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拜師(中)(2 / 2)

似乎看出了王爸的疑問,李爺爺的臉上浮現出下了一個重要決定的表情,他沉著嗓音:“維義、小廖,其實這次不是我收徒弟。”

什麼意思?!

王榮一家完全不能理解李爺爺的話的含義。

“還是我來說吧!”王奶奶安慰似地拍拍自己老伴的手,然後對著王榮一家緩緩吐露:“我老伴的意思是他不收徒弟,他隻負責教。”

這到底怎麼一回事?!王榮一家聽得稀裏糊塗的。

“我老伴是想代兒收徒,想榮榮拜在我最小的兒子門下,”王奶奶頓了頓,接著道,“我最小的兒子已經去世了!”

最後一句如一個炸彈,炸得王榮一家頭暈眼花的!

“這麼說,是要榮榮拜在您已經去世的兒子門下嗎?為什麼?”王爸急忙問。

李爺爺聽到王爸的話後,用暗含傷痛的聲音向王榮一家講訴一段他們家的傷心事。

原來王奶奶的父親是軍閥,而她的母親則是杭州的大家小姐。當初她父親是通過搶親才娶到她母親的,後來軍閥混戰中,她父親失敗戰亡,她母親就帶著王奶奶的幾個兄弟姐妹東躲西藏,最後逃到了京城。

在亂世,一個女人家帶著自己孩子過得很艱難,王奶奶吃了很多的苦,幸得後來遇到李爺爺。李爺爺是家底頗豐的富商的兒子。他和王奶奶的愛情一開始就不被雙方的親人接受,他們是經曆了種種的磨難才在一起的。

李爺爺他是個閑不住的人,在年少時就拜在名師門下學太極拳,在學成後,就四處拜訪拳術大師,交流切磋。

在和王奶奶生育了2個兒子之後,他毅然加入****,並投身到軍隊當中去,而此時王奶奶已經懷著小兒子了。

在李爺爺參加解放全天朝戰爭的時期,王奶奶獨自一人撫養小兒子。在解放戰爭末期後,李爺爺立了戰功回家,小兒子李黎到5、6歲才見到自己的父親,而李爺爺則是相當驚喜看到自己的小兒子——因為李黎的根骨非常好!

但由於王奶奶獨自一人撫養,再加上戰爭時代,李黎身體因為沒有足夠的營養導致身體很虛弱,不能馬上學拳。因此,李爺爺費了很大的勁才勉強調理好李黎的身體,但是畢竟底子還是傷了。

李黎一學拳,李爺爺就知道他會是自己的傳人!大兒子和二兒子誌不在此,所以學起來都是半吊子,而小兒子性子單純,專一,隻要他學進去了,就認定太極拳不變了,醉心於專研太極拳。

後來隨著天朝開國後,李爺爺因為戰功,對上忠誠得到重用,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好,李黎的拳術造詣也日漸愈深。但天有不測風雲,10年wenge徹底讓這個家庭破裂。

李爺爺一家被下放到農村去改造,又因為王奶奶的父母身份,他們一家經常被批鬥。在一次批鬥中,小兒子為了保護王奶奶和大兒子被打得頭破血流,又得不到很好的治療,好不容易練拳強健起來的身體又垮下去了,不久便撒手人寰。

李爺爺一家悲痛欲絕,王奶奶差點哭瞎眼睛!後來,太宗上台後,李爺爺一家得到平反,重新得到重用,但是小兒子卻再也回不來了。

從此,李黎就是成了李爺爺一家不可磨滅的傷疤。李爺爺也愁小兒子這麼年輕的過世,也沒有一個能夠摔火盆上香的人。

於是大兒子和二兒子就提議,想把自己其中一個兒子過繼到小兒子名下,但是手心手背都是肉,李爺爺實在是不忍心讓孫子和兒子骨肉相離,再因為孫子們對太極拳都興致不高,李爺爺就覺得大兒子和二兒子的提議。

這些年以後,李爺爺也已經退休,但小兒子後繼無人仍是他們一家心中的一個坎,日子過得總是有點不順。

於是,在大兒子來邕省就任之後,他就帶著二老也來到這邊,當做是散心。卻沒想到這個無心之舉,讓李爺爺認識了王榮,由此便衍生出了一個念想——待兒子收徒。這樣一來,這個徒弟就可以算是兒子的後人了。

————————————————————————

“這就是我為什麼執意要教榮榮的最重要原因,對不起!”李爺爺用帶著愧疚的眼神看著王榮一家,“我知道我的請求很過分,所以,我也做好被拒絕的準備了!”

此時此刻,王榮的內心也被李爺爺的一番話弄得亂糟糟的,她到底是接受還是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