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學以致用

有一個人,進城去賣竹竿,可是在他要進城門之時卻發覺竹竿橫豎均不能進入城門,他非常氣惱。

這時走過來了一位讀書人,這位讀書人為他出了一個主意,讓他把竹竿從中間折斷,就可進城了。

事後,這位讀書人還非常謙遜地說:“吾非智者,無非見者多矣。”

多麼可笑!

在你笑過以後,再仔細想想,或許讀書人真的是一個才高八鬥的學者,然而他卻犯了死搬教條的錯誤,不能把知識活學活用。

真正的知識,主要來自於學生們本身的思考,並非來自於老師的單純教授。如果隻由老師教授,仿佛將一桶水傾倒到另一個桶裏去,到頭來,隻會越倒越少。

但是,知識為何不會類似於此而消亡,反而會出現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現象呢?那是因為,老師傳授的是掌握知識的方法,傳授的是為學生打開知識寶藏的鑰匙;至於打不打得開,就取決於學生本人的掌握程度了。

以前,有一個年輕人仰臥在一棵蘋果樹下思索問題,這時,一隻蘋果砸在了他的頭上。

這個年輕人所學的專業是高等數學,他由此想到了數學方麵的問題。

“蘋果為什麼會落到地上呢?”他問自己,同時不斷地搜索自己掌握的知識,並加以運用:地球會吸引蘋果嗎?蘋果會吸引地球嗎?它們會互相吸引嗎?這裏麵包含著什麼樣的普遍原理呢?

這個年輕人就是後來成為英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的牛頓。他用思考的力量,獲得了一項極其重要的發現:地球和蘋果互相吸引,物質吸引物質的定律可以適用於整個宇宙。這就是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過程。

由此可見,擁有知識而不善於運用,就猶如把水灑在地上,一下子就沒有了。知識在於運用。

知識學到手了並不意味著大功告成,隻有將它們靈活運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了,才算完滿。若不會運用知識,則所掌握的知識就成了廢品。

一位穿著名貴西服、高檔皮鞋,戴昂貴手表,還配有鑲寶石的領帶夾子的猶太富豪走進了一家銀行,來到貸款部前,很有禮貌地坐了下來。

“請問先生,您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們效勞嗎?”貸款部經理小心地詢問道。

“我想在你們的銀行裏借點錢,可以嗎?”富翁笑著說。

“完全可以,您想借多少呢?”貸款部經理急忙說。

“我要借1美元。”富翁不慌不忙地說。

“您是隻借1美元嗎?”貸款部經理吃驚地問。

“是的,我隻需要1美元,難道不可以嗎?”富翁仍然不慌不忙地說。

“先生,請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是當然可以,隻要有擔保,借多少,我們都可以為您提供服務。”

猶太人從豪華的皮包裏取出一大堆股票、證券等放在桌上:“這些作擔保可以嗎?”

經理清點了一下說:“先生,總共100萬美元,做擔保足夠了,不過先生,您真的隻貸1美元嗎?”

“當然。”富翁慢慢地說。

“好吧,到那邊辦手續吧,年息為6%,隻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後歸還,我們就把這些股票和證券歸還給您。”

那個富翁辦完手續準備離開時,貸款部經理實在忍不住了,他對富翁說:“冒昧地問您一句,先生,您擁有100萬的財產,為什麼卻隻貸l美元呢?”

富翁說:“其實我是暫時來這裏處理一些事情,可是隨身攜帶的這些票券對我來說很不方便,如果我要去金庫租保險箱,那些租金都是很昂貴的。我知道你們這裏的信譽和安全措施都很好,所以,我就想到把這些東西以擔保的形式寄存在這裏,而且,一年才不過6美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