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前方吃緊後方緊吃”,家庭財務漏洞讓人慌(1)(2 / 3)

(2)“不當”儲蓄

一樣的存款要獲得不一樣的收益,存款的技巧很重要。有的家庭由於缺乏儲蓄存款的知識,不懂得存款的技巧,使存款利息收入大為減少。比如:如果你想存活期或定活兩便,那還不如存定期3個月,並約定自動轉存。這種存法安全方便,利息又高。因為定活兩便存款支取時,利率按定期一年內同檔期限打六折計算。這樣,定活兩便存款即使存夠一年,按一年利率打六折也低於定期3個月。

4過度和不當消費

“過度”與“不當”的消費也會讓家庭資產流失。所以,花錢買的是什麼,一定要想清楚。過度和不當消費又可分為以下幾方麵:

(1)“情緒化”消費或“衝動性”消費

例如,看到打折商品就興奮不已,在商場裏泡上半天,拎出一大包便宜的商品,看似得了便宜,實際上買了很多並不需要、或者暫時不需要的東西,純屬額外開支。特別是在對大件消費品上,比如樓盤、汽車、高檔家電的一時衝動,往往還會“過度”消費,這樣不僅造成家庭財政的沉重負擔,而且會導致家庭資產的隱性流失。

(2)“炫耀”消費

指為了“麵子”而不是需求的消費。在消費上總喜歡跟別人較勁,人家能花的我也要花,不論有沒有必要。

(3)愚昧消費

尤其是在農村,這樣的愚昧消費情況更為嚴重。一些人為了盼發財、保平安、求升官,也不惜花費大量的錢財,去抽簽算卦,去燒香拜佛,做道場,請神漢巫婆,修墳墓,建廟宇,如此等等。辛辛苦苦賺的錢,就這樣在愚昧消費中流失了。另外,還有其他的所謂“賭氣”消費、“畸形”消費、“超前”消費、“節日”消費,等等。

5理財觀念薄弱

目前,有些家庭對於理財還未樹立正確的觀念,也不注意各種細微的節約,例如使用信用卡時造成透支,且又不能及時還清,結果必須支付高於存款利息十幾倍的循環利息,日積月累下來,債務隻會如雪球般越滾越大。家庭資產的流失在很多時候都是隱性的,對錢財一定要善於監控管理,節約不必要的支出,不斷地強化理財觀,讓資金穩定成長,才不會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積蓄錢財、脫貧致富的好機會!

以上幾個方麵是家庭資產流失的“重災區”,而且具有相當大的普遍性。

家庭資產流失很多時候都不顯山露水,但隻要稍一放鬆就可能造成家庭資產的流失,要不斷地強化理財意識才能成功積累財富。

家庭理財也有“堰塞湖”,避災很重要

“堰塞湖”一詞曾經頻頻出現在關於汶川地震的報道中,堰塞湖一旦決口會對下遊形成洪峰,處置不當會引發重大災害。由此我們也想到了家庭理財中的“堰塞湖”現象。

1家庭理財中的第一個“堰塞湖”就是盲目投資。

有個年輕人,曾經意氣風華,精神十足,最近,突然變得精神委靡。原來他深受盲目炒股之害,看到別人炒股都發了財,便傾其所有,按照“什麼便宜買什麼”的原則買了一隻低價的ST股票。當時他連這隻股票是什麼行業、業績如何均一無所知,甚至連ST到底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結果不足半年,股價已經跌去了60%。

其實,這個年輕人的教訓也給了我們警示。首先要有避災意識,衝動是家庭理財最大的魔鬼,不要認為別人都賺錢,自己也一定能賺錢,投資之前一定要慎重。有投資大師說,買入股票能和賣出股票一樣仔細斟酌的話,賠錢的概率會下降很多。其次,已經發生災害之後,事實上已經形成了“堰塞湖”,坐在家裏等待隻有死路一條,應當怎麼辦?最好的辦法就是和救災人員處理“堰塞湖”一樣盡快導流,也就是在專業人員的指點下,把手裏的不良股票進行分流或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