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那兩個最愛你的人的生日(1 / 1)

女人,知道嗎?無論現在、從前抑或是以後,這個世界上最愛你的人有且隻會有兩個:一個娶了你的媽媽,一個嫁給了你爸爸。而你和這兩個人的實質聯係,可以說起始在一個叫作“生日”的時間節點。正如佛經上所說:“親生之子,懷之十月,身為重病,臨生之日,母危父怖。”沒錯,那一天是誕生日,你呱呱落地來到了這個世界;那一天是母難日,那個最愛你的人之一在鬼門關裏走了一遭;那一天是父憂日,另一個最愛你的人經受了平生最令他懼怕憂心的事情。

正是因為這樣,生日讓你和這兩個人之間有了更為複雜的關聯,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日的重心與主體也將隨之變化,背後承載的歡欣與沉重讓你對生日越發的正視和重視。有那麼一天,你會突覺“生日”這個詞所代表的已不僅僅是紀念日那麼簡單,其間的意義在於那是一種對生命的覺知,也是這世間對愛與孝的一種深度詮釋與表達。

在你還是孩子的時候,生日的重心和主體是你,每一年都會成為家庭大事。你念著盼著數著日子期待它的到來,那兩個最愛你的人總會花盡心思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一年又一年,在燭光裏的歡聲笑語中,生命就這樣逐漸茁壯和殷實。

後來你長大了,有了更多東西吸引你的注意,這個日子依然重要,但已不會像小時候那樣“大動幹戈”。生日的重心和主體開始模糊,生命的高峰和拐點在這時開始顯現和交錯。

再後來,讀到這樣的詩句時你會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麵,“今生今世,我最忘情地哭有兩次;一次,在我生命的開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終;第一次,我不會記得,是聽你說的;第二次,你不會曉得,我說也沒用。”那一刻你知道意識到了什麼,或者說你更深刻地覺知到了某樣東西,生日的重心和主體偏移和轉移到了那兩個最愛你的人身上,最後生日還逐漸有了更為匹配的代名詞——壽宴,你看到了生命消失殆盡的跡象。

最後這個階段出現的時間或早或晚。對於早的人,很高興你是幸福的;而對於晚的人,我隻希望你能夠珍惜和把握。孔子有雲:“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不知道看到這裏的你,是否記得那兩個最愛你的人的確切年齡和生辰?但是時有這樣的報道:隨機采訪一些人,問他們父母的年齡,能答出者十之二三。父母之年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年事已高,身弱體衰,而再進一層,不知何時就會突然離去,撒手人寰,這是“父母之年,不可不知”的關鍵。而在這之後緊接一句“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所以喜,是因那兩個最愛你的人享有高壽而喜;之所以懼,是因為憂他們於世很可能已時日無多,“子欲孝而親不待”。

生命由開始走向終結,其實本是一個客觀規律,由生日一個刻度一個刻度地記錄。這個過程無情殘酷,無法改變和扭轉,因而由此帶來的錯失與遺憾無疑具有更大的殺傷力。對於日漸垂暮的那兩個最愛你的人來說,能否錦衣玉食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他們的關愛。生日於此,記住已不是目的,記於心更要付之以行動。盡孝於此,的確有很多種方式,但生日卻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即便是一個小小的禮物,一聲簡單的問候,足矣。

女人心經

這個世界上,錯過的事情有很多,遺憾的事情也不少。有些錯過無傷大雅,有些遺憾無關痛癢,但也有些錯過注定痛徹心扉,有些遺憾必然會抱憾終身。對於前者你可以事後學會淡然和釋然,但對於後者最好不要讓它發生,連機會都不要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