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郵遞員的城堡——投資貴在鍥而不舍
故事精粹
19世紀,歐洲一個小國家裏,一位名叫約翰的鄉村郵遞員,每天徒步奔走在各個村莊之間,為村莊裏的居民送信和包裹。有一天,他在崎嶇的山路上疾走的時候,忽然被一塊石頭絆倒了。
等他從地上爬起來時他發現,絆倒他的那塊石頭樣子十分奇特,他拾起那塊石頭,左看右看,有些愛不釋手了。於是,他把那塊石頭放進自己的郵包裏。村子裏的人看到他的郵包裏除信件之外,還有一塊沉重的石頭,都感到很奇怪,便好意地對他說:“把它扔了吧,你還要走那麼多路,這可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他取出那塊石頭,炫耀地說:“你們看,有誰見過這麼美麗的石頭呢?”人們都笑了:“這樣的石頭山上到處都是,夠你撿一輩子的。”
回到家裏,他突然產生一個念頭,如果用這些美麗的石頭建造一座城堡,那將會多麼美麗啊!於是,他每天在送信的途中都會找幾塊好看的石頭。不久,他便收集了一大堆,但離建造城堡的數量還差得很遠。
於是,他開始推著獨輪車送信,隻要發現中意的石頭,就會裝上獨輪車。此後,他再也沒有過上一天安閑的日子,白天他是一個郵差和一個運輸石頭的苦力,晚上他又是一個建築師。他按照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構造自己的城堡。所有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議,認為他的大腦出了問題。
二十多年以後,在他偏僻的住處,出現了許多錯落有致的城堡,有清真寺式的、有印度神教式的、有基督教式的……當地人都知道有這樣一個性格偏執、沉默不語的郵差,在做一些如小孩建築沙堡一般的遊戲。
幾年後的一個春天,美國紐約的一家大報社的記者偶然發現了這群城堡,這裏的風景和城堡的建造格局令他慨歎不已,為此他寫了一篇專門介紹約翰和其城堡的文章。文章刊出後,約翰迅速成為新聞人物。許多人都慕名前來參觀,連當時最有聲望的大師級人物畢加索也專程參觀了約翰的建築。人們發現在城堡的石塊上,約翰當年刻下的一些話還清晰可見,有一句就刻在入口處的一塊石頭上:“我想知道一塊有了願望的石頭能走多遠。”
據說,這就是當年那塊絆倒過約翰的石頭。
智慧點撥
毅力和恒心是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投資也是這樣的。
彼得?林奇在《戰勝華爾街》中說:“投資大小企業都能賺錢,但如果你專注於小企業,你可能幹得驚人的好!‘小的’不僅是美麗的,還是最能賺錢的。”接著他又強調:“對於小公司,最好等到它們有利潤之後再投資。”
成長型小企業有很多的機會,但同樣存在著很多的風險,很多小企業在市場的大潮中消失了,存活下來的隻有極少數的成功者。取得最初的獲利能力是具備生存能力的一個基本尺度。
股價與企業的成長有密切的關係,一個小企業成長十倍,它的股票可能翻二十倍,雖然長期的高速增長是不可靠的甚至是危險的,但是由於小企業的起步基數小,麵對巨大的市場,連續幾年的高速增長是可以做到的。如果投資者能夠提早發現一個強大競爭實力的小企業,無疑就是找到了一個巨大的金礦。
尋找成長股,需要投資者自己在理論和實踐中探索和打拚,值得注意的是選擇成長型小企業的新特點:隨著新經濟的發展,信息技術的運用,產品周期縮短了,競爭日益加劇,能活下去,就會占領市場,成為霸主,贏家通吃!
