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生於德國,後遷居美國,是20世紀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他在物理學的很多方麵都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建立的相對論學說是人類認識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飛躍,帶來了自然科學的深刻革命。1921年,愛因斯坦由於在理論物理學方麵的貢獻,尤其是對光電效應定律的發現,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作為牛頓之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大師,他多方麵開拓(tuò)性的研究成果影響了整整一個世紀的物理學者。特別是他提出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時空觀念,從而埋葬(zànɡ)了傳統的經典物理學,開創了現代物理學的新局麵。

愛因斯坦還是一個知名的和平主義者。他反對一切形式的侵略戰爭,反對民族壓迫和對人身自由的侵害。他曾冒著生命危險公開抨擊希特勒的暴行,猛烈批評美國的核訛詐訛詐(é):威脅恫嚇。政策,並把製止核戰爭作為晚年致力的工作之一。

愛因斯坦是一位超越了國籍和時代的曆史人物。

早年的不凡與坎坷

德國南部城市烏爾姆。烏爾姆城的班霍夫大街135號住著一家猶(yóu )太人。男主人名字叫赫(hè)爾曼·愛因斯坦。赫爾曼·愛因斯坦的妻子,也就是這個家庭極有風度又極有教養的女主人,名字叫波林·科克。

兩人結婚以後,夫妻恩愛。不久,波林懷孕了。10個月以後,孩子出生了,這一天是1879年的3月14日。夫妻兩個給這個男孩起名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夫妻二人十分疼愛小愛因斯坦。滿月以後,波林忽然發現小愛因斯坦的頭有些異樣。她叫赫爾曼:

“你看阿爾伯特的頭。”

赫爾曼湊近到兒子身旁,仔細端詳了一會兒,說:

“是有些怪。頭骨呈棱(lénɡ)角形,這不會影響孩子的發育吧?”

赫爾曼把阿爾伯特頭骨異樣的事告訴自己的母親,也就是小愛因斯坦的祖母,祖母說:

“唉喲,唉喲,太重了,太重了!”

她說的是小孫孫的頭太大太重了,一個弱小的身軀怎能支撐如此大而怪的腦袋?

不管大也好,怪也好,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健康地成長。

小愛因斯坦3歲了,對大自然仿佛有特別的感情。他的目光,他臉上的表情,都顯示出心裏的喜悅。他望著森林,他瞧著流水,一個人在草叢中走著……

有一天,六歲的愛因斯坦生病躺在床上。

“愛因斯坦,你好嗎?”父親赫爾曼走進房裏來了。

“醫生說我還不能起床呢。”

“嗯,再忍耐一些時候吧!我給你帶來了很好玩的禮物。”

父親從口袋裏拿出來的是一個羅盤。

“嘿,真奇怪的表呀。……兩支針連成一直線!”愛因斯坦從床上坐了起來。

“這不是表,這叫羅盤。”

“羅盤?”

“是的。表是用來計時的,而有了這個東西,你就可以知道方位了。來,仔細看看。”

“就像這樣,不管怎樣搖動,磁針老是指著壁爐那個方向。這個磁針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

“磁針為什麼會指向北方呢?”

“這是因為我們所住的地球,有一種磁力,這種磁力便將磁針引向北方了。”

“這種磁力到底是在地球的什麼地方呢?”

“可以說,整個地球都有。”

愛因斯坦很詫異地又看看磁針,默不做聲地想著,然後躺在床上,不再開口了。

“愛因斯坦真是一個古怪的孩子。”從病房走出來,赫爾曼對他的妻子寶利妮說:“我想,他在病後一定很無聊(liáo),便帶了一個羅盤給他玩,哪知他看後卻默不做聲地想心思……”

“是啊。這個孩子過了周歲還不會說話,好不容易學會了說話,又是那樣的沉默寡言。我生怕他會是個白癡呢。”

“真的……不過,這也許就是天才吧。說不定將來這個孩子會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呢!”

愛因斯坦的母親萬萬沒有想到,她這句脫口而出的玩笑話日後竟成為靈驗的預言。

小孩是富有想像力的。不過,給愛因斯坦的想像力加上翅膀的,要算是他的叔叔雅哥布。

“叔叔,代數是什麼?”有一天,愛因斯坦不知從哪兒聽來“代數”這個名詞,就去問叔叔。

叔叔微笑著答道:“代數這個東西,可以說是懶鬼的算術了。凡是不知道的東西,都把它叫做x,然後來找這個x。”

多麼奇妙的遊戲!這就是使愛因斯坦跳進知識大海的跳板。愛因斯坦從叔叔那兒學到了初步代數後,就一天到晚熱衷於尋找x和y了。

愛因斯坦從三個大人那裏,接受了三方麵的影響:父親赫爾曼教他如何欣賞文學;母親寶利妮帶他進入美麗的音樂世界;而替他打開科學的殿(diàn)堂之門的,就是叔叔雅哥布。文學、音樂和科學——這三樣東西,後來成為塑造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偉大人格的三個支柱。

