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1 / 3)

看盤前的準備工作

股票市場,永遠不變的是變化。但這種千變萬化,總會在一條K線上,在一波行情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盡管,影響股價的因素錯綜複雜,操盤手法又多種多樣,但這些,或早或遲總會通過盤麵露出其“廬山真麵目”。

盤麵反映了一切,但這些都是加密的信息,不見得人人會看盤。眾所周知,在股市中有五色:白(文字)、黑(屏幕)、紅(上漲)、綠(下跌)、黃(平盤),在股市中有五音:多、空、不多不空、多偏空、空偏多。就在這五色五音中,輸贏相伴,真假相隨,風險、陰險、危險,可謂險象環生。試想,如果你一旦讀懂了盤麵上所表達的所有的市場語言,如大市走勢、消息真假、主力意圖、散戶心理等等,那投資者想不賺錢都很難。

在這裏,我們首先介紹幾種最基本的看盤技巧:

(1)開盤前要先準備筆記本,以便及時記錄開盤時買賣及成交的筆數、張數、上漲及下跌家數,每10分鍾記錄一次。如果大盤價漲量增或者價跌量減,都是屬於量價配合良好;如果價跌量增或者價漲量縮,就是屬於量價背離,大盤有變盤反轉的可能。

(2)選定多頭及空頭的指標股。通常指標股會領先於大盤,指標股上揚大盤跟著漲,指標股下跌大盤跟著跌。要密切注意指標股的量價配合及走勢,如指標股出現量價背離的走勢,代表大盤的走勢也將出現量價背離。

(3)選定中大型績優股根據量價變化,視為進出依據。

(4)注意個股分時走勢及量價關係。在空頭市場裏,個股如股價不漲而成交量增為昨天的一倍時,代表莊家出貨,可迅速殺出;如成交量在標準之內,表示股價下檔有限。

詳細的操作技巧,我們將在後麵再詳述。

開盤前需要有如下準備工作:

(1)炒股票的人每日一定要早起,了解最新的財經信息,以判斷政策麵和消息麵,再確定做多或做空的心態。特別要注意的是:如有突發性的大利好消息。今日可先做多,即先買再賣;如果有突發性大利空消息,則先賣後買。

(2)開盤前一晚精研股票專業報紙,比如三大證券報;財經節目;工商財經類報紙(如《經濟日報》、《財經時報》等等)。看看股評師對昨天盤勢的分析及對今天可能走勢的分析,做一番了解,最好能將這類大勢分析收集成一本資料,以備日後分析之用。

(3)研究個股K線圖,分析價量表及進出表,將個股的短線壓力、支撐及莊家大戶近日進出分類成冊,以備隨時可提出來做參考用。

(4)開盤前詢問各個證券公司的營業員,今日買進的紅單子多還是賣出的綠單子多,以了解開盤時的多空力道。

(5)開盤前後多聯絡有控盤能力的業內人士,如莊家及大戶,以了解莊家大戶可能做多或做空的操作方法。

(6)以技術分析研究大盤及自己所操作個股的價量,算出可能的壓力與支撐位及價量的關係。

(7)開盤前留意各大電視台、電台與報紙的最新資訊,查看各大財經網站及一些門戶網站的財經頻道,了解世界各國股市、黃金、石油、利率及彙率的走勢,以研判其對股市的利好或利空的影響。

(8)最好準備電腦和適合自己的即時分析係統,每日開盤前務必了解各證券商、自營商及個股的當日進出,以及多空值、個股走勢圖、價量關係。如此才可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大盤分時走勢圖

大盤分時走勢圖,是反映大盤即時走勢的一張分時圖。

在實戰中,可用兩種圖像來表示,一種是僅僅反映大盤指數的一日走勢情況;另一種是疊加了領先指標的大盤分時走勢圖。

分時圖是指大盤和個股的動態實時(即時)分時走勢圖,其在實戰研判中的地位極其重要,是即時把握多空力量轉化即市場變化的直接根本。

分時走勢圖也叫即時走勢圖,它是將股票市場的交易信息實時地用曲線在坐標圖上加以顯示的技術圖形。坐標的橫軸是開市的時間,縱軸的上半部分是股價或指數,下半部分顯示的是成交量。分時走勢圖是股市現場交易的即時資料。

