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廟會(上)(1 / 2)

趕廟會,又名趕會期。

這是農村自然村定下的一個時間,每年到了這個日子,就請親戚朋友們來家裏吃飯,而親戚朋友也不需要封紅包,隻需要帶上一些簡單的禮品就成。

如果是陌生人也不要緊,隻要你上門吃飯,就必定會有好酒好菜招呼著!這樣一來,不是朋友也會變成朋友,這也是趕會期的初衷之一。

會期,就是體現主人家熱情好客的日子!

通常趕會期,吃流水席。一波人先到,就先吃飯的,另一波人後到,那就玩點娛樂,等先一波走了在上桌。

今天是樂平縣二譚鎮的二譚村的廟會,王榮家這次去的是她一個嫁到二譚村的姨媽家趕會期。

二譚鎮就挨著樂平縣,但二譚村離二譚鎮有點遠,而且車知道二譚鎮不到村。所以,王榮家搭車到二譚鎮後,隻能走過去。

王榮一家三口走了差不多20分鍾才走到二譚村口,姨媽家在村尾,還得走上一段泥巴路才行。

“誒,我家榮榮這次居然不喊累了呢。”王維義打趣,“去年你就說再也不來了,累死人了。怎麼這次這麼乖?”

王榮黑線,她還真是不見得自己說過不來的話了,因為王爸的去年等於王榮的很多年前/(ㄒoㄒ)/~~

再說,她的心理年齡加起來都快30多了,重生回來堅持鍛煉自己,身體也變棒了,哪能這麼容易喊累的說。

走過村裏的小賣部時候,王爸走了進去,隨後就提著一箱牛奶出來。

“老爸,你買牛奶做什麼?”

“帶給你姨媽的,趕會期要用的。榮榮,以後不管是趕會期,還是去人家家裏做客,你要懂得禮數,要記得帶點東西去。”

“恩,我知道了!”王榮乖巧地點頭。

王榮知道,和大多數的父母一樣,老爸老媽都喜歡言傳身教,自己以身作則,給自家孩子做好榜樣。

不過說真的,這不能怪王榮不懂禮數。

她小時候好像五年級和六年級去過趕會期,之後就一直住校學習,沒有空閑去。小時候哪管大人是不是有待禮物,有得玩有得吃就行了,所以對於王榮來說,沒有帶禮物這個記憶。

王榮姨媽在村尾自己建了一棟三層的長方體狀的房子,每層隻有兩間房,但是每間房都有90平米大小。這棟樓後麵還建了一個平房,作為廚房使用。

整棟樓裏裏外外都沒有粉刷,火磚都是直接裸露在外的。

在王榮看起來,這棟樓有些粗糙,但在十多年前來說,這對於農村,甚至是一些城裏的人來說,這都是豪宅!

這個時候,沒有多少人能建起這麼一棟房子。

王榮的爸爸媽媽都是政府工組人員(後來被稱為公務員),他們在基層,工資也不高,供王榮讀書都勉強,現在還是租的房子。

在王榮差不多讀初一的時候,才用攢了多年的錢,建了一棟二層的小房子,每層的房間都非常窄,但王榮那個時間就很心滿意足了!

所以,在這個農村普遍是泥磚房,城裏的普通家庭大都是祖房子住的時期,擁有這麼大一棟房子,隻能證明王榮她姨媽家是豪!

“玉芬,你們來了!快進來,這裏有粑粑,還米粉!”王榮姨媽一看到王榮一家,馬上出來招呼。

“大姨媽好!”王榮乖乖地問好。

這個姨媽在輩分上排老大,最後和廖玉芬隻是堂姐妹關係,不過因為她倆關係好,所以王榮就直接喊大姨媽了。

“乖!榮榮最近真是越來越漂亮了,要是我女兒就好了。我家都是搗蛋的小子,就想要個可愛的女兒!”大姨媽用手摸摸王榮的臉蛋,越看王榮越喜歡

“哪有你說的這麼好,她也是搗蛋鬼一個!”

中國家庭通常都不喜歡在外邊誇自家孩子,尤其是當別人誇自己的孩子時,還要適當地說說孩子的缺點。

這是中國普遍的價值觀——人不能太自滿,謙虛就是美德。

大姨媽拉著王榮的手進屋了,後麵跟著王爸和廖媽。

一進門,王榮就看到在客廳裏擺著的各種吃的,最明顯的是各種粑粑還有農家自製米粉。

二話不說,王榮就拿起一個艾粑吃了起來,王爸和廖媽則是自己找熟人,打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