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低調做人,高標做事
有位社會學家曾說過,人一生中要依據兩件事來確立自身根基:一件是做人,一件是處世。而閱曆古今中外,最能保全自己、成就人生的方式便是:高標處世,低調做人。低調做人、高標做事是一種高超的智慧,是一門精深的學問。遵循此理,能使我們開創一片廣闊的天地,成就一份輝煌的事業,同時收獲一個豐盈美滿的人生。
穩紮穩打:走出自立自強的道路
不要降價處理自己
低調做人並不意味著卑微做人,低調做人是一種以低就高的處世策略,低調是高標的一種鋪墊,低調做人的同時也要高標處世。當然,要真正做到、做好這一點並非一件容易的事。現實中,有些人總是愛貶低自己,他們似乎很樂意暗示自己是一個渺小的人,一個毫無價值的人,覺得自己與別人相比簡直就如一根稻草一樣無用,因而做任何事都顯得無精打采,毫無鬥誌。這些人跌倒在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點和毛病上,這是因為自我貶低無異於降價處理自己!如果你認為自己滿身缺點和毛病;如果你自認為是一個笨拙的人,是一個總是麵臨不幸的人;如果你承認你絕不能取得其他人所能取得的成就,那麼,你隻會因為自我貶低而失敗。
自我貶低是最具破壞力的。有這樣一位公司負責人,他身為董事長卻總是躡手躡腳地走進董事會議室,就好像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人,就好像他完全不勝任董事長的職位。作為董事長的他竟然還感到奇怪,自己為什麼隻是董事會中一個無足輕重的人,自己為什麼在董事會其他成員中威信這麼低,自己為什麼很少受人尊重。
他沒有意識到他應該好好反思一段時間。如果他給自己全身都貼滿“降價”的標簽,如果他像一個無足輕重的人那樣立身、行事、處世,如果他給人的印象是他並不了解自己、相信自己,那他怎麼能希望其他人好好地對待他呢?
自我貶低的不良習慣對一個人成功個性的培養極具腐蝕作用,會打擊他的自信心,扼殺他的獨立精神,使他看起來像沒有長脊椎骨一樣,整天萎靡不振,找不到生活的精神支柱。
自我貶低也會使人失去審美能力,感受不到和諧生活的美。真正的紳士可以從容不迫地應付生活,不卑不亢地麵對一切。但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種自我輕視的習慣,他們躲躲閃閃,不敢正視生活。不管去哪裏,總是坐到最後一排,或者想盡辦法逃離人們的視線。在人的個性中,確實存在著這種令人鄙視的弱點。人們喜歡那些勇敢的人,他們昂首行走在人群中,精神自由,思想獨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稱自己是一個真正的人。
如果我們以征服者的心態對待人生,我們會留給人們這樣的印象,即我們相信自己將來會有所成就,而且這種信心是堅強有力的,是充滿必勝信念的;如果我們以屈服者的心態麵對人生,我們就會以悔恨、自我貶損和逃避他人的心態出現在世人麵前。正是這兩種不同的心態造成了世界上人與人之間的差別。
愛默生說:“如果一個人不自欺,他也不會被別人所欺騙。”擁有堅定和自信的個性,就不會自欺欺人。總是能對自我和生活做出積極的、實事求是的評價,就可以不斷塑造自己的品格。在生活中,不要無端地低估自己,鄙視自己。
應該牢記,自我輕視的態度從來不會造就出一個真正的成功者,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當然,建立在淵博的知識、精明強幹的能力和誠實守信基礎上的自信,與建立在自我吹噓、盲目樂觀基礎上的自高自大,有著天壤之別。自信可以使我們竭盡全力、有條不紊地做自己的事,而自高自大則令人討厭,使人一事無成。一個人能自我尊重,對自己的個性做出積極的評價,可以為生活保駕護航,不僅可以有效地糾正不良傾向,也可以在人生之路上避免錯誤的選擇,避免失敗。
