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中國的運營商市場,原本可不是小米和聯通合作,蘋果與聯通合作,小米就是蘋果這樣簡單。在表麵的風平浪靜下,運營商市場其實也在盯著小米,借小米的靶子,甚至以小米產品合作為市場瓜分競爭的手段,早就開始了。
中國的運營商市場,自從電信改革後,就是三分天下的,電信、聯通、移動三足鼎立。雷軍做小米手機的時候,三大通信為了下一代移動通訊的製式標準正打得難解難分。三方對於牌照的問題也是異常敏感。作為移動終端製造者,三家看小米,也不過是另一個戰場而已。也因此,在蘋果的合約機問題上,早已開始暗中較量的三方,也不會忘記它們眼中作為喬布斯第二的雷軍。
在新興的移動增值項目上,三家公司本來就有著自己的智能手機產業鏈,而且論資源的稟賦,每一家都遠遠超過小米手機。在硬件製造商,華強北代工移動和聯通的定製機已經很多年,而類似米聊和小米商店這樣的產品,移動夢網早就捷足先登。在最關鍵的流量控製上,三家公司也是絕對的控製者,換言之,就具體的業務分成利潤而言,小米絕對和它們三家是競爭對手。也因此,這三家公司的硬件和小米的軟件始終都有不匹配的關係。從小米之類的公司口中獲利,這是世界運營商的普遍商業之道。唯一遺憾的也許是,它們三家哪一家都無法吃掉對方,才暫時會放鬆警惕,和小米合作。
雷軍可能想不到的是,在他之前很久的華強北市場,曾經正是這三家共同抵製的山寨帝國之一。而當年的諾基亞也曾和這三家合作,正麵圍剿類似CECT、金立、天翼這類的普通深圳手機代工廠。隻是因為這些手機代工廠,在世界工廠的快速演進中,以速度贏得了超越為諾基亞的硬件成本優勢,才讓一切扭轉乾坤。相比而言,雷軍說得上是個幸運兒。
在聯通之後,小米選擇的第二家運營商合作夥伴是中國電信。2012年2月8日小米手機電信版發布會正式舉行。2月16日,小米電信版合約機開始預訂,售價2199元,支持CDMA和WCDMA,當日發行1000台首發紀念版。2月28日上午10點電信版小米手機在小米官網發售,半個小時,15萬台CDMA手機被網友搶購一空。2012年全年,電信版小米手機共銷售出56萬部,占小米總銷量的8%。
聯通在3G方麵運營最為成功,3G用戶數量最多,市場份額最大,所以聯通率先與小米合作不足為奇;電信明知自己實力不及聯通,又受CDMA用戶數量限製,屈居三大運營商第三的位置,所以後來趕上,也加強了與小米的合作。但是行業巨頭,用戶最多的中國移動卻沒有做出什麼反應,倒讓人有些看不透了。
結果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宣布給三大運營商發放4G牌照,而蓄謀已久的中國移動立馬祭出了撒手鐧,於12月18日宣布與小米、聯想等5家終端廠商簽署了戰略合作意向書。這下等於小米第一個趕上了4G的快車。
在雷軍看來,對於如今的小米科技,如果借運營商之力加大宣傳,促進銷售自然是好事,但是不能過多依賴運營商,因為那樣反倒成了給運營商打工了。
小米硬件一向以不賺錢而著名,所以給運營商以及各級渠道的利潤空間不大,不像其他國產手機品牌有較大的利潤可以刺激運營商旗下各級代理為之大力推廣。
而小米一向堅持網絡銷售,側重點不同,所以銷售策略也就不同。現在的合作是雙贏,小米有2015年手機銷量達到5000萬台的目標,而聯通3G也好、移動4G也罷,它們都有發展用戶數的硬性指標。如果有一天合作雙方都沒有了短期的業績壓力,那麼合作能否持久、是否需要持久,就是兩說了。
小米要想做成中國第一的智能手機品牌,關鍵還是要自身產品質量過硬,隻要小米堅持現在高性能、高性價比的路子,那麼小米就一定可以成功。當然,在三家公司都宣布將微信視作運營商的潛在對手時,對於渴望締造一個超越蘋果、亞馬遜的互聯網公司的小米而言,運營商現在很可能正盯著它的一舉一動。合縱連橫,在長期戰略上的博弈,小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