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深愛古城

“靈魂選擇自己的伴侶。然後,把門緊閉。她神聖的決定,不容幹預。”這是美國女詩人狄金森在《靈魂選擇自己的伴侶》裏寫下的詩句。人的一生,貴在尋找心裏的光,如若遇見,便一身雪亮。

那是靈魂的自由與完整,有如天神。

1953年完成景泰藍搶救工作之後,林徽因的身子徹底垮了下來。她生命的熱能仿佛徹底耗盡了。每到寒冬,她的病情就愈加嚴重,藥物已不能奏效,隻能保持居室的溫度。即使是一場感冒,對林徽因也是致命的。每到秋天,梁思成就要用牛皮紙把林徽因居室的牆壁和天花板全都糊起來,幾個火爐也早早地點上。

10月,中國建築學會成立,梁思成被推舉為副理事長,林徽因被選為理事。他們還同時兼任建築研究委員會委員。而此時,北京城興起了“拆城牆”運動。

這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做夢也沒想到的。他們深深愛著這座高貴滄桑的城市,從金碧輝煌的宮殿到氣勢巍峨的城牆城門,從和平寧靜的四合院到建築群落上開闊醇和的天際線。這些固有的風貌,是北京古城的精魂,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拆毀的。

很快,林徽因和梁思成投入保衛古城的“戰役”中,他們提出了“城市立體公園”的構想,即城牆上可以修建花池,栽種植物,供市民登高、乘涼;城牆角樓等可以辟為陳列館、閱覽室、茶點鋪。因為這個構想,他們被劃為“城牆派”。

但北京市委領導認為,城牆是古代的防禦工事,是封建帝王為鎮壓農民起義而修建的,乃是封建帝王統治的遺跡,是套在社會主義首都脖子上的枷鎖,必須拆除。

1953年5月開始,對古建築的大規模拆除開始在北京蔓延。梁思成和林徽因,為北京城的城牆疲於奔命。林徽因在肺病越來越嚴重的時候,仍然沒有放棄為古建築爭得一席之地,並在與時任北京市副市長吳晗爭論時大聲譴責:

你們真把古董給拆了,將來要後悔的!即使再把它恢複起來,充其量也隻是假古董!

一語成讖。

同年7月,因街上的牌樓引發了一起嚴重的交通事故,北京相關部門同意拆除交民巷的兩座牌樓。當時,北京正急於建成一個新型城市,古建築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城市新區的開發。

對此,林徽因的態度仍然十分明確:“保護文物和新型建築是統一的。北京的九個城門是對稱的,如一旦破壞,便不是本來的基礎了。”

林徽因對於古建築的情感是非常深厚的,正如梁從誡說的:“母親愛文學,但隻是一種業餘愛好,往往是靈感來時才欣然命筆,更不會去‘為賦新詞強說愁’。然而,對於古建築,她卻和父親一樣,一開始就是當作一種近乎神聖的事業來獻身的。”

“在她已經病得幾乎走不動的時候,還能有那麼大的勇氣去做這件事,唯一的解釋就是她的社會責任感在支持著她,她認為自己不可能做對不起民族及子孫後代的事。”對於林徽因重病時仍為北京老城牆一事奔波周折,梁思成回憶說。

總有預言會被印證。2004年,北京城為恢複古都風貌,重建位於中軸線上的永定門城樓。古建築拆而複建,也許正如林徽因說的:“充其量這也隻是假古董。”

她是烈性的女子,對自己的信仰從來不會妥協。即使處境孤絕,也依然持守自己的原則,從不向生命低頭。“當作一種近乎神聖的事業來獻身”,這句話,已注定了擔荷。

她走的路,令旁人望塵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