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臨潼鄉村。
成片的麥地一望無際,沉甸甸的麥穗壓得麥杆彎著腰身,歐陽家的佃農就等著再過兩天就收割。
驪山腳下的莊子,各院紅通通看著喜慶的石榴掛在長滿碧綠葉子的石榴樹上,來往的下人臉上都帶著笑容。
丁府的洪氏今個從長安來了,還帶了兩個四、五歲的小曾孫。
洪氏奉了丁老郡公的令來接丁氏回丁家住幾天,開口便道:“爹想你想得緊,都流眼淚了。”
丁氏嚇了一跳,慌道:“爹爹是不是身子不適?”想讓丁老郡公那樣的人哭,簡直比登天還難呢。
洪氏見丁氏臉色蒼白嚇壞了,也不好隱瞞了,揮手讓兩個小曾孫跟著歐陽錦風去外頭玩,這才麵帶尷尬的道:“爹在你這莊子裏住了幾天,回去後吃不下府裏的飯,開始還能忍得,這幾天竟是哭鬧起來,當著下人的麵說我與你大哥不孝順,沒找著會做飯的廚子,說你孝順,要你帶著錦華回府去陪他。”
丁氏伸手拍拍胸口,籲了一口氣,恍然大悟道:“原來爹不是想我,是想我的錦華做的吃食。”
洪氏唯有道:“老小老小。爹如今就跟小童一般,整天想著吃一口好的,活得舒服些。”
丁氏年青的時候,回娘家的次數多,後來守寡,就不怎麼回去了,更別提住幾天,想想方道:“錦業爹即將大婚,我正好要去長安。”
洪氏笑道:“錦業爹的婚事是大喜事,真是恭喜你們家。”
丁氏喜不自禁,卻又低聲道:“錦業爹這回終於得了門好親事,就是大婚有些急。”她再樂觀也是怕外人對歐陽躍的婚事指指點點,特別是大婚辦得這麼急,怕事後冷家氣惱。
洪氏忙道:“你們家的情況別人不知道,我還不知道嗎。錦業中了進士就要去外地做官。錦業爹的親事若是拖在明年,錦業還得從外地趕回來。錦業爹這麼急著大婚,是為了不折騰錦業來回跑。”
丁氏點頭道:“嫂子,要是人人都能像你這樣明理就好了。”
“別管外人的想法,主要是冷家。”洪氏說起冷太傅家,都覺得歐陽躍能跟冷家嫡女定親事不可思議。
歐陽錦華在一旁見丁氏眉頭緊蹙,便道:“奶奶,大伯上次回來,我聽他的口氣,冷姨同意此事,冷太傅很寵愛冷姨,肯定不會生氣。”
“冷太傅疼女兒是長安城出了名的。”洪氏笑道:“隻要錦業爹哄好了冷小姐,冷小姐不計較就行。”
丁氏放下心事,笑道:“不如我與錦華去你家裏小住兩日,而後把爹接到我那裏住到冬天,讓你家廚子跟著,有這麼多天,再笨也該學會弄爹愛吃飯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