其實,我們的整個生命過程一直都在複製我們心中的理想圖景,一直都在複製我們心中為自己描繪的畫像,沒有哪一個人會超越他的自我評價。如果一個天才相信他會變成一個侏儒,並且一直那麼想,那麼他就會真的成為一個侏儒。一個人目前的整體能力是不是很強,這一點倒不大重要,因為他的自我評估將決定他的努力結果,將決定他是否能成為成大事者。一個對自己信心很強但能力平平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往往比一個具有卓越才能但自信心不足的人所取得的成就要大很多。
低劣、平庸的自我貶低所產生的有效力量遠沒有偉大、崇高的自我評價所產生的有效力量強大。如果你形成了偉大、崇高的自我評價,那麼,你身上的所有力量就會緊密團結起來,幫助你實現理想,因為人生總是跟隨你確定的理想走,我們總是朝著人生目標確定的方向走。
一定要對自己有一種高尚而重要的自我評價,一定要相信自己有非同一般的前途。如果你堅持不懈地努力實現越來越高的理想,如果你堅持不懈地努力達到越來越高的要求,那麼,由此而產生的精神動力就會幫助你去實現你的理想。
信心能極大地鼓舞一個人的所有其他能力,勇氣則是人的生命中一股強大的力量。我們的信心越大,我們享有生命的榮譽、掌握真正力量的日子就離我們越近。
讓目標載你遠航
如果你準備外出旅行,你一定會先確定目的地,然後研究地圖,確定要走的線路,製定詳細的計劃,包括第一天到哪裏,第二天住哪家賓館等,然後才會出發。然而,讓我們迷惑不解的是,雖然許多人都有成功的欲望,也確定了成功的目標,但在100個人當中,大約隻有兩個人製定了達到成功目標所準備實施的規劃,其他大多數人則是隨波逐流。這正好與100個人當中隻有兩個人成為偉人,而其他人卻隻能做普通人有驚人的吻合。
如同建造房屋要事先畫好圖紙一樣,成功也要有具體的步驟。沒有規劃的人,就如同沒有航線圖的航行者,不知身在何方,目的地在何處,即使非常忙碌,也不會有什麼成效。現實與目標之間,有著較大的路程,並且這段路程往往充滿了艱難坎坷,不可能是一帆風順、一蹴而就的。我們要實現目標,就要一步一步地走。正如我們知道某個山峰上有寶藏,但如何爬上山峰,卻很有講究。每一步都要認認真真地走。成功也是一樣,我們需要將通向成功目標的路程分解成一個一個步驟,然後逐步完成。
要知道你的人生,應該由你來規劃。
製定規劃實際上也就是製定行動的綱領,它將告訴你如何通向目標,就像路線圖一樣告訴你如何從A點到達B點。例如,如果你的目標是增加50%的生產量或銷售量,你就必須規定每天每月所必須達到的數量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再如,你想在年底前修完3門新課程,就必須事先規劃,否則你可能排不出時間去上任何課程。
許多人成功的欲望很強烈,天天想的就是功成名就;目標也製定得非常明確,但他們最終卻是空夢一場,其原因就是缺乏具體可行的規劃。說得更加明確一點,就是缺乏實現目標的具體計劃。成功者的經驗表明,隻有當你事先做好規劃,並且讓你的規劃幫助你發揮潛力和創意,你才有可能真正實現你的夢想,達到你的目標。
一般來說,在製定成功的規劃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你的目標是什麼?
(2)對於你自己以及影響目標實現的一切事物,你有何了解?
(3)你擁有什麼樣的物質條件來實現你的目標?
(4)你怎樣計劃運用人力、物力來實現你的目標?
