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 出世(一)(1 / 2)

九十年代,中國農村。

農曆四月中旬。

放眼望去,整片地裏全是小麥,金燦燦,沉甸甸。

這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小麥不同於稻子,太陽曬得旺的時候是不能收割的。小麥已經成熟,早上有露水的時候收割麥粒不會掉下來,如果等到九十點的時候還在割麥子,那麥粒一碰就掉。

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經驗被子子孫孫牢記。

天還沒亮,四處就已經傳來了狗叫聲。這是農家人起床幹活兒了。

地裏,人們都在彎著腰收割麥穗,長年累月的經驗讓他們做的又快又好,麥穗整齊的放成一排,錯落有致。每一把麥穗之間都隔著一點點的距離,這是為了一會兒索麥穗的時候方便、高效。

去年冬天下了雪,今年的小麥收成不錯,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滿足的微笑。

農村裏沒有娛樂節目,家庭主婦在一起說東家到西家,大大小小的事都能說成一個個的傳奇。

“艾大嫂子,你家裏的每個人都是種地的好把式,您瞧瞧,每年你家的莊家收成都比我們多很多呢!”

說話的是王大娘。

王大娘生了四個孩子,兩個女兒兩個兒子,女兒已經嫁了出去,大兒子已經成家,去年媳婦生了一個兒子。

王大娘的媳婦是個精明的,把家裏的事處理的妥妥貼貼的,院子裏人人誇讚。

大兒子農閑的時候也出去做點小工,小兒子也在外麵學手藝,這日子是越過越好。

王大娘現在走出去別人就說她是個有福氣的,王大娘抱著孫子,臉上的笑容就沒消失過。

“哪裏啊?看著多,交了稅也就沒啥了。”話是這麼說,艾大娘的嘴角卻沒合上。

農家人一年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的勞作,不就是為了有個好收成吃家裏不鬧饑荒嗎?

“您也知道我家裏嘴多,這些糧食省著吃才能撐到過年,哪有王大嫂子福氣好啊,家裏吃飯的人少,不會為了糧食發愁。”

這話說的實話。

這時候的土地會因為嫁女,娶媳婦,生孩子,家人過世而變更的。

王大娘家的兩個女兒嫁了出去,土地和戶口一起遷移走了,兩個老人是沒了的,土地自然交了出去。

但王大娘娶了媳婦,又有了一個孫子,所以家裏是每個人能都有土地的。

兩個兒子經常沒有在家,孫子還不會吃飯,家裏糧食交了稅也還是有剩餘的。

艾大娘家有五個兒子,大兒子有兩個孩子,二女兒是嫁了出去的。

三兒子因為家裏窮入贅了,四兒子接了婚有一個女兒,現在四媳婦肚子裏還有一個。

早些年為了供五兒子讀書,每年交了稅之後糧食都是先賣了還書費,剩下來的才是一家人的口糧。

小兒子是老來子,老兩口溺愛的不行,整天遊手好閑,不學無術。

去年冬天艾大爺摔了一跤殘了,隻能躺在床上。

家裏人多嘴多,勞動力卻隻有那麼幾個,盡管土地多,但沒有兒子外出打工,每年交了稅之後家裏的糧食還是不夠。

好聽的話誰都喜歡,王大娘笑眯眯的說道,“您啊也是有福氣的,那麼多兒子,老了不操心呢!”

艾大娘笑笑,“哪能不操心呢,孩子再大也得操心啊。”

說話的功夫兩個人已經割了一壟小麥了。

“大嫂,老四媳婦快生了吧。”說話的是艾大娘的堂弟媳婦。

妯娌兩個人一個姓,還是表姐妹。

當年艾大娘嫁過來之後沒兩年就把這個表妹介紹給了自己的小叔子。

“是啊,時間過得真快啊。”艾大娘看著自己的表妹,有些感慨。

感覺昨天自己才嫁過來,不知不覺的孩子都成家了。

“秀敏啊,艾武那孩子前些日子去看的那姑娘怎麼樣了?”

“還不知道呢,”李秀敏歎口氣道,“那姑娘模樣倒是挺好,看起來也是一個能生的,可聽說家務啥也不會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