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永遠躲在安樂窩裏就無法品嚐冒險的快樂(2 / 2)

要想讓孩子具備勇敢麵對挫折的能力,必須從小磨煉他們的心理承受力。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曆史上,那些高門望族的子弟依賴祖蔭,過著優裕閑暇的寄生生活,他們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有的坐吃山空,傾家蕩產;有的昏庸到老,遊手好閑,大都沒有什麼出息。人生在世,理應是“幼則仰食父母,長則反哺雙親”,這樣才能顯示出一個人的尊嚴和價值。

人身依賴關係是封建土壤上的產物,是以喪失人的個性和創造性為代價的。隨著時代浪潮的衝擊,依賴的觀念也越來越沒有市場,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鄙視。況且,在當今這樣一個飛速發展的社會裏,一個缺乏自我獨立精神的人,將無立足之地。時代呼喚著獨立精神,社會將越來越崇尚獨立人格。

父母不必事事包辦,許多事情孩子自己完全可以做得很好,認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放心地讓孩子做自己的事,讓孩子認識到“我能行”,就能夠培養出孩子的自信和勇氣。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事先假定孩子什麼也做不好,什麼也不用做,總是阻止他們自己幹,事事都要替他們代勞。殊不知,這樣會讓孩子慢慢地對自己失去信心,放棄努力去探索、去追求、去鍛煉自己的自覺性。

其實,孩子有時也很反感父母過分的保護。有個孩子曾說:“我期望父母不要總是事無巨細地過問,總是過於細致地表現出關心,這樣會使我在夥伴麵前沒麵子,好像我是個低能兒。其他小朋友能做的,我卻不能做,這是多麼不公平!”

不難看出,父母越是怕孩子冒險,越是阻止孩子做事,孩子越是反感,內心越感到失衡,有時還會產生逆反心理,執拗地去做父母不讓他做的一切事情。

某些成年人看來是危險的、不適合孩子們做的事情,實際上孩子是可以勝任的,但父母出於愛心或因為對孩子的能力缺乏正確的認識,常常阻止孩子去探索新的事物,去熟悉新環境,剝奪了孩子鍛煉自身的機會。

孩子受到意外傷害,是每一個做父母的經常慮及的事。但如果過分地強調危險性,為防萬一,從而犧牲了孩子接受鍛煉的機會,也是不明智的。

父母這樣做甚至可以說是自私的表現。他們當然擔心自己的孩子受傷害,而深層次上的思慮是萬一孩子受到傷害,自己的感情會受到更大的傷害。

實際上,這是父母的一種自我保護。所以,鍛煉孩子的勇氣,實際上是對父母自身勇氣的一個考驗。

要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意外傷害是隨時隨地存在的,有些磕磕碰碰是不可避免的。對孩子來說,不應該逃避各種危險,要學會去麵對、去忍受,因為長大之後的生活環境需要忍受的東西更多,所以從小培養孩子自信、獨立和勇敢的精神是為了他日後更好地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