分時走勢圖分為指數分時走勢圖和個股分時走勢圖。

1.指數分時走勢圖

指數分時走勢圖如上所示,白色曲線表示上證交易所對外公布的通常意義下的大盤指數,也就是加權數。黃色曲線是不考慮上市股票發行數量的多少,將所有股票對上證指數的影響等同對待的不含加權數的大盤指數。

參考白色曲線和黃色曲線的相對位置關係,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當指數上漲,黃色曲線在白色曲線走勢之上時,表示發行數量少(盤小)的股票漲幅較大;而當黃色曲線在白色曲線走勢之下,則表示發行數量多(盤大)的股票漲幅較大。

當指數下跌時,如果黃色曲線仍然在白色曲線之上,這表示小盤股的跌幅小於大盤股的跌幅;如果白色曲線反居黃色曲線之上,則說明小盤股的跌幅大於大盤股的跌幅。

另外,紅色、綠色的柱線反映當前大盤所有股票的買盤與賣盤的數量對比情況。紅柱增長,表示買盤大於賣盤,指數將逐漸上漲;紅柱縮短,表示賣盤大於買盤,指數將逐漸下跌。綠柱增長,指數下跌量增加;綠柱縮短,指數下跌量減小。

黃色柱線表示每分鍾的成交量,單位為手(100股/手)。

2.個股分時走勢圖

個股分時走勢圖如所示:

個股分時走勢圖在中:白色曲線表示該種股票的分時成交價格。

黃色曲線表示該種股票的平均價格。

黃色柱線表示每分鍾的成交量,單位為手(100股/手)。

3.分時走勢圖中經常出現的名詞及含意

(1)外盤:成交價是賣出價時成交的手數總和稱為外盤。

(2)內盤:成交價是買入價時成交的手數總和稱為內盤。

當外盤累計數量比內盤累計數量大很多,而股價也在上漲時,表明很多人在搶盤買入股票。

當內盤累計數量比外盤累計數量大很多,而股價下跌時,表示很多人在拋售股票。

(3)買一、買二、買三為三種委托買入價格,其中買一為最高申買價格。

(4)賣一、賣二、賣三為三種委托賣出價格,其中賣一為最低申賣價格。

(5)委買手數:是指買一、買二、買三所有委托買入手數相加的總和。

(6)委賣手數:是指賣一、賣二、賣三所有委托賣出手數相加的總和。

(7)委比:委買委賣手數之差與之和的比值。

委比旁邊的數值為委買手數與委賣手數的差值。當委比為正值時,表示買方的力量比賣方強,股價上漲的機率大;當委比為負值的時候,表示賣方的力量比買方強,股價下跌的機率大。

(8)量比:當日總成交手數與近期平均成交手數的比值。如果量比數值大於1,表示這個時刻成交總手量已經放大;若量比數值小於1,表示這個時刻成交總手萎縮。

(9)現手:已經成交的最新一筆買賣的手數。在盤麵的右下方為即時的每筆成交明細,紅色向上的箭頭表示以賣出價成交的每筆手數,綠色箭頭表示以買入價成交的每筆手數。

大盤K線走勢圖

如果你是采用網上炒股的方式,在瀏覽大盤分時走勢圖時,如果“一不小心”在鍵盤上點擊了一下“05”或其他按鍵時,你就可以看到一張由分時走勢圖轉變而成的日K線走勢圖,如下所示。那麼下麵我們就來了解一下K線的具體形式,以利於日後我們的看盤操作。

股票日K線圖K線圖最早是日本德川幕府時代大阪的米商用來記錄當時一天、一周或一月中米價漲跌行情的圖示法,後被引入股市。K線圖有直觀、立體感強、攜帶信息量大的特點,蘊涵著豐富的東方哲學思想,能充分顯示股價趨勢的強弱、買賣雙方力量平衡的變化,預測後市走向較準確,是各類傳播媒介、電腦實時分析係統應用較多的技術分析手段。

(1)日K線是根據股價(指數)一天的走勢中形成的四個價位即: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繪製而成的。

