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智力資源,或者說人才的壟斷,團隊上的先發優勢,對於所有有誌於移動互聯網開拓的人都是繞不開的威脅。對於雷軍而言,百度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攻城略地,則是十足的威脅。
百度副總裁李明遠下棋的邏輯很簡單:“誰控製了分發渠道,誰就控製了開發者;誰控製了開發者,誰就控製了移動互聯網的生態係統。”
李明遠拋出的渠道控製論,自然毫不猶豫地遲早要拓展到移動互聯網的所有角落。這就意味著,百度的下一步一定會向所有可能具有渠道性質的環節踏出。對於雷軍的小米手機來說,小米並非傳統的硬件生產商,而是一個控製了渠道和設計的網絡企業。對於百度而言,小米手機差不多等於控製了向米粉們分發產品的渠道商,毫無疑問,這必定是百度即將攻打的目標。
在雷軍創業初,最讓米粉們“發燒”的,還是那連串的研發人員頭銜,各個大牌廠商光環的工程師。200人的精英團隊,是小米手機向外界證明品質的終極保證。這一點,差不多也是小米最大的優勢。問題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優勢正在悄然變成一種劣勢。
在小米的團隊中,林斌是穀歌研究院的副院長,洪鋒是穀歌高級工程師,黃江吉是微軟工程院首席工程師,黎萬強是金山軟件人機交互設計總監、金山詞霸總經理,周光平是摩托羅拉北京研發中心總工程師,而劉德是一位自世界上頂級設計院校Art Center畢業的工業設計師。不過,在穀歌的安卓係統技術負責人投奔小米前,除去雷軍外,沒有一個人具有互聯網渠道控製的經驗。這就是說,雷軍的團隊,基本上還是工程師的基因。如果小米手機要進一步向移動互聯網的應用市場擴散,毫無疑問,必將麵臨缺乏人才的困境。被百度控製渠道,寄人籬下,仰人鼻息的悲劇性場景,並非虛構。
要知道,正是因為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在硬件上的過度自信,才讓喬布斯得以成神。借助傳統手機廠商沒落期的混亂,趁勢而起的雷軍,也是利用了自己的網絡敏感得以聚攏人才的。趁亂而起的英雄,難免會因同樣的原因,被別人顛覆。顯然在網絡上走得更遠、布局更快的百度,的確是具有顛覆小米優勢的可能性的。要知道百度不但在雲服務概念上走得很遠,它同樣醉心於類小米的rom、界麵設計,同樣開始搞軟件和硬件結合,同樣計劃推出平板、路由器和同類產品。
一旦百度在互聯網的布局成熟,難免會倒戈一擊,直接到手機的領域裏搶奪小米的市場份額。而在互聯網上,小米商店在91無線的強大實力麵前,也隻能是進展有限。脫離了手機端基數優勢的小米,在開放的安卓係統下,很難抵擋APP巨無霸的衝擊。
在小米的開發空間日益逼仄之時,百度突破瓶頸自然會將資源和機會進一步壓縮在狹小的範圍內。這意味著,在渠道被百度戰略控製的那一天,差不多也將是小米不得不背水之戰的一天。百度的威脅,也許是所有“小米科技”麵臨的移動互聯網威脅中,最大的一個。短期在雷軍和李彥宏之間的和諧互利,也許很快就會因為各自在移動互聯網的爭奪節奏的改變,最終刀兵相見。
擺在雷軍麵前的問題可能是,這個時刻,要多久才會到呢?也許在他喊出要像百度那樣賺錢的時候,這種野心和羨慕的言語流露,本身就證明這一天的到來並不會太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