阿爾伯特10歲時進入了魯特伯高等學校。在那所學校裏,老師對學生的提問很不耐煩,而阿爾伯特就是不願以簡單的方式複述老師所教的東西,還是忍不住要向老師提問。所以,阿爾伯特在這樣的學校裏,成了老師最不喜歡的那種學生。他感到很不快樂。幸好,阿爾伯特結識了一位慕(mù)尼黑大學的醫科學生,是一位俄國籍的猶(yóu )太人,名叫馬克·塔爾梅。馬克給阿爾伯特還帶來了一些關於自然科學的小書,那些書裏講述了植物和動物,星星和隕(yǔn)石、地震、氣候等等科學知識。阿爾伯特捧著這些書,興奮得如同幾年前迷著父親表鏈(liàn)上的那隻小羅盤一樣。傑克叔叔誇獎阿爾伯特愛鑽研問題的勁頭,像是打獵,把疑問當作一頭動物,努力尋找,直到把它抓住為止。傑克叔叔還讚不絕口地告訴馬克·塔爾梅:

“當阿爾伯特開始學幾何時,還未上第一節課,就把幾何課本從頭到尾念完了。”

可是,那所高等學校的生活,使阿爾伯特愈來愈感到厭煩、寂寞。他與教師、同學以及學校裏所有的事情都格格不入。他渴望回到溫暖的家裏。他自信,在數學方麵,他的程度已超出高等學校的畢業生。他的數學老師不僅同意他離開學校,甚至還認為阿爾伯特可以再也不要回來了。

“我觸犯了你和校規?”阿爾伯特自然要問清楚。

“沒有。”那位數學教師覺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習慣在課堂上問些連教師都回答不出的問題,會影響其他學生對老師應有的尊敬。

阿爾伯特毅然離開了那所高等學校。那時候,赫爾曼·愛因斯坦因生意上遇到困難,關閉了工廠,舉家遷往意大利的米蘭。阿爾伯特擺脫了黯淡黯淡(àn):心裏不舒服,情緒低落的樣子。的慕尼黑生活,在米蘭與家人團聚。這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一個時期。他和好朋友奧托一道,穿過亞平寧山脈,無拘無束地遠足到日內瓦。那裏有博物館、藝術珍品、教堂、音樂會、書籍、朋友,意大利溫暖的陽光、自由熱心的人民——這一切使阿爾伯特興奮無比。可是,田園詩情不會長久。很快,父親的電器廠又宣告失敗,不得不要求阿爾伯特找個工作,或者回學校取得文憑,然後進入大學就讀。

阿爾伯特看中了蘇黎世的瑞士聯邦工業大學。

1895年愛因斯坦來到瑞士,報考蘇黎世工業大學。盡管他數學成績很好,但其他課程有好幾門不及格。他隻好又到瑞士的一所州立中學去補習。一年以後,他獲得了那所學校的文憑才得以進入蘇黎世工業大學讀書。

在大學的第一年,愛因斯坦就為自己開列了一張書目,其中主要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哲學家們的著作。他還為自己製訂了每個年度、每個學期、每個月的閱讀進度表。

不過,愛因斯坦對學校開設的正常課程不夠重視。凡是他認為已經掌握了知識的課,他常常不去聽。而且,對老師的指導,他也並不是每次都照著一絲不苟一絲不苟:形容辦事認真,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的去做,而常常獨出心裁,這使得有些老師對他不滿。

不久之後的一次物理實驗課,韋伯教授照例發給每個學生一張紙條,上麵書寫著詳細的操作步驟。

這個實驗,愛因斯坦自己在實驗室裏早就做過多次了。他照例又把教授發的紙條捏成一團,丟到一邊的紙簍(lǒu)裏。

沒想到,這一次竟捅(tǒnɡ)了大漏子。

隨著“轟”的一聲巨響,愛因斯坦的右手,被炸破的玻璃割了一個大口子,鮮血直流。

同學們驚叫著,圍了上來,七手八腳地把實驗台上的碎玻璃清理掉,找來藥品為愛因斯坦包紮。

韋伯教授弄清原因之後,從廢紙簍裏,撿起了他親手發給愛因斯坦的那張紙條,憤憤地離開了實驗室。

係裏給了愛因斯坦嚴重警告的處分。

愛因斯坦為他的“獨立性”付出了代價。1900年秋,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和同班的另外三名同學,取得了當教師的資格。那三位同學都留校擔任了助教,而愛因斯坦的申請則被否決了。

在失業將近兩年的歲月裏,愛因斯坦時而在這兒教書,時而在那兒代課,沒有一個固定職業,因此,經濟收入很少,生活十分拮據拮據(jié):缺少錢,境況窘迫。,這些格羅斯曼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

格羅斯曼留心各地的招聘(pìn),但終於沒有一處適合於愛因斯坦的。

有一天,格羅斯曼從父親口中得知,伯爾尼聯邦專利局(或是叫瑞士專利局,也有叫它為精神財產局)正打算招聘一名工作人員。他馬上想到了好朋友愛因斯坦。

格羅斯曼對父親說:“爸爸,我的好朋友愛因斯坦到現在還沒有找到工作,請您幫忙向專利局的弗裏德裏希。哈勒先生說一說,讓他到那裏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