你應該給自己的計劃安排一個合理的進度表,要從上一級明確到下一級。要把每個目標都當成是某一天的第一任務,全力以赴地去完成。然後對本年度或一個月來各個目標的執行情況一一檢查,凡是能夠順利完成的目標加以保留,否則便取消或更改。
另外,一個沒有期限的夢想或是目標,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有些人設立過非常多的目標,但是,卻很少實現,原因有以下幾點:不合理、沒有期限、缺乏詳細的計劃、沒有天天衡量進度。
這種計劃是注定要失敗的,即使偶爾取得成功的話,也是僥幸得來的運氣。千萬不要靠運氣生活,你一定要靠目標和計劃生活,這是成功者必備的條件,也是每一個成功者不斷在做的事情。每一個成功者都有明確的目標,也都有偉大的夢想,同時他們都具有具體可達成的計劃和期限。
你可以把你的所有目標集中在一起,想像成一個金字塔,塔頂是你的人生目標。你的每一個目標和為達到目標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須指向你的人生目標。
這個金字塔一般由五層組成。最上的一層最小,是核心。這一層包含著你的人生總體目標。下麵每一層是為實現上一層的較大目標而要達到的較小目標。這五層可以大致表述如下:
1人生總體目標
這包含你的一生中要達到的2至5個目標,如果你能夠達到或接近這些目標,就說明你已經基本實現製定的人生目標了。
2長期目標
是你為實現每一個人生分目標而製定的目標。一般來說,這些是你計劃用10年時間做到的事情。雖然你可以規劃10年以上的事情,但這樣分配時間並不明智。目標越遙遠,就越不具體,就越可能夜長夢多。但製定長期目標是很重要的,沒有長期目標,你就可能有短期的失敗感。
3中期目標
這些是你為達到長期目標而製定的目標。一般來說,這些是你計劃在5至10年內做的事情。
4短期目標
這些是你為達到中期目標而製定的目標。實現短期目標的時間為1至5年。
5日常規劃
這是你為達到短期目標而製定的每日、每周及每月的任務。這些任務由你自己分配時間的方式而定。
雖然製定短期目標一直是成功者的主要策略,但是很多人仍然不太懂得如何製定。針對此問題,戴爾?卡耐基認為:“短期目標”是一種獨特的工具,它界定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它使我們集中力量努力完成每一階段的目標,短期目標是動用人力去取得特殊結果的基本工具。
不斷挖掘自身寶藏
在人的身體和心靈裏麵,有一種永不墮落、永不敗壞、永不腐蝕的東西,這便是潛伏著的巨大力量。而一切真實、友愛、公道與正義,也都存在於生命潛能中。每個人體內都存在著巨大的潛能,這種力量一旦被喚醒,即便在最卑微的生命中,也能像酵母一樣,對身心起發酵淨化作用,增強人的力量。
有時,人會有機會看到自己的潛能,比如在失去好友的時候,發現了自己從未發現過的能力;有時讀了一本富有感染力的書,或者由於朋友們的真誠鼓勵,也能發現自己的潛能。如果一個人能同自己那永不死亡、永不敗壞的高貴精神相和諧,他便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獲得無上的幸福。但無論用何種方法,通過何種途徑,一旦潛能被激發後,你的行為一定會不同於從前,你就會變成一個大有作為的人。
潛能不僅能夠開發,而且能被創造。
那麼,人的潛能到底可以開發到何種程度呢?相信下麵的故事會給你一個答案。
一個鐵塊的最佳用途是什麼呢?第一個人是個技藝不純熟的鐵匠,而且沒有要提高技藝的雄心壯誌。在他的眼中,這個鐵塊的最佳用途莫過於把它製成馬掌,他為此還自鳴得意。他認為這個粗鐵塊每磅隻值兩三分錢,所以不值得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加工它。他強健的肌肉和三腳貓的技術已經把這塊鐵的價值從1美元提高到10美元了,對此他已經很滿意。
此時,來了一個磨刀匠,他受過一點更好的訓練,有一點雄心和更高的眼光,他對鐵匠說:“這就是你在那塊鐵裏見到的一切嗎?給我一塊鐵,我來告訴你,頭腦、技藝和辛勞能把它變成什麼。”他對這塊粗鐵看得更深些,他研究過很多煆冶的工序,他有工具,有壓磨拋光的輪子,有燒製的爐子。於是,鐵塊被熔化掉,碳化成鋼,然後被取出來,經過煆冶,被加熱到白熱狀態,然後投入到冷水或石油中以增強韌性,最後細致耐心地進行壓磨拋光。當所有這些都完成之後,奇跡出現了,他竟然製成了價值2 000美元的刀片。
鐵匠驚訝萬分,因為自己隻能做出價值僅10美元的粗製馬掌。經過提煉加工,這塊鐵的價值已被大大提高了。
另一個工匠看了磨刀匠的出色成果後說:
