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米聯:終端控製,內容分享(2 / 2)

在雷軍看來,小米科技研發出開放的米聯標準,其目的即是打通標準的藩籬,重構一個數字設備互聯的生態圈。米聯是一種“兼容的互聯標準”方案。換句話說,不管其他設備原先采用什麼標準,隻要使用米聯就可以實現數據聯通。

雷軍之所以在小米羽翼還未豐滿的情況下,就加大研發力度推出米聯,主要出於以下幾個方麵的考慮。

一方麵是因為他看到了行業發展的方向,早晚要做的事情,不如早做,等別人做了小米再做就失去了市場機會。

另一方麵,固然小米的銷量增長飛快,2012年賣出700多萬台小米手機,但是相比於其他品牌的手機(特別是iPhone),小米的市場份額少得可憐,而Pad等移動互聯網設備小米還未來得及開發,而通過米聯既可以讓其他產品的用戶都認識小米,又可以為將來小米進入新的競爭領域做好鋪墊。

第三方麵,提升其他終端設備的銷量。就是在現階段,米聯為小米打通了數字設備的互聯生態圈,小米也可以在終端設備市場分一杯羹。除了已發布的小米手機、小米盒子(包括小米遙控器),小米電視之外,小米此前還發布了一款通過小米手機遙控的玩具電動車。這些產品都可以通過米聯和小米盒子相互聯係,隻用一台小米手機就可以實現終端控製。

這也是買小米手機的用戶購買小米電視,或者購買小米電視的用戶想要一台小米手機的原因。未來,隨著人們習慣了米聯便捷的無線互聯網聯通方式,那麼肯定不願意改用其他設備。而小米如果生產出新的移動互聯網設備,比如電紙書,或者Pad,那麼習慣米聯的用戶更容易形成購買。

當然人們使用米聯的目的,除了終端控製,就是實現資源共享。從資源共享的角度來說,其實在智能手機出現之前就有了藍牙技術,但是藍牙的傳輸速度較慢,而且作用距離有限,所以藍牙技術並不適合今天大容量文件的傳輸和設備互聯。而米聯成功地解決了資源共享的問題,而且方便快捷。

所謂資源共享,共享的是內容,米聯的技術再先進,如果沒有內容支撐,沒有內容平台,那麼小米的米聯技術也好,小米的終端設備也罷,都很難真正立於不敗之地。所以小米科技做了兩件看似與生產手機無關的事情,開始涉足內容生產領域,一個是收購了做精品閱讀的多看科技,一個是準備用小米盒子搶占網絡電視的灘頭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