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與能力,通常是齊頭並進的。
——約翰遜
有學問的人像酒瓶,肚大嘴小;沒有學問的人像漏鬥,肚小嘴大。
湘茲是美國北五大湖的航業大王,以知識淵博而著稱。
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的媽媽給他講了一個對他影響很大的故事。
狐狸和猴子好幾天沒吃東西了。在路上它們發現了一個洞穴,裏麵有個神像和兩個瓶子。
狐狸祈求神像:“我們幾天沒吃東西了,這樣下去會餓死的……”
神像說:“這兒有兩個瓶子,一個裝滿食物,一個是空的,你隻能選擇一個。”
狐狸說:“我看這兩個瓶子肯定都是空的。”
聽了這話,一個瓶子開口了:“我才不是空的……”
狐狸一聽,伸手抱走另一個瓶子。打開瓶口,果然裏麵都是食物。
猴子大惑不解地問:“你怎麼知道這個瓶子裏有食物?”
狐狸笑著說:“肚子空空的人,最怕人家說他空瓶子,肚子有墨水的人,你說什麼他都不在乎。”
當然,後來湘茲成了別人說什麼都不在乎的人,因為他肚子裏麵“有墨水”。
真正的自信心態並非是憑空而來的,言過其實的誇讚造就的隻能是自大虛榮而不是自信。因此,我們提倡對孩子誇獎讚美的同時,要注意讚賞的尺度和分寸。在讚賞之餘,更要鼓勵孩子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讓孩子得到自信的資本,培養孩子自信但非自傲。
人是生活在人群中的,人言可畏。當你做事失敗時,在某種程度上便成了人們飯後的笑柄;當你做事成功時,這些又成了人們茶餘的談資,或是嘲笑誹謗或是譏言惡語。麵對這種情況,不自信的人往往會覺得無所適從、無處立足,但真正擁有自信心態的人反而對此置若罔聞,專心於自己的事業,不理會旁人的聒噪。這才是胸中有“墨”的自信胸懷,這樣的人往往會受人尊敬。
做為家長,教育孩子時,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態放正,不要經常用別人的孩子與自家的孩子相比,而要不斷充實自己,給孩子做好學習的榜樣,培養孩子對知識的興趣;其次,每個孩子都有特定的天賦或者天生的興趣,鼓勵孩子發展和追求自己的興趣,精通某樣技能一定意義上就是一種知識的積累。如此,當孩子意識到自己擁有許多可以讓他為之自豪的知識時,自信的心態自然會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