“如果依你的技術做不出更好的產品,那麼能做成刀片也已經相當不錯了。但是你應該明白這塊鐵的價值你連一半都還沒挖掘出來,它還有更好的用途。我研究過鐵,知道它裏麵藏著什麼,知道能用它做出什麼來。”
與前兩個工匠相比,這個工匠的技藝更精湛,眼光也更犀利,他受過更好的訓練,有更高的理想和更堅韌的意誌力,他能更深入地看到這塊鐵的分子——不再局限於馬掌和刀片,他用顯微鏡般精確的雙眼把生鐵變成了最精致的繡花針。他已使磨刀匠的產品的價值翻了數倍,他認為他已經榨盡了這塊鐵的價值。當然,製作精致的繡花針需要有比製造刀片更精細的工序和更高超的技藝。
但是,這時又來了一個技藝更高超的工匠,他的頭腦更靈活,手藝更精湛,更有耐心,而且受過頂級訓練,他對馬掌、刀片、繡花針不屑一顧,他用這塊鐵做成了精細的鍾表發條。別的工匠隻能看到價值僅幾千美元的刀片或繡花針,他那雙犀利的眼睛卻看到了價值10萬美元的產品。
也許你會認為故事應該結束了,然而,故事還沒有結束,又一個更出色的工匠出現了。他告訴我們,這塊生鐵還沒有物盡其用,他可以讓這塊鐵造出更有價值的東西。在他的眼裏,即使鍾表發條也算不上上乘之作。
他知道用這種生鐵可以製成一種彈性物質,而一般粗通冶金學的人是無能為力的。他知道,如果鍛造時再細心些,它就不會再堅硬鋒利,而會變成一種特殊的金屬,擁有許多新的品質。
這個工匠用一種犀利的、幾近明察秋毫的眼光看出,鍾表發條的每一道製作工序還可以改進;每一個加工步驟還能更完善;金屬質地還可以精益求精,它的每一條纖維、每一個紋理都能做得更完善。於是,他采用了許多精加工和細致煆冶的工序,成功地把他的產品變成了幾乎看不見的精細的遊絲線圈。一番艱苦勞作之後,他夢想成真,把僅值1美元的鐵塊變成了價值100萬美元的產品,同樣重量的黃金的價格都比不上它。
但是,鐵塊的價值還沒有完全被發掘,還有一個工人,他的工藝水平已是登峰造極。他拿來一塊鐵,精雕細刻之下所呈現出的東西使鍾表發條和遊絲線圈都黯然失色。待他的工作完成之後,你見到了幾個牙醫常用來鉤出最細微牙神經的精致鉤狀物。1磅這種柔細的帶鉤鋼絲,如果能收集到的話,要比黃金貴幾百倍。
鐵塊尚有如此挖掘不盡的財富,何況人呢?我們每個人的體內都隱藏著無限豐富的生命能量,隻要我們不斷去開發,它就可以是無限大的。
一個人一旦能對其潛能加以有效地運用,他的生命便永遠不會陷於貧困卑微的境地。
要想把你的潛能完全激發出來,首先你必須要自信,才可能一往無前地繼續下去,直至你的能量毫無保留地釋放出來。
如果一個人不相信他自己能夠做成一件從未有人做過的事,他是永遠不會做成它的。然而一旦你能覺悟到外力不足,而把一切都依賴於自己的潛能時,那就好了,而且愈早這樣做愈好。不要懷疑你自己的能力,相信你自己,施展你的個性。
“勇往直前”是羅斯查爾德的終身格言,其實也可以說,它是這個世界上遺留過一些痕跡的人的共同格言。當杜邦對法拉格海軍少將報告他沒有攻下查理士登城,並為之尋找種種借口時,少將嚴肅地予以了回擊:“還有一個理由你不曾提及,那就是,你根本不相信你自己可以把它攻下!”
史蒂芬森、福爾頓、菲爾特、摩爾斯、貝爾、愛迪生、馬可尼,他們都是自己所處時代及所在地方的常規破壞者。正是這些人,開辟了新的領域,並將人類文明推向前方。
能夠成就偉業的,永遠是那些相信自己能力的人;那些敢於想人所不敢想、為人所不敢為的人;那些不怕孤立的人;那些勇敢而有創造力、往前人所未曾往的人。
無畏的氣概,富於創造的精神,是所有勇往直前的偉人的特征,一切陳舊與落後的東西,他們從不放在眼裏。
敢於打破常規,並且按自己的道路一往無前地走下去,是許多偉大人物的共同特征。拿破侖在橫掃全歐時,更是置一切以前的戰法於不顧,敢於破壞一切戰事的先例。
格蘭特將軍在作戰時,不按照軍事學書本上的戰爭先例行事,然而正是他結束了美國南北戰爭。有毅力、有創造精神的人,總是先例的破壞者;隻有懦弱、膽小、無用的人,才不敢破壞常規,他們隻知道循規蹈矩,墨守成規。在羅斯福總統眼裏,白宮的先例、政治的習慣,全都失去了效力。無論在什麼位置上——警監、州長、副總統、總統,他都能堅持:“做我自己”。他身上所散發出來的那種無畏的力量大半來自於此。
皮切爾?勃洛克在大名鼎盛時,數百名年輕牧師競相模仿他的風度、姿態、語氣。但在這些模仿者中間,卻沒有人成就過什麼。
模仿他人是永遠不可能成功的,無論被模仿的人如何成功,多麼偉大。因為成功是創造出來的,它是一種自我表現。一個人一旦遠離他“自己”,他就失敗了。
在這個世界上,那些模仿者、尾隨人後者、循行舊軌者,絕不受人歡迎。世界需要有創造能力的人,需要那種能夠脫離舊軌道、闖入新境地的人。隻要是有固定見解並且一往無前的人,到處有出路,到處都需要他,因為隻有他們才可以發揮全部的潛能去獲取成功。
能夠帶著你向自己的目標邁進的力量,就蘊藏在你的體內,蘊蓄在你的潛能、你的膽量、你的堅韌力、你的決心、你的創造精神及你的品性中!