企業財務報表上的利潤成長在選擇股票上居於不太重要的地位,對企業的競爭實力的研究居於越來越高的地位,找出未來產業的領頭人,找出未來產業的霸主是最重要的。
尋找成長型的小企業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和足夠的細心。
冒險的投資者——投資需要冒險
故事精粹
美國石油巨商、億萬富翁保羅·格蒂,一生充滿神秘而傳奇的冒險經驗,稱其為“冒險之神”一點也不為過。格蒂是一個神秘的冒險家。
格蒂1893年出生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父親是一位商人。他小時候很調皮,被人稱為“頑皮的孩子”。他讀書的成績還算不錯,後來進入英國的牛津大學就讀。1914年畢業返回美國,他最初的意願是想進入美國外交界,但很快又改變了想法。
因為格蒂想成為一個獨立的石油經營者。於是,他請父親投資讓他到外麵去闖一闖。但他父親提出一個條件,投資後所得的利潤,格蒂得30%,他本人得70%。格蒂爽快地答應了。他有他自己的打算。他向父親告借了一筆款項之後,便獨自來到俄克拉何馬州,第一次進行他的冒險事業。
1916年春,格蒂領著一支鑽探隊,來到一個叫馬斯科吉郡石壁村的附近,以500美元價租借了一塊地產,決定在這裏試鑽油井。工作開始後,他夜以繼日地奮戰在工地上。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奮戰,終於打出了第一個油井,每天產油720桶。
最初的成功,多少是靠運氣,格蒂是這樣說的,因為他第一口井就打出了油,而很多的石油冒險家卻是傾家蕩產都沒得到過一滴油。不管怎樣,格蒂從此進入了石油界。就在這年5月,他和他父親合夥成立了“格蒂石油公司”。不過,雖說是合夥,他仍得遵循他父親原先提出的條件,隻能收取這個公司30%的股益。即使如此,他也依然財源滾滾。就在這一年,他賺取了第一個“百萬美元”,而這一年他才23歲。
創業之初,格蒂不畏艱苦,他穿著油膩的工作服,和鑽井工人一起在油田裏戰鬥。他說,這也是他成功的一條經驗。他認為,一個公司的負責人能與工人們一起奮鬥,結為夥伴,士氣必然大漲,成功才會有望。有一次,他發覺自己實在承受不了那種過度的神經緊張,逃回了簡陋的住所,但他連口水都顧不上喝,就又跑回了工地。
1919年,格蒂輾轉到加利福尼亞州南部,進行他的新的冒險計劃。但在這裏打的第一口井竟是個“幹洞”,未見一滴油。但他不甘失敗,在一塊還未被別人發現的小田地裏取得了租權,決心繼續再鑽。然而這塊小田地實在太小了,不過比一間小小的房屋的麵積略大一點,而且隻有一條狹窄的通路可進入此地,載運物資與設備的卡車根本無法開進去。他采納了一個工人的建議,決定采用小型鑽井設備。他和工人們一起,從很遠的地方,把物資和設備一件件扛到這塊狹窄的土地上,然後再把鑽機重新組合起來。辦公室就設在泥染灰封的汽車上,奮戰了一個多月,終於打出了油。
隨後,他移至洛杉磯南郊,進行新的鑽探工作。這是一次更大的冒險,因為購買土地、添置設備以及其他準備工作,已花去了大筆資金,如果在這裏不成功,那麼,他已賺到的錢將付之一炬。他親自擔任鑽井監督,每天在鑽井台上戰鬥十幾個小時。打入3000米,未見有油。打入4000米,仍未見有油。當打入4350米時,終於有油出來了。不久,又完成了第二口井的鑽探工作。僅這兩口油井,就為他賺取了40多萬美元的純利潤。
格蒂一次次獲得成功,促使他去冒更大的險。1927年,他在克利佛同時開四個鑽井,又獲得成功,收入又增加80萬美元。這時,他建立了自己的儲油庫和煉油廠。1930年他父親去世時,他個人已積攢了數百萬美元。隨後的歲月,機遇也常伴格蒂身邊。他所買的租田,十之八九都會鑽出油來。而且,他的事業也一帆風順,直到後來他成為世界馳名的富豪。
智慧點撥
很多人總是羨慕別人的幸運,恰好在合適的時間遇到了合適的機會。卻不知道即便這些機會擺在自己眼前,自己也未必有勇氣嚐試機會。