收盤價高於開盤價時,則開盤價在下收盤價在上,二者之間的長方柱用紅色或空心線繪出,稱之為陽線;其上影線的最高點為最高價,下影線的最低點為最低價。

收盤價低於開盤價時,則開盤價在上收盤價在下,二者之間的長方柱用黑色或實心線繪出,稱之為陰線,其上影線的最高點為最高價,下影線的最低點為最低價。

(2)根據K線的計算周期可將其分為日K線、周K線、月K線、年K線等。

周K線是指以周一的開盤價,周五的收盤價,全周最高價和全周最低價來畫的K線圖。月K線則以一個月的第一個交易日的開盤價,最後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和全月最高價與全月最低價來畫的K線圖,同理可以推得年K線定義。周K線,月K線常用於研判中期行情。對於短線操作者來說,眾多分析軟件提供的5分鍾K線、15分鍾K線、30分鍾K線和60分鍾K線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3)根據開盤價與收盤價的波動範圍,可將K線分為極陰、極陽,小陰、小陽,中陰中陽和大陰、大陽等線型。它們一般的波動範圍(如所示):

不同類型的K線極陰線和極陽線的波動範圍在0.5%左右;

小陰線和小陽線的波動範圍一般在0.6~1.5%;

中陰線和中陽線的波動範圍一般在1.6~3.5%;

大陰線和大陽線的波動範圍在3.6%以上。

2.單一陰陽線判斷法

(1)陽線。

大盤指數及大盤指數係列

1.指數的定義

股票指數即股票價格指數。是由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編製的表明股票行市變動的一種供參考的指示數字。由於股票價格起伏無常,投資者必然麵臨市場價格風險。對於具體某一種股票的價格變化,投資者容易了解,而對於多種股票的價格變化,要逐一了解,既不容易,也不勝其煩。為了適應這種情況和需要,一些金融服務機構就利用自己的業務知識和熟悉市場的優勢,編製出股票價格指數,公開發布,作為市場價格變動的指標。投資者據此就可以檢驗自己投資的效果,並用以預測股票市場的動向。同時,新聞界、公司老板乃至政界領導人等也以此為參考指標,來觀察、預測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形勢。

這種股票指數,也就是表明股票行市變動情況的價格平均數。編製股票指數,通常以某年某月為基礎,以這個基期的股票價格作為100,用以後各時期的股票價格和基期價格比較,計算出升降的百分比,就是該時期的股票指數。投資者根據指數的升降,可以判斷出股票價格的變動趨勢。為了能實時的向投資者反映股市的動向,所有的股市幾乎都是在股價變化的同時即時公布股票價格指數。

計算股票指數,要考慮三個因素:一是抽樣,即在眾多股票中抽取少數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二是加權,按單價或總值加權平均,或不加權平均;三是計算程序,計算算術平均數、幾何平均數,或兼顧價格與總值。

由於上市股票種類繁多,計算全部上市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的工作是艱巨而複雜的,因此人們常常從上市公司中選擇若幹種富有代表性的樣本股票,並計算這些樣本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用以表示整個市場的股票價格總趨勢及漲跌幅度。計算股價平均數或指數時經常考慮以下四點:

(1)樣本股票必須具有典型性、普通性,為此,選擇樣本對應綜合考慮其行業分布、市場影響力、股票等級、適當數量等因素。

(2)計算方法應具有高度的適應性,能對不斷變化的股市行情作出相應的調整或修正,使股票指數或平均數有較好的敏感性。

(3)要有科學的計算依據和手段。計算依據的口徑必須統一,一般均以收盤價為計算依據,但隨著計算頻率的增加,有的以每小時價格甚至更短的時間價格計算。

(4)基期應有較好的均衡性和代表性。

2.指數的計算方法

計算股票指數時,往往把股票指數和股價平均數分開計算。按定義,股票指數即股價平均數。但從兩者對股市的實際作用而言,股價平均數是反映多種股票價格變動的一般水平,通常以算術平均數表示。人們通過對不同的時期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認識多種股票價格變動水平。而股票指數是反映不同時期的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也就是將第一時期的股價平均數作為另一時期股價平均數的基準的百分數。通過股票指數,人們可以了解計算期的股價比基期的股價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由於股票指數是一個相對指標,因此就一個較長的時期來說,股票指數比股價平均數能更為精確地衡量股價的變動。

(1)股價平均數的計算。

股票價格平均數反映一定時點上市股票價格的絕對水平,它可分為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修正的股價平均數、加權股價平均數三類。人們通過對不同時點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看出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及趨勢。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是將樣本股票每日收盤價之和除以樣本數得出的,即: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