現代人類社會所取得的進步,就是從古到今的創造者們不斷摧毀和淘汰不適用的機器、陳腐的思想、愚笨的偏見與迷信,及過時的製度與方法的結果。成功的人,總是朝著光明大道勇往直前。對於任何一件事,他從不管以前是否有人做過,也不會顧及別人是怎麼做的,他隻管做他自己的事。
那些成為奴隸的人,就是那些被困難嚇倒的人。“這個我會做,那個不可能”,永遠是模仿者的口頭禪。他們不懂得愈是困難,愈是不可能的事,就愈需他們發掘自身的潛能,否則就隻能失敗。
我們現代人如今所享受的種種舒適、便利、奢華與幸福,無一不是這些“破壞者”的腦海中的產物。世界上的一切,有哪一件新事物的產生不是歸功於古往今來那些對先例的破壞者呢?如果將他們從世界曆史中摒除,那還有誰願意去讀這部曆史呢?他們然麵對困難、反對與笑罵,卻仍然堅持要破壞先例與習慣,為著創造更美好的事物,為著推動整個世界,他們總是一往無前!
成功往往是那些一往無前的創造者們的專利,他們堅信自己,善於打破常規,同時又向著目標勇往直前。他們能夠充分發掘自身的“生命潛能”,能夠讓自己的“生命潛能”化作無限動力,從而走向成功。
拋開依賴,憑借自身的力量前進
日本著名企業家鬆下幸之助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獅子故意把自己的小獅子推到深穀,讓它從危險中掙紮求生,這個氣魄太大了。雖然這種作風太嚴格,然而,在這種嚴格的考驗之下,小獅子在以後的生命過程中才不會泄氣。在一次又一次地跌落山澗之後,它拚命地、認真地、一步步地爬起來。它自己從深穀爬起來的時候,才會體會到‘不依靠別人,憑自己的力量前進’的可貴。獅子的雄壯,便是這樣養成的。”
美國石油家族的老洛克菲勒,有一次帶他的小孫子爬梯子玩,可當小孫子爬到不高不矮(不至於摔傷的高度)時,他原本扶著孫子的雙手立即鬆開了,於是小孫子就滾了下來。這不是洛克菲勒的失手,更不是他的惡作劇,而是要小孫子的幼小心靈感受到:做什麼事都要靠自己,就是連親爺爺的幫助有時也是靠不住的。
人,要靠自己活著,而且必須靠自己活著。“自立者,天助也”,這是一條屢試不爽的格言,它早已被漫長的人類曆史進程中無數人的經驗所證實。自立的精神是個人真正的發展與進步的動力和根源,它體現在眾多的生活領域,成為國家興旺強大的真正源泉。從效果上看,外在幫助隻會使受助者走向衰弱,而自強自立則使自救者興旺發達。
最悲哀的奴隸並不是那種被暴君所統治的奴隸,而是那些在道義上無知、自私和邪惡的奴隸。一個在心靈上處於如此奴化狀態的民族是不可能僅僅靠改變主人或改變製度就能獲得自由的。
貧窮非但不會變成不幸和痛苦,相反,通過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自助實幹,它也許會轉化成一種幸福;它能喚起人們奮發向上的激情,並為之勇敢地戰鬥。
自助和受助這兩個事物,雖然看起來是相互矛盾的,然而它們隻有相互結合才是最好的——高尚的依賴和自立,高尚的受助和自助。
自力更生和自己戰勝自己將教會一個人從自身力量的源泉中吸取動力,從自己的力量中品嚐到甜蜜的味道,學會正確地勞動以供養自己的生活,並認真地擴展服務於屬於自己美好事物的職責。
自立的精神,是一個民族力量的真正源泉。
再窮苦的人隻要努力也會登及頂峰,在他們成功的道路上沒有不可戰勝的困難。
財富而不是社會地位對人的成長起阻礙作用,成功的大門時刻為那些吃苦耐勞的人敞開著。
早年遭遇人生的艱難和不利於自己的困境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必要條件。
