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轟動紐約市的“雙槍殺手” 科洛雷被捕了。
這是1931年讓紐約市警察局最振奮的消息。因為他們經過了幾個星期的圍剿,終於抓住了這個狡猾而又凶狠的家夥。
人們還記得,這其中最慘烈的一次戰鬥是在5月7日。150名警察與偵探包圍了科洛雷的藏匿地點——頂樓。他們在四周的建築物上架起了機關槍,然後在屋頂上砸開了一個洞,投入催淚瓦斯,打算將他逼出來。
但是,這個狡猾的家夥,並沒有因為警察的重武力而妥協,而是頑固地與警方僵持了一個多小時,這幢原本優美清靜的紐約高級住宅響起了“噠、噠、噠”的槍聲。“警察克星”科洛雷利用一張堆滿雜物的大沙發做掩護,隱蔽其後與警方對射。很多市民按捺不住內心的好奇,走上街頭去參觀這場前所未有的激烈的槍戰。
科洛雷終於不敵就擒,紐約市警察局局長馬洛裏召開記者會,他在發言中表示:這個惡徒是紐約有史以來最沒有人性的罪犯, “他喜怒無常,動輒開槍殺人”,他殺人時甚至“連眼睛都不眨一眨”,局長情緒激動地說,可見這個案件對於整個警察局的影響力。
可是,麵對局長這樣的評價,科洛雷是怎麼看的呢?“我是被冤枉的,他們誤解了我的本意……在我外衣裏麵隱藏的是一顆疲憊的心、一顆善良的心、一顆不會傷害任何人的心。”這是他在一封公開信裏寫的對於自己的評價,而在他寫這封信的時候,槍戰正在進行,他的槍口對準了一個又一個人,一個又一個警察在他的麵前倒下去了。按照他的解釋,這就是他所謂的“在我外衣裏麵隱藏的是一顆疲憊的心,一顆善良的心,一顆不會傷害任何人的心”所指使他做出來的吧?
善惡終有報,這個惡徒終於獲得了他應有的懲罰。可是即使是在行刑的最後關頭,他仍然沒有“這是我殺人的代價”這樣的覺悟,而是一直堅稱自己是無辜的,是人們把他逼上了絕路,而他自己在所有的行為裏都是“最純潔的,沒有任何錯誤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像科洛雷這樣的人並不少見。很多黑社會的頭目在被捕後都會說:“我是在為社會做貢獻,是人們誤解了我。”同樣的,在監獄裏,很多人認為自己並不是壞蛋,而是“好人”,是因為“人們的誤解”才使得他們有那麼“悲慘”的結局。
所以,假如連這些犯過重大錯誤的人都不肯輕易地承認自己的錯誤,而是在屢屢的為自己找借口開脫,用抱怨的口吻訴說“命運的不公平”的話,我們平常人又怎麼會輕易地放下對別人的抱怨,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呢?
人類的慣性就是將錯誤推給別人:工作不順利,會抱怨運氣不好;經驗夠了,卻沒有升職,會抱怨老板的“不識貨”;與同事競爭太激烈,會抱怨公司的生存環境太殘酷……生活也不是很順利,要經受挫折和失敗的洗禮,還要忍受貧窮;有的人可能會有先天的疾病,也有的人是在後來不堪生活的折磨而給自己積攢下了一身病……可是,這其中的原因,我們都不會習慣於從自己身上發掘,而是一直在抱怨別人,抱怨命運。
抱怨是這世界上最沒有用的語言,它不會幫你解決任何問題,反而會加重你的心理負擔。越是抱怨,就越會覺得自己不幸。因為抱怨本身,就是對不幸的一種召喚:我們在抱怨的時候,常常需要找一個傾訴的對象,而這個人必須是跟我們有某種利益關係的,能夠達成共識的,這樣,我們的抱怨情緒會很快地傳染給他。而其實,就在我們抱怨的同時,還有一個無形的聽眾,那就是我們的大腦。當大腦聽到了不幸的消息以後,直接反映出來的不再是積極的信息,而是消極的、悲觀的,這樣的情緒指引著我們的行動,無疑會讓我們從一個不幸的漩渦卷入另一個不幸的漩渦。
抱怨並不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任何的益處,相反的,我們還要因為抱怨付出慘重的代價。所以,為了能夠遠離不幸,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我們必須遠離抱怨。可是,怎樣才能遠離抱怨,構建一個“不抱怨的世界”呢?
一般說來,我們的行為都是依靠內心來指引的,內心期待什麼,就會獲得什麼。如果內心期待的是積極的、樂觀的、美好的,那麼我們的生活裏就會減少了許多陰暗、悲觀與失望。而這些負麵情緒的逐漸減少,就會增加生命的希望,給人們的生活帶來陽光。
抱怨源自不知足。很多人抱怨,都是因為心理找不到平衡,自己想擁有的沒有得到。可是,如果我們隻看重自己已經擁有的,珍惜已經存在的,減少貪欲,在麵對不公平的時候,能夠給予別人多一些諒解和寬容,那麼就不會有那麼多值得抱怨的理由了……
當然,構建“不抱怨的世界”的方法還有很多,隻要我們運用“不抱怨的智慧”,開啟“不抱怨的人生”,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遠離抱怨的陰暗,走向希望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