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躋身世界第一陣營:小米的國際化與想象力(2 / 2)

其次是性價比高,小米3的售價僅為1999元人民幣,合328美元,這個價位比起iPhone5(16G)的649美元,三星Galaxy Note 3的699美元,有足夠的吸引力。當然,光靠質量好和性價比高還不足以實現國際化,小米若想國際化還要克服很多不足之處。

第一,小米在國內的品牌知名度非常高,但是在國際上就差太遠了,人們也隻是在這一兩年才知道小米,不用說和三星、蘋果比,即使與HTC華為相比,其國際知名度也差距較大。所以小米要想走出去,必須在國際上樹立自己的品牌,而這個過程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就能實現的,若是10年能樹立起自己的品牌也足以令小米的管理層高興了。要知道,中國那些走出去的企業,比如收購了IBM的聯想,以及在世界市場布局多年的海爾,目前的品牌知名度也遠比其他國際品牌低很多。

第二,這兩年小米發展迅速,由於投資者的青睞,小米的市值逐年暴增。除了小米的發燒友和1000多萬用戶,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小米,但是大部分人心中,“小米還是抄襲蘋果的山寨機”。如何擺脫山寨機的名聲,如何靠品質和獨特性成為一個獨立的品牌,從而可以與蘋果、三星在同一個平台上麵競爭,這些是小米必須解決的問題。

第三,小米缺少具有專利的獨家技術手段,很難和三星、蘋果這樣的企業競爭。從蘋果和三星的專利訴訟之爭來看,專利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截止到2013年,小米申請的專利數量隻有300多項,而且多為外觀專利,核心技術專利比較缺乏。

由此可見小米的國際化不僅僅是將產品銷售到國外去那麼簡單。小米的國際化應有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是產品的國際化。產品的國際化就是產品符合國際的標準,而且要有區別於蘋果iPhone和三星Galaxy的獨特特質。

其次是品牌的國際化。小米在國內樹立了其年輕、個性的品牌文化,但是如果進入國際市場,小米將以什麼樣的品牌定位出現,麵對什麼樣的人群,采取什麼樣的策略這都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再者是企業文化,企業管理的國際化。聯想收購IBM,最大收獲不是Thinkpad這個牌子,而是IBM作為跨國公司的經營管理方式;最大的挑戰不是如何用產品占領歐美市場,而是如何與跨國公司的高管和雇員共同打造聯想團隊。從這個角度來說,小米的國際化還沒有真正開始麵臨挑戰。

但是必須得說,這5年是最好的時間,小米如果抓住這個機會,實現國際化的發展目標,那麼未來小米的起點將更高,發展的前景將更加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