無論別人的感激顯得多麼明智和多麼美好,從事物本身的性質來講,人們自己應當是自己最好的救星。
盡管依靠別人、跟從別人、追隨別人,讓別人去思考、去計劃、去工作要省事得多,但是獨立
自主者還是會毅然決然地拋棄身邊的每一根拐杖,獨立思考,獨立行動,做一個自立自助的人。
他們認為:“一個身強體壯、背闊腰圓,重達一百五十斤的年輕人竟然兩手插在口袋裏等著幫助,無疑是世界上最令人惡心的一幕。”
人們經常持有的一個最大謬見,就是以為他們永遠會從別人不斷的幫助中獲益。一味地依賴他
人隻會導致懦弱。沒有什麼比依靠他人的習慣更能破壞獨立自主了。如果一個人依靠他人,就將永遠堅強不起來,也不會有創造力。要麼獨立自主,要麼埋葬雄心壯誌,一輩子老老實實做個普通人。
坐在健身房裏讓別人替我們練習,是永遠無法增強自己的肌肉力量的;越俎代庖地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優越的環境,好讓他們不必艱苦奮鬥,也永遠無法讓他們獨立自主,成為一個真正的成功者。
愛默生說:“坐在舒適軟墊上的人容易睡去。”
依靠他人,覺得總是會有人為我們做任何事,所以不必努力,這種想法對發揮自助自立和艱苦奮鬥精神是致命的障礙!
我們身邊有不少人在觀望等待,其中很多人不知道等的是什麼,但他們在等某些東西。他們隱約覺得,會有什麼東西降臨,會有些好運氣,或是會有什麼機會,或是會有某個人幫他們,這樣他們就可以在沒受過教育,沒有充足的準備和資金的情況下獲得成功。
有些人是在等著從父親、富有的叔叔或是某個遠親那裏弄到錢;有些人是在等那個被稱為“運氣”、“發跡”的神秘東西來幫他們一把。
從來沒有某個等候幫助、等著別人拉扯一把、等著別人的錢財,或是等著運氣降臨的人能夠真正成就大事。隻有自強、自立、自尊的人才能打開成功之門。
一家大公司的老板說,最近他準備讓自己的兒子先到另一家企業裏工作,讓他在那裏鍛煉鍛煉,吃吃苦頭。他不想讓兒子一開始就和自己在一起,因為他擔心兒子會總是依賴他,指望他的幫助。在父親的溺愛和庇護下,想什麼時候來就什麼時候來,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的孩子很少會有出息。隻有自立精神能給人以力量與自信,隻有依靠自己才能培養成就感和做事能力。
把孩子放在可以依靠父親或是可以指望幫助的地方是非常危險的做法。在一個可以觸到底的淺水處是無法學會遊泳的,而在一個很深的水域裏,孩子會學得更快更好。當他無路可退時,他就會安全地抵達河岸。依賴性強、好逸惡勞是人的天性,而隻有“迫不得已”的形勢才能激發出我們身上最大的潛力。
拋開拐杖,自立自強,這是所有成功者的做法。其實,當一個人感到所有外部的幫助都已被切斷之後,他就會盡最大的努力,以最堅忍不拔的毅力去奮鬥,而結果,他會發現:自己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
被迫完全依靠自己、絕沒有任何外部援助的處境是最有意義的,它能激發出一個人身上最重要的東西,讓人全力以赴,就像十萬火急的關頭,一場火災或別的災難會激發出當事人做夢都沒想到過的一股力量。危急關頭,不知從哪兒來的力量為他解了圍。他覺得自己成了個巨人,他完成了危機出現之前根本無力做到的事情。當他的生命危在旦夕,當他被困在出了事故、隨時都會著火的車子裏,當他乘坐的船即將沉沒時,他必須當機立斷,采取措施,渡過難關,脫離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