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文章出現不久,雷軍的小米科技公司創業團隊已初步成形,大概沒有人會想到在不到15個月內,這是小米科技會招募到200人加入。
雷軍這一次是真正的出來要創業了,而作為創業者,顯然是不可能一開始就具備挑戰業界霸權的資格的。在求伯君和張旋龍籌劃雷軍複出的時候,雷軍大多數的時間已經不做天使投資,而是集中精力在小米手機上。雷軍說:“我40歲前已經幹了不少事:卓越賣了、金山上市了、天使投資也不錯,但我迷茫了:18歲的理想一直沒有實現,覺得心裏不踏實,如果輸了,這輩子就徹底踏實了。”迷茫中的雷軍,其實很大程度上正有向騰訊靠攏的傾向,畢竟孤獨的創業者,總是需要更多的心理依靠。訴諸權威的壟斷法或者寄希望於新陳代謝的規律,就成了雷軍的信心之源。
雷軍創業正酣,自然對於金山的業務的關注也是有限的。在騰訊入股金山晚宴的勝利溫馨氣氛後,雷軍向外界透露自己的小米不會和金山合並。另一方麵,雷軍創業前,在互聯網的世界裏,他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參與者了:眼前的互聯網世界,早已過了群雄逐鹿的時候,接下來與騰訊正麵起衝突的,勢必會有在移動互聯網已經初步布局的小米科技。
“選好風口,豬都能飛上天。”這是雷軍經常說的一句話,雷軍顯然不是說說而已,在外界仍在揣測金山將成為雷軍的移動互聯網載體之時,卻沒有想到一年的時間裏,雷軍已為小米進行長線布局,畢竟看似模仿蘋果布局的小米,正如當年騰訊一樣,從另一個層麵有著超越今日騰訊的巨大機會。
“我確實有不少業務和騰訊競爭,但是在今天的江湖裏麵,可能每家都要用開放合作的態度來看待市場變化,既競爭又合作是未來所有企業麵臨的話題。”雷軍說。在外界把小米和騰訊對立的時刻,誰也沒有想到,第一個出來打圓場的正是雷軍自己。雷軍“作為金山董事長,為了保證金山立場和利益最大化,該出手時還是會出手”。雷軍同時指出,如果金山業務和他投資的業務有衝突,金山擁有獨立董事製度保障利益關聯,同時將通過信息披露的方式維護股東利益。
一年後2012年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作為小米科技CEO的雷軍坦言,自己最得意的產品之一米聊,輸給微信很正常,但是很驕傲,因為和騰訊競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雷軍認為互聯網製勝的關鍵是單點切入,一點點長大,他認為隻有這樣的業務才能夠生存下去,才能做得比較好。而在單點切入的時刻,顯然是不適合四麵樹敵的,雷軍總結過自己和對手的經驗:“我們在做每一個產品的時候都是先尋找一個有很大用戶需求的點,一點點地擴張開來,一點點做這點是大家很重視的。實際上互聯網企業都是一點點長起來的,騰訊、百度這樣的企業都是一點點長起來的。”雷軍在台麵上強調和騰訊的合作誠意,也是為自己的營銷口碑和宣傳鋪路。在小米宣布799元的“紅米手機”品牌時,這款手機通過騰訊旗下的QQ空間進行首發,QQ空間是此次紅米首發的唯一入口,而從支付到物流,再到售後的全部服務環節都由小米公司完成。
大概正因為雷軍在台麵上的讓步,單點切入的小米,才能夠借騰訊的用戶基數優勢,得以大張旗鼓地推進。穀歌曾經也進行過純粹的網絡營銷,最後卻被證明是失敗的,而雷軍定位千元機的低端市場時,真正的底氣優勢,其實還是在空間用戶的龐大數量積蓄和網絡上。盡管外界對於紅米手機的利潤知之甚少,不過以低端智能機的平均利潤率計算,紅米帶來的利潤仍然十分可觀。可以說,與騰訊的合作,的確讓雷軍獲得的利益更大些。對於沒有自己的製造商、銷售和製造分開、完全依靠網絡口碑的網絡營銷來說,最大限度地利用網絡渠道,才能獲得最好的效果。
在微信成為騰訊的新的主打產品後,盡管雷軍創製的小米生態產業鏈和微信的產品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甚至在用戶上完全是直接的競爭關係,但是因為小米的硬件基礎,一切看上去又隻是枝節問題。小米的移動應用,更是拋棄了喬布斯的封閉的應用開發模式,在共同合作開發的基礎上,小米和微信的平台是互相開放的。這一點保證了雙方在偶爾刀尖相碰之時仍然能夠保證各自的市場份額和用戶不發生競爭。
可以想見,未來這種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關係,還將在雷軍和馬化騰之間延續下去。在移動互聯網的新時代,利益和情感的糾葛也許還將持續下去,而雙方的合作和共同分享的互聯網精神,也許會走得更遠。而這也許才是雷軍的本意。作為一個成功的天使投資者,一個懷著矽穀夢想的人來說,競爭是需要的,而合作卻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