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不拿自己的孩子與他人比較(1 / 2)

許多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習慣拿自己的孩子與其他的孩子比較,認為這樣才能讓孩子有壓力有進步。可過分地互相攀比也會給孩子帶來過大的心理壓力,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教育孩子時用比較的方式雖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好媽媽一定要掌握好尺度和方法,避免孩子受到傷害。

小明和小亮是表兄弟,兩人經常在一起玩。學校剛一放假,小亮就到姨媽家找小明玩。這天姨媽扣小亮聊起了考試成績,小亮驕傲地告訴姨媽,他的各科成績都是95分以上,“你真是好孩子,學習總是那麼好。咦,我還沒有看見小明的成績單,小明,來一下。”其實小明早已在樓梯上聽到了他們的對話,躊躇著不願出來。聽到媽媽叫他,隻好不情願地走過來。“小明,這次考試考得怎麼樣?成績單在哪裏?”“在我房間裏。”小明很慢地回答。

看著他無精打采的樣子,媽媽有些生氣了,“是不是又得了壞成績?去把成績單拿來,我要看一看。”成績單拿來了,沒有一科上了90分。“你真讓我感到羞愧,小明!”媽媽忍不住大聲訓斥起來,“你的成績為什麼總是這麼糟?小亮總是得到好成績,你為什麼不能像他一樣,你的學習環境哪一點比他差?你就是太懶,總是注意力不集中,不專心聽講,回房間去好好想一想,再來跟我談。我不想看你那個樣子。”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小亮麵前挨罵了,小明還是感到下不了台,隻好含著眼淚回到了房間。

從此,小明就覺得自己像一隻醜小鴨,情緒總是不高,他常常感到來自小亮的壓力,覺得自己無法比得過他。小明的成績更是大幅度地下滑,任憑媽媽、老師怎麼教育,就是不愛學習。僅僅上完初中,小明便輟學在家了。

許多媽媽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他人比較,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人家的優秀,不知不覺地會用其他孩子的優點來比自己孩子的缺點。毋庸置疑,做媽媽的,沒有誰不愛自己的孩子,經常拿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相比,也是出於好心,希望孩子能以他人為榜樣,學習別人的優點,超越別人,為媽媽爭光爭氣。

但是,有時候好心也會做壞事,媽媽經常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作比較,對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是特別嚴重的。這些孩子通常會有很多負麵情緒,如不開心、無安全感、憤怒和嫉妒等。在行為表現方麵,他們會覺得得不到媽媽注意,因為媽媽似乎更喜歡別的孩子,他們常會采取一些特殊行為以吸引媽媽的注意,但這些行為通常都是媽媽不喜歡見到的。

其實,媽媽要想避免這種現象,最好的辦法是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比較,而是關注自己孩子每一個微小的進步。畢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人生在世,從沒有哪兩個人是一樣的,各人有各人的天賦,各人有各人的性格,各人有各人的能力。如果媽媽隻和更優秀的孩子比,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長處,而隻看到孩子的短處,便容易使自己的教育收不到應有的效果,甚至徹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