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很納悶,誰也沒發現校長大人偷偷做了個實驗。
“我在初一、初二、初三的每層樓都扔了一個廢紙團。”
額,木曉宇想起被孫雪蜜一腳踢飛的廢紙團,不會那麼巧吧?
“樓道裏打掃得幹幹淨淨,那麼大的一個廢紙團躺在地上很顯眼。但是很多同學都若無其事的從它身邊經過,甚至還有人把紙團踢走!隻有一位同學把它撿了起來並且扔到了垃圾桶,那就是初三一班的秦殊同學!”
校長講得激動:“全校兩千多名學生,隻有一名同學這麼做!是因為這件事很難嗎?不難,一點都不難,舉手之勞而已!但為什麼大多數人都不去做?因為你們覺得不重要!”
“切,不就是撿個紙團麼?至於開大會表彰麼?”班裏不知是誰小聲嘟囔了一句。
“我知道很多同學認為我小題大做。但我今天要告訴大家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校長大人巴拉巴拉講了一通,中心思想就是學生不但要學知識,還要學做人。要修業,先修德。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會影響他的一生。所以大家要從身邊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小善積少成多就是大善。
大家進了五中的校門,就是“五中人”,就要遵守五中的校訓,把修德放在首位,要尊敬師長,要團結同學,要熱愛勞動……總之,要向秦殊同學學習,做光輝的五中人。
於是,一大撥規矩襲來。
比如尊敬師長:進入辦公室要恭敬的喊一聲“報告”,老師允許進去之後要先鞠個躬再進去。起初,去辦公室主動找老師的人數大大減少,不過幾次之後也就習慣了。
又比如遵守交通規則:騎自行車上學的同學騎車不能越過馬路中線,否則就是逆行,既危險又破壞交通秩序。起初有的同學不在意,結果中午放學被老師抓了個現行,批評教育外加寫檢查,總算記住了這個深刻的教訓。
導致後來很多學生到了高中依然保持這些習慣,比如進辦公室先鞠躬,反倒成了學生中的異類。當然,這是後話。
而初三教學樓的某個廁所中,英雄人物秦殊同學此刻卻猥瑣的拿著一支煙和一個打火機,神秘兮兮的捅捅向航:“喂,抽煙不?”
秦殊不是個壞學生,也不是個好學生。
他會順手做很多事情。他沒有潔癖,但會順手把見到的垃圾撿起來;他不是天使,但在過馬路時會順手扶一下身邊的老人。
他是個隨心所欲,堅信“心動不如行動”的人。如果冬天想吃冰棍兒,決不會因為懶得出門而忍著,一定會滿大街找賣冰棍兒的。他有著極其強烈的好奇心。看到很多同年級的男生抽煙,覺得好奇,就會去嚐試,如果試過了不喜歡,也不會跟風強迫自己。但如果沒試過就會渾身難受,像很多個螞蟻在咬自己似的。
他是個懂得分享的人。不管好的壞的,隻要自己覺得有趣,全都分享給死黨向航。比如此刻。
“喂,抽不抽煙,問你呢!”
“滾!”
親們抱歉,昨天家裏有急事,沒能更新。明天一定兩更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