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蜂蜜1勺+維生素E膠囊若幹。做法:用針刺穿膠囊,將維E溶液擠進蜂蜜裏,將混合物攪拌成淡黃色糨糊狀,睡覺之前用棉棒取一點輕輕抹在嘴唇上。
(5)嬰兒油+橄欖油各幾滴。做法:將嬰兒油和橄欖油攪拌均勻,洗澡前用棉棒沾上混合油,以螺旋狀的方式塗抹在嘴唇上,洗澡後再重複塗抹一層便可。效果:嘴唇會在幾天內保持水般滋潤。缺點:稍有油膩感。
以上的幾個配方,總的來說都是以軟化角質,鎖水保濕和滋潤雙唇為主要目的。既符合護唇的標準,又不花冤枉錢,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的。
185嘴角上火
入秋後,天氣逐漸變得幹燥起來,“燥”也就成為了秋季的主氣,中醫所稱的“上火”也正是秋燥所帶來的種種身體反應。秋燥一般可分為溫燥和涼燥,前者一般多見於初秋時節,多因天氣尚熱,猶有下火之餘氣,或因久晴無雨、驕陽久曬所致;後者則一般常見於晚秋季節,此時天氣涼寒,近於冬寒之涼氣。無論是溫燥還是涼燥,往往會導致人體出現皮膚幹燥、大便幹結、爛嘴角、流鼻血、咳嗽等一係列症狀。
由於寶寶皮膚嬌嫩、呼吸頻率高、腎髒功能尚未發育完全,所以通過皮膚、肺以及腎髒丟失的水分會更多,如果飲水和飲食調理不當,就更易“上火”了。
趕走“上火”
(1)保證寶寶生活規律,要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不睡懶覺。
(2)可適當采取一些增濕措施,比如在房間裏放置一些植物、懸掛濕毛巾或安裝加濕器,也可以在臥室內放一盆水或者在地麵上適當灑些水。注意經常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3)穩定寶寶的情緒,避免因躁動或哭鬧等不穩定情緒而產生心火,灼燒津液,使口舌幹燥。
(4)采取少量多次的飲用方式,讓寶寶適當多喝水。白開水是最佳選擇,也可適當多飲淡茶、豆漿、牛奶等飲品;還可讓寶寶多吃一些水分含量多的蔬果,如生蘿卜、梨、葡萄、番茄、香蕉、百合等等;要盡量少吃過鹹、過甜以及燒烤類食品,以免導致陰津進一步耗竭,徒生內熱內燥。
(5)飲食清淡,適當地多吃些粗糧雜豆,如麥片、黃小米、玉米、綠豆等,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蔥、韭菜、花椒、蒜、薑、辣椒、油炸食物等。
(6)秋燥綜合征初期的寶寶,可口服一味簡易中方(6克桑葉,6克菊花,15克蘆根,12克梨皮。)一日3次,服3~5天。
(7)有咽幹疼痛、口唇裂開的寶寶可用適量紅蘿卜加上荸薺、杏仁、蜜棗及陳皮,加水煎煮約3小時後飲用,一般飲用後,口唇能恢複滋潤光澤,咽幹症狀會減輕。
186腦膜炎
嬰幼兒的腦膜炎一般是化膿性腦膜炎。
臨床上最主要的表現可概括為:
急性發熱、驚厥、意識障礙、顱內壓增高和腦膜刺激征、以及腦脊液膿性改變。具體症狀論述如下:
1.感染中毒及急性腦功能障礙症狀
包括發熱、煩躁不安和進行性加重的意識障礙。隨病情加重,患兒逐漸從神萎、嗜睡、昏睡、昏迷到深度昏迷。30%以上患兒有反複的全身或局限性驚厥發作。
2.顱內壓增高表現
包括頭痛、嘔吐,嬰兒則有前囟飽滿與張力增高、頭圍增大等。合並腦疝時,有呼吸不規則、突然意識障礙加重或瞳孔不等大等的征兆。
3.腦膜刺激征
以頸強直最常見。
腦膜炎的預防
(1)要對患病者進行隔離治療,以防傳染。
(2)流行期間做好衛生宣傳,應盡量避免大型集會和集體活動,不要攜帶兒童到公共場所,外出應戴口罩。
(3)藥物預防:國內仍采用磺胺藥,密切接觸者可用碘胺嘧啶(SD),寶寶每日為100毫克/千克。
(4)疫苗預防:現在已經有了小兒腦膜炎的疫苗,一般來說,寶寶在12歲之前需要每年注射疫苗,預防小兒腦膜炎。
187秋季過敏性哮喘
秋冬季節天氣寒冷幹燥,容易誘發哮喘。多為受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或過敏原,如被動吸煙等刺激呼吸道所致;也可能因髒腑功能失調而影響了肺髒的功能。因為飲食要素而惹起秋季過敏性哮喘發作的情況也很常見,特別是嬰幼兒。引起秋季過敏性哮喘最常見的食物是雞蛋、牛奶、花生、海鮮等。秋季過敏性哮喘的形成與反複發病,也常常是許多複雜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容易誘發小兒哮喘。
如何護理哮喘寶寶
1.爸爸媽媽要為寶寶建立一份“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