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技術分析一樣,個人的性格也可以通過他的曆史來歸納總結,不同的性格和經曆將會有適合他的不同的交易策略,隻有適合自己的交易係統才能幫助自己成功。
第二:選擇市場
許多人是沒有這個概念的。但是選擇市場是比選擇時機還要重要的因素。活躍的市場能夠幫助投資者盡快成功,在低迷的市場中運做,英雄也會氣短。
比如2006年以來金屬期貨市場火暴,此時投入即使不是很懂得基本麵或者技術麵分析的人也有可能獲得暴利,我聽說某人2006年獲利千倍,不是虛言。市場的活躍是獲利的基礎,為什麼股民讓人覺得可憐?就因為股民踏進了一個圈錢的市場,很少有長勝將軍,更不要說是大師了。是市場導致了投資者的成敗。
對於許多人來說讓他選擇市場是天方夜譚,他們的資本和時間限製了他們投向其他市場領域,所以隻能在股海裏苦苦掙紮,卻不知道雖然不能轉向其他市場但可以上岸觀火,這就注定了大多數人的失敗。若投資者沒辦法去選擇市場,那麼請接著往下看。
第三:選擇時機,分辨牛熊
再好的市場也要選擇合適的時機介入,看錯的時間就是對金錢的犯罪。一買就套影響心態,直接關係今後的成敗。首先是分辨牛市還是熊市。牛市有牛市的特征,熊市有熊市的特征,這些特征是原始和長久的,就和中國人所說的“道”一樣,是一種原理,是不變的,變化的隻是形式,把握住了精神就可以簡單的分辨出來。
牛市與熊市乃是兩個大綱。牛市操作,熊市休息,不要覺得隻是口號,而是必須堅決執行的原則,投資者違逆它就有可能在某一天將自己幾年辛苦築就的大廈夷為平地。繼續細分為6種狀態:牛市中的熊市,牛市中的牛市,熊市中的牛市,熊市中的熊市,平衡市中的牛市,平衡市中的熊市。投入的資金比例分別是30-50%,80-100%,20-30%,0-10%,20-30%,10-20%。
這麼細分的結果是為了資金管理。大多數人是不屑於資金管理的,但這很重要,很多成功者成功是因為他踩對了時代的步伐,也就是跟對了趨勢,更有人是有意識的去跟從趨勢。
這些是成功者的總結。交易的主要利潤都是在牛市中期獲得的,更多的時間都是浪費在熊市與平衡市中,這裏賺一點那裏虧一點,總覺得技術不錯了錢賺少了,其實就是忽視了時機。所以當明白了這點後將資金管理運用到枯燥的牛熊分區中。用紀律來約束自己,避免踏入陷阱。
有很多水平高的朋友沒有逃脫這場4年的熊市,他們沒有倒在急風暴雨的2001年,也沒有死在斜風細雨的2002年,卻犧牲在口號連連的2003年和2004年,不勝感慨。市場很殘酷,一個股民的離去總會迎來新人,沒有人還會記得他曾經的輝煌。失敗者總是與輕蔑與同情聯係在一起。所以大家要比的是誰活的長,誰活的質量高。縮量震蕩——小盤股大盤穩健但能量不足時是小盤股的活躍期,因大盤能量不能滿足規模性熱點的施展,所以個股行情“星星點火”,其中又以小能量下小盤股行情更為靚麗。由於小能量難以滿足行情的持續性,故小盤股行情往往漲勢較迅捷,持續周期較短,適於短線操作。
突發利好——次新股
無論大盤處於什麼狀態,若遇突發性重大利好公布,往往是價低次新股的活躍期。因為老股中往往有老資金進駐或者受困,新資金即不願為老資金抬轎,更不願為老資金解套。所以,重大利好公布後,上市不久的次新股群往往成為新資金“先入為主”的攻擊對象。
調整時期——莊股
大盤調整時是莊股的活躍周期。由於市場熱點早已湮滅,莊股則或因主力受困自救,或是潛在題材趁疲弱市道超前建倉……疲弱市道中的莊股猶如夜幕中的一盞盞“豆油燈”,雖不能照亮整個市場,也能使投資大眾不至於絕望。同時,多少還能誘惑“投資小眾”一起來“往豆油燈裏添加燃油”,或者是引來“飛蛾撲火”。
波段急跌——指標股
大盤波段性急跌後是大盤指標股的活躍期。急跌後能令大盤迅速複位的,必然是能牽動全局的指標股。因為“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大,也因為低價股護盤的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