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銀行效益與風險防範評估(1 / 2)

一、銀行效益評估

(1)貸款收益。該筆貸款執行利率為基準利率上浮15%,其實際利率水平為8.28%,根據內部資金轉移價格標準3.24%計算,則貸款平均利潤率為5.04%,每年的貸款收益額為4000×5.04%=201.6(萬元)。

(2)銀行其他效益分析。該筆貸款投放後,該院將與我行展開全麵合作,雙方在代發工資、網上銀行、POS轉賬、銀行承兌彙票結算等領域將逐步進行深層次合作。同時,大力支持綜合病房樓建設,將對推動A市及B市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並有效提升我行社會知名度和聲譽度,必將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

二、風險防範評估

(一)市場風險評價

根據對A市人民醫院各項收支預測情況的分析,醫院收支變動對該項目影響較大,是決定該項目是否可行、能否按時償還我行貸款的關鍵因素。因此,該院業務發展市場前景直接決定我行貸款的風險度。一方麵,從宏觀政策麵分析,醫療衛生事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以及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都需要醫療事業快速超前發展。從A市醫療服務市場分析,醫療衛生業蘊藏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另一方麵,從A市人民醫院自身發展潛力分析,該院1994年被省衛生廳確認為二級甲等醫院,在A市各醫療機構中處於龍頭地位,區域競爭優勢較為明顯,輻射人口眾多,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巨大的醫療市場,為該院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因此,A市人民醫院具有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各項收入穩定增長的空間較大。

(二)政策風險評價

“以藥養醫”模式相關改革政策出台將給我行貸款帶來風險。群眾看病難、看病貴是國家醫療衛生體製改革需解決的重大問題。而轉變目前醫院普遍存在的“以藥養醫”經營模式已被各方作為破題的重要舉措之一。這一政策調整引發的醫院收入結構調整必將對我行貸款帶來一定風險。對於如何轉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與衛生部等部門有不同的觀點。前者提出“全麵推行醫、藥分開”;衛生部則主張通過機製改革解決此問題,即“調整醫療收費價格,完善醫療機構經濟補償機製和藥品價格管理機製,引導醫生根據患者病情合理用藥,從源頭上抑製醫藥費用過快增長,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從目前看,實行“醫、藥分開”的難度較大,而現行的藥品價格管理機製改革正在不斷推進並起到了一定效果。因此,衛生部的觀點目前尚處於主導地位。同時,由於藥品市場處於買方市場,醫院采取集中采購方式購買藥品,降價措施的實施主要會擠壓藥品上遊和中間環節的利潤空間,對於醫院本身的影響相對較小。因此,此類改革措施的實施不會對我行貸款帶來較大影響。

同時,對於“醫、藥分開”改革措施,現尚未有具體的改革內容與實現形式。但較為明確的是,政府必然要加大醫療衛生事業投入,彌補“醫、藥分開”引起的醫院運營資金不足問題,且不會因改革而不顧醫院原有債務,造成銀行資金大量損失。

(三)內部管理風險評價

醫院現任管理團隊管理能力較強,整體業務具備較強發展後勁。該院領導層具有較高的政策理論水平、組織領導能力及專業技術水平,近年來,通過加強業務建設、實施科技興院與人才戰略、加大醫療設施投入、強化內部製度建設等係列有效措施,實現了醫院快速發展。至2007年4月末,已實現各項收入3776萬元,同比增長735萬元,增幅達24.17%;收支結餘643萬元,同比增長626萬元。綜上,該院目前內部管理狀況良好,發展軌跡呈近三年來最佳態勢,整體前景預期較好,內部管理相關風險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