多做一些。凱瑟琳不多做,說是留下一些市場餘額,創造第二天快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