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在於:與家長相處時間較多,有利於親子關係的發展;白天與同齡人交流,回家與家長說話,有利於語言表達能力提高;每天接送過程中,寶寶在路上會看到許多有趣的人、事、景,從而開闊寶寶視野;雖然幼兒園是營養配餐,營養均衡、全麵,但具體到每個寶寶卻不一樣。有些寶寶吃得慢,可能就吃不飽。日托回到家,能再吃些水果、牛奶等營養豐富的食物,有利於補充所需營養。
弊在於:很多事情寶寶依賴家長或者家長嫌寶寶做得不好,親力而為,從而降低了寶寶自己動手的能力,獨立性較差;幼兒園過的是集體生活,接回家中的寶寶,往往受家長的影響,不能保證非常規律;教育不一致,有些在幼兒園養成的好習慣到家後就忘了。
需要條件:家長需有較充裕的時間接送、陪伴寶寶。
B。全托:就是每周一早晨將寶寶送到幼兒園,周五下午接走寶寶。
利在於:寶寶自己穿衣、洗漱、吃飯,獨立自主的能力顯著提高;在集體中,每個寶寶都得到相同的待遇,沒有特殊,寶寶不嬌氣;在年齡相仿的群體中學習、生活,可以學會與人相處,養成合作共事能力。
弊在於:與家長沒有充足時間交流感情,導致情感上的隔閡、冷漠;對認知的發展和人格的健全也會造成負麵影響;平時接觸麵窄,所看到的景物局限於幼兒園,思維顯得幼稚,語言表達也不豐富;吃飯沒有選擇餘地,顯得嘴饞。
專家建議:如果家長有時間,還是日托為好,不要為自己省事而將寶寶放在幼兒園全托。如果家長工作繁忙,無法按時接送寶寶,接回後也無暇顧及寶寶,最好將寶寶全托。年幼的寶寶盡量日托,5~6歲的寶寶已有一定自理能力和認知能力,較適於送全托。
入園前的準備
家長都應該在寶寶入園前兩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內,對寶寶進行相應的訓練,積極地做好入園準備。
1.心理準備是首要
家長情緒:寶寶初入園的時候,家長千萬別表現出憂慮或不安,因為家長的情緒很容易感染寶寶。
熟悉環境:在入園前幾天最好帶寶寶去幼兒園參觀一下,讓寶寶玩幼兒園裏的玩具設施,翻翻園裏的圖畫書。在寶寶邊玩邊看的同時給寶寶講幼兒園的優點(比如能認識好多的小朋友,能聽好多有趣的故事,能學會唱新的兒歌,能玩許多家裏沒有的玩具等)。
結識老師:如果寶寶先認識了老師,也許會容易克服陌生感,可消除內心的恐懼。
結交朋友:寶寶在去幼兒園之前,家長應該多讓寶寶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並教給他一些處理矛盾的方法(比如小朋友們同時看中一件玩具,應相互商量著輪流玩,切不可強搶等)。
2.生活準備很重要
在寶寶入園之前,家長可以先到幼兒園了解一下孩子們的作息時間,然後在家裏試行,並逐步培養寶寶一定的生活技能。
獨立吃飯:限定寶寶的用餐時間,開始時間可長一點,以後逐漸縮短,直至半小時左右。
食物搭配:讓寶寶養成不挑食的習慣。因為在幼兒園裏每個寶寶的飯菜都一樣,幼兒園和家裏不一樣,不會遷就寶寶的飲食喜好。
學用茶杯:練習直接用杯子喝水,讓寶寶學會控製水杯的傾斜度,做到既能喝到水又不會將水灑到身上。
關於午睡:調整好寶寶的作息時間,讓寶寶養成午睡的習慣。
如廁訓練:在寶寶1歲半左右,家長就應有意識地訓練寶寶說“我要大便”、“我要小便”。稍大一點還要教會寶寶擦屁股。
穿脫衣服:3歲左右的寶寶應學會自己穿脫褲子。遇到比較“難對付”的衣服,要教會寶寶睡在被窩裏向老師發出“求助”,而不是掀開被子坐在床上“傻等”,那樣會著涼,容易感冒。
3.物質準備要周到
有的幼兒園要求統一購買被褥、洗漱用品,有的則要求自己準備。入園前,家長先打聽好,做好準備。
衣物:有必要為寶寶準備幾套衣服,以防尿濕或汗濕衣服。
鞋子:午睡的時候為了寶寶如廁方便,最好準備一雙小拖鞋。
玩具:如果寶寶依賴性較強,家長可以征得老師的同意,讓寶寶帶上自己心愛的玩具。寶寶在陌生的環境中看到自己的“老朋友”會增加一些安全感,這有利於穩定寶寶的情緒,減輕分離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