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充實孩子的金融知識(3)(1 / 2)

教孩子學習財產保護的知識

讓孩子學習有關財產保護的知識,是為了讓他能夠有效地保護自己的財產和自己家人的財產不受到不法的侵害。

我國現行的法律對財產的保護正在逐步完善,在財產不受侵害方麵也製定了很多措施。實際上,不論是國有財產還是私有財產,都是合法和不可侵害的財產,同樣受到重視。財產權保護和平等規則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製度安排;社會上急需要得到產權保護的是農民、失業者、打工者和民營企業等相對弱勢群體。

亞洲開發銀行注冊顧問、太平洋經濟合作委員會能源組國際顧問、著名經濟學專家茅於軾先生曾這樣說:

財產權製度安排是最基本的製度安排,其他的製度都是從它身上衍生出來的。合理的財產權製度隱含一個前提:任何人都不能侵犯其他個人的財產權。規則平等意味著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沒有人能夠享有特權。否則,“有特權的人”就可能侵犯“沒有特權的人”的財產權,財產權保護就談不上。

有沒有特權、能不能有效地保護財產權,是人類曆史的分界點,在這之前,人類曆史有過好多製度,在這之後也有好多製度。但人類曆史之所以區分為不同的發展階段,關鍵點就是看人與人之間是否平等,財產權能不能得到有效保護。

理論上講,“平等”的含義中已經包含著產權的平等,也就是財產權的不容侵犯。一個人財產權不受侵犯,從別人來講,就是不能侵犯任何其他人的財產權。我們常說保護產權,也就是不能侵犯任何個人的或別人的財產權。

……

財產權保護和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製度,是人類經曆了好幾千年才逐步確立起來的,這個變化使得人類曆史劃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市場經濟製度確立之前,可以侵犯他人財產權的階段;一個是市場經濟製度確立之後,有了財產權,取消了特權,不再有侵犯與被侵犯關係,人類社會進入新的文明發展的階段。由於平等規則進一步帶來許多新的關係,社會博弈的規則就不一樣了。

……

人與人是平等博弈的關係。這個階段的主調是合作、創新(當然也有各種競爭,但規則平等),這使得人類社會的財富以空前的速度增長起來。我們目前經曆的便是這樣一個正在變革的階段。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習有關財產保護的知識呢?當然是為了讓孩子真正意識到為什麼要保護自己的財產,讓孩子能夠有效地保護自己的財產和自己家人的財產不受到不法的侵害。

財商培養建議:

1.讓孩子認識保護財產的重要性。

父母要告訴孩子,保護自己的財產就是保護自己的權利。當自己的合法財產權益受到不法侵害的時候,一定要敢於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的財產。

2.給孩子講一些具體的實例。

為了讓孩子更深刻體會財產保護的重要,父母可以給孩子講一些生活中發生的具體實例。比如,可以告訴孩子,最需要保護的是那些沒有多少錢的個人,像農民、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在一些地方,有些農民可能還被各種違法的收費所侵害,本質上就是他們的財產所有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而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卻經常發生辛辛苦苦勞動一年連工資都拿不到的情況,實際上也是財產所有權受到了侵犯。

所以,讓孩子明白,保護財產並不是簡單地去保護大型的、影響麵廣的資產,實際上,小的資產、個人的財產同樣應該受到重視,受到很好的保護。

3.拓展孩子財產保護的視野。

父母也應該有意識地拓展孩子關於財產保護知識的視野,比如,可以告訴孩子企業財產保護的一些情況:企業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經濟單位,企業的長遠發展要靠產權保護和平等規則的建立。

盡早讓孩子了解點經濟學常識

讓孩子早一點了解一些經濟學的有關常識,對孩子未來的學習和走向社會獨立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

教育家認為,經濟學常識是每個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都應具備的,所以,在今天的高中和大學裏都開設了經濟學常識的課程。但是,傳統的經濟學能否把有用的經濟知識傳授給孩子們,卻仍然是一個疑問。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呢?有關教育專家認為:一是學生經常抓不住重點,因為他們忙於應付與現實無關的圖表和公式;二是他們總是難以充分記住在經濟學課堂上所聽到的知識。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了解一些真正有助於他生活的經濟學常識,而不是那些在經濟學課堂上學到的、考試之後即被拋之腦後的知識。

那麼,經濟學是怎樣的一門學問呢?很簡單,人類要生存就離不開物質財富的生產。但是,不同的社會組織方式,不同的人際關係安排,生產財富的效率是非常不同的。經濟學就是研究人類社會如何組織,實現高效地生產財富的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