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命要獲得長,全靠經絡養(1 / 1)

序:命要獲得長,全靠經絡養

扁鵲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有一次,他路過齊國,見到了齊國的國君齊桓侯。他看齊桓侯的氣色不好,就斷定他已經生病了,且病在腠理。桓侯不以為然,於是扁鵲走了。過了五天,扁鵲又來見齊桓侯,觀察之後說:“你的病到了血脈,不治會加重的。”桓侯仍然不聽。再過五天,扁鵲又來見齊桓侯,經過細致的觀察後說:“你的病已進入腸胃,再不治,就沒救了!”齊桓侯聽了很生氣,當然也沒有理睬扁鵲的話。等到扁鵲第四次來見桓侯,他隻瞥了一眼,就慌忙跑開了。齊桓侯派人詢問緣由。扁鵲說:“病在膚表,用湯熨可以治好;病進入血脈,用針灸可以治好;病到了腸胃,用酒劑也能治愈。如今齊桓侯的病已經深入骨髓,再也沒法治了,我隻好躲開。”果真,幾天後,齊桓公真的撒手人寰了。

這個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很多人也被扁鵲的醫術所折服。那現在我們不禁要問,扁鵲是如何斷定齊桓公的病發展到什麼程度的?難道他真的有傳說中的“透視眼”可以一眼看透人的五髒六腑嗎?扁鵲是個神醫不假,說明他醫術高超,但他絕不是神仙,又怎麼能看透人的五髒六腑、預知人的生死呢?那他到底是憑什麼來預測齊桓公的病情的呢?

是經絡!經絡是人體的醫魂,人體的一切疾病都是可以從經絡上反映出來的,扁鵲正是深諳了經絡的奧妙,才會斷“病”如神的。

說起經絡,我們還要從《黃帝內經》說起,在這部東方的“人體健康聖經”中,對人體經絡的作用做出了高度的評價,認為人生下來、活下去、生病、治病的關鍵都是經絡,經絡可以“決生死,治百病”。書中不僅具體講述了每條經在人體上的循行,還闡明了經絡與五髒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的關係,認為經絡聯係了全身,把人體各部分聯係起來,變成一個奧妙無窮的活生生的整體。

由此,《黃帝內經》開辟了中醫養生的一個新領域——經絡養生。作為經絡學說的第一位實踐者,黃帝非常注重用經絡按摩法來保養身體,所以他最終活到了120多歲,而他的子孫也都是壽高百歲。這也應該是最早的經絡養生例證了。

東漢“醫聖”張仲景在《黃帝內經》的基礎上發展了經絡學說,他認為人所生的病是通過一條叫“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這樣的通路從體外向體內傳輸的,根據疾病所屬的經絡不同,要用不同的方法治療。這與扁鵲為齊桓公看病的醫理不謀而合。

經絡是人體的活地圖,經絡是五髒六腑的鏡子,一切疾病產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身體裏有關經絡失控了,堵塞了,所以當你通過刺激經絡,把堵塞的地方疏通了,氣血在體內流通順暢了,人的一切疾病也就以不藥而愈了。

人的身體就如汽車一樣,需要定時維修,而敲經絡就是最好的維修。患慢性病,同樣也可以長壽活到百歲的人,都是全身各個器官的同步慢慢衰老,病死的人都是因為身體的某個器官不能正常工作了。隻要一個器官衰竭,其他器官再好也沒用。真正全身各個器官都同時嚴重有病的人很少。就如養生的“木桶理論”所說,我們壽命的長短就好象木桶盛水的多少,不是取決於最長的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有了某種慢性病,就告訴你身體的弱點在哪裏,隻要我們每天敲與它對應的經絡,慢慢拉長這個器官為你服務的時間,自然就能長壽。

現在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使很多人忽視了身體的“維修”,小病一扛就過去了,大病找醫生就行了。我們要知道,雖然現代醫學技術很發達,但我們也不能把醫生24小時都帶在身邊,身體不舒服了醫生也不能馬上就為你手到病除,況且現在這個時代,醫療費用非常昂貴,小病幾百塊,大病就要幾萬,一般的家庭是承擔不起的。所以我們有必要掌握一些運用經絡、穴位來自我保健和預防疾病的方法,這樣也就等於有了個隨身攜帶的“保健醫生”,既方便又省時省錢。

經絡的作用不僅是治已經發生的疾病,更重要的是可以治“未病”,也就是養生保健。在你身體將要發病或者剛剛發病,還沒有引起你注意時,往往可以從穴位和經脈上反應出來一些初期症狀。這時刺激經絡,身體的各種自我調整係統就能夠被激發,激活後就能自我恢複平衡。

什麼是健康?健康就是人身體的每個部分都能夠正常的工作,像親人一樣在生活中嗬護相依。在如此的團結和平衡下,身體怎麼會不健康快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