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位於“B”之前,這是一種排列序號,也是前大於後的價值。但是,比爾·蓋茨卻無視這種傳統的規定,專注於自己追求的夢想。
在比爾·蓋茨讀中學的時候,他接到全國最大的國防用品合同商TRW公司的電話,要他南下麵試。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比爾·蓋茨征求了學校的同意,參加三個月的“臨時工作”。
三個月後,比爾·蓋茨回到學校。他補上三個月中落下的功課,並參加期末考試。對他來說,電腦當然不在話下,他毫不擔心。其他功課他也很快趕上了。如果他的電腦課老師隻給了他一個“B”,原因當然不在於他考試成績不佳——他考了第一名——而是他從不去聽這門課,在“學習態度”這條標準中被扣了分。
但比爾·蓋茨並沒有抱怨什麼,而是接受了這種不公平的現實,並把這種得失置之度外,集中精力作數據的編碼工作,他成了名副其實的電腦程序員,具備了編程的堅實基礎和豐富經驗,最終成就了自己響譽全球的事業。
生活是不公平的。這著實讓人不愉快,但確是實情。我們許多人所犯的一個錯誤便是為了自己、或為他人感到遺憾,認為生活應該是公平的,或者終有一天會是公平的。其實不然,現在不是,將來也不會。
承認生活並不公平這一事實的一個好處便是它激勵我們去盡己所能,而不再自我感傷。我們知道讓每件事情完美並不是“生活的使命”,而是我們自己對生活的挑戰。承認這一事實也會讓我們不再為他人遺憾,因為我們可以從中領悟到每個人都被分與一副不同的牌;每個人在成長、麵對現實、做種種決定的過程中都有各自不同的能力和難題,每個人都有感到成了犧牲品或遭不公正對待的時候。
承認生活並不公平這一事實並不意味我們不必盡己所能去改善生活,去改變整個世界;恰恰相反,它正表明我們應該這樣做。當我們沒有意識到或不承認生活並不公平時,我們往往憐憫他人也憐憫自己,而憐憫自然是一種於事無補的失敗主義的情緒,它隻能令人感覺比現在更糟。但當我們真正意識到生活並不公平時,我們會對他人也對自己懷有同情,而同情是一種由衷的情感,所到之處都會散發出充滿愛意的仁慈。當你發現自己在思考世界上的種種不公正時,可要提醒自己這一基本的事實。你或許會驚奇地發現它會將你從自我憐憫中拉出來,采取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行動。
總之,我們承認生活是不平等的客觀事實,並不意味著一切消極的開始,正因為我們接受了這個事實,我們才能放平心態,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