世界上每一位成功的投資者都是“風險管理家”,他們不會因為害怕風險而放棄千載難逢的賺錢機會,很多時候,僅僅因為這個機會,他們就會由此獲得成功。
膽識不夠,談何投資賺錢。為什麼有人能白手打天下,就是因為有敢為天下先的超人膽識。
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天下也沒有無風險的機會,要想成功,必須冒險。
以下是幾種適合家庭的風險投資類型。
1.炒股法。股票市場中的品種有兩類,一類是套利型的專業品種,一類是低風險的盲點品種。如果能夠學會這兩方麵的技巧,機會是非常多的。
2.炒彙法。個人外彙買賣,是指依照銀行掛牌的價格,不需要用人民幣套算,直接將一種外幣兌換成另一種外幣。參與個人外彙買賣主要可以獲得兩個方麵的投資收益:
(1)保值增值。可以避開彙率風險,使手中的外幣保值增值。
(2)增加利息收益。將低利率外幣換成高利率外幣,同時需要考慮升值趨勢。
3.基金法。
基金有兩種:股票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
(1)股票型基金。贏得股票市場上漲趨勢時的收益,要有判斷股票市場走勢的能力。
(2)貨幣型基金。贏得穩定的高於銀行利息的收益,與股票型基金套做。
最後還是要囑咐投資者一句,入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田文翻身——理財要積少成多,聚沙成塔
故事精粹
子承父業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對於田文來講,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因為他的身世,他的父親是不可能分給他什麼的。
田文的父親田嬰是個大官僚,做了11年齊國宰相,位高權重。田嬰的兒子有四十多個,如果平分家產的話,分給每一個兒子的就很少了,更何況田文還是田嬰的貧賤姬妾生的,地位卑微,而且他正好五月初五出生,這個日子田嬰認為是很不吉利的,所以田文剛生下來的時候,田嬰就讓人把他扔掉。認為他會帶來厄運。
但田文的母親愛子心切,不忍心將兒子拋棄,便偷偷在外麵將小田文撫養長大,日後又由田文的兄長們引薦給田嬰,田嬰知道小姬妾當初違背自己的意願,甚至將田文撫養成人,便責罰了田文的母親。
田嬰埋怨田文的母親:“我當初讓你把他扔掉,你竟然偷偷將他養大,你難道不知道這是很不對的事情嗎?”
田文對父親磕了一個頭,說:“父親為什麼不願意養活我呢?難道就因為我是五月初五生的嗎?這個日子生的孩子有什麼不好的?”
田嬰說:“五月初五生的孩子長起來會跟門楣一樣高,這對他的父母是很不吉利的。”田文反唇相譏:“人的出生是受命於天,關門楣什麼事情的?”
田嬰無言以對,田文接著說:“就算是我受命於門楣,那加高門楣就是了,還有什麼顧慮呢?何況誰能夠長到門楣的高度呢?”
田嬰雖然覺得有幾分道理,但還是不喜歡田文,對他十分冷淡,眼看田嬰一天一天衰老下去,田文想,父親的家業如此之大,如果自己不能夠分得一杯羹,那豈不是太不甘心了?
後來過了幾日,田文又找到田嬰,田文問到:“兒子的兒子叫什麼呢?”
“孫子。”田嬰說。
“那孫子的兒子呢?”
“玄孫。”
“那玄孫的兒子呢?”
田嬰搖頭表示不知道,這時田文便侃侃而談:“您當齊國的宰相,曆經了三代君主,但齊國並沒有擴大,擴大的倒是您的財富,增多的何止千萬倍啊!如今您和您的姬妾衣食無憂,而您門下的士人卻穿粗布麻衣,吃粗茶淡飯。您不斷聚財斂富,無非是想把這些財富留給您的後人,但是國家卻一天一天遭受著侵蝕和損害,而您的後人卻是到了最後連您也不知道了,這之間的利害關係您怎麼辨不出輕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