(P1+P2+P3+……+Pn)/n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價格平均數――道?瓊斯股價平均數,在1928年10月1日前就是使用簡單算術平均法計算的。

現假設從某一股市采樣的股票為A、B、C、D四種,在某一交易日的收盤價分別為10元、16元、24元和30元,計算該市場股價平均數。將上述數置入公式中,即得:

股價平均數

20(元)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雖然計算較簡便,但它有兩個缺點:一是它未考慮各種樣本股票的權數,從而不能區分重要性不同的樣本股票對股價平均數的不同影響。二是當樣本股票發生股票分割派發紅股、增資等情況時,股價平均數會產生斷層而失去連續性,使時間序列前後的比較發生困難。例如,上述D股票發生以1股分割為3股時,股價勢必從30元下調為10元,這時平均數就不是按上麵計算得出的20元,而是(10+16+24+10)/415(元)。這就是說,由於D股分割技術上的變化,導致股價平均數從20元下跌為15元(這還未考慮其他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顯然不符合平均數作為反映股價變動指標的要求。

(2)修正的股份平均數。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有兩種:

一是除數修正法,又稱道式修正法。這是美國道?瓊斯在1928年創造的一種計算股價平均數的方法。該法的核心是求出一個常數除數,以修正因股票分割、增資、發放紅股等因素造成股價平均數的變化,以保持股份平均數的連續性和可比性。具體作法是以新股價總額除以舊股價平均數,求出新的除數,再以計算期的股價總額除以新除數,這就得出修正的股價平均數。即:

報告期股價總額/新除數在前麵的例子除數是4,經調整後新的除數應是:

新的除數

(10+16+24+10)/20

3,將新的除數代入下列式中,則: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

(10+16+24+10)/3

20(元)得出的平均數與未分割時計算的一樣,股價水平也不會因股票分割而變動。

二是股價修正法。股價修正法就是將股票分割等,變動後的股價還原為變動前的股價,使股價平均數不會因此變動。美國《紐約時報》編製的500種股價平均數就采用股價修正法來計算股價平均數。

(3)加權股價平均數。

加權股價平均數是根據各種樣本股票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加權平均計算的股價平均數,其權數(Q)可以是成交股數、股票總市值、股票發行量等。

3.股票指數的計算

股票指數是反映不同時點上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通常是將報告期的股票價格與基期價格相比,並將兩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數值,即為該報告期的股票指數。股票指數的計算方法有三種:一是相對法,二是綜合法,三是加權法。

(1)相對法。

相對法又稱平均法,就是先計算各樣本股票指數,再加總求總的算術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

股票指數

n個樣本股票指數之和/n英國的《經濟學家》普通股票指數就使用這種計算法。

(2)綜合法。

綜合法是先將樣本股票的基期和報告期價格分別加總,然後相比求出股票指數。即:

股票指數

報告期股價之和/基期股價之和

代入數字得:

股價指數

(8+12+14+18)/(5+8+10+15)

52/38

136.8%

即報告期的股價比基期上升了36.8%。

從平均法和綜合法計算股票指數來看,兩者都未考慮到由各種采樣股票的發行量和交易量的不相同,而對整個股市股價的影響也不一樣等因素,因此,計算出來的指數亦不夠準確。為使股票指數計算精確,則需要加入權數,這個權數可以是交易量,亦可以是發行量。

(3)加權法。

加權股票指數是根據各期樣本股票的相對重要性予以加權,其權數可以是成交股數、股票發行量等。按時間劃分,權數可以是基期權數,也可以是報告期權數。以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拉斯拜爾指數;以報告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派許指數。

拉斯拜爾指數偏重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而派許指數則偏重報告期的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目前世界上大多數股票指數都是派許指數。

4.股票指數與投資收益

股票指數是指數投資組合市值的正比例函數,其漲跌幅度是這一投資組合的收益率。但在股票指數的計算中,並未將股票的交易成本扣除,故投資者的實際收益將小於股票指數的漲跌幅度,股票指數的漲跌幅度是指數投資組合的最大投資收益率。

股市裏經常流傳的一句格言,叫做牛賺熊賠,就是說牛市中股民盈利、在熊市中虧損,但如果把所有投資者作為一個投資整體來分析,牛市中股民未必能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