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金融業開放步伐的加快,沉寂了近七八年之久的期貨市場,又開始呈現勃勃生機……散發出誘人的魅力。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2004年,商品期貨的新品種,燃料油、棉花等終於衝破了長期禁錮的牢籠,在投機者麵前閃亮登場。最近,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等金融衍生品的呼聲也一浪高於一浪,似乎呼之欲出。

盼望已久的期貨的春天也許真的要來了!

作為一個與國內期貨市場生死與共多年,經曆過異常艱難歲月的期貨操盤手,我的內心無疑充滿激動和興奮。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為了這一天的到來,我等待了多久,付出了多少令常人難以想象的慘痛代價啊!

與此同時,國內各大報紙、雜誌也不甘示弱、捷足先登,頻頻推出期貨交易暴富的神話。說浙江的某先生投入5萬元,很快就賺到了2000萬元,後來又變成1.8億元。南京的一位投資者也是用很少的一點錢,短時間內在期貨市場掙了成百上千萬。期貨交易的誘惑力被誇大到無以複加的地步,簡直令人難以抵擋。

麵對這樣可笑的傳說、神話,作為一個有著十多年交易經驗的期貨炒手,我無言以對。我的懷疑、不信,並非吃不著葡萄說它酸,1995年2月23日,我在上海國債期貨327的交易中,一夜之間賺了690多萬元,我也曾經親自創造過類似的暴富神話。

往事如夢,卻依然曆曆在目。

這一切是真實的嗎?十年前確確實實曾經發生在我身上,是真實的。然而,從另外的意義上說,這一切又是不真實的。短暫的成功就像天上的流星,耀眼、明亮的光芒,美則美矣,卻轉瞬即逝;或者像春季的櫻花,姹紫嫣紅的色彩,驚人淒豔的美麗,一場大雨過後,“零落成泥碾作塵”,徒然令人感傷、歎息!

企圖一夜暴富,投機者往往是在自找麻煩,甚至是自掘墳墓。

20世紀初,美國的投機大師傑西·裏費默有一句話,我認為是對這種現象最貼切的描述:

“這種事與其說是由於心切而被蒙住雙眼的貪婪,還不如說是由於不願動腦筋而被捆綁住的希望。”

令人遺憾的是,相信這種神話故事的人,並非全是無知大眾。我的一位同學,一位人民大學金融方麵的博士,有一天興衝衝地跑來找我,向我了解期貨交易上的一些問題。他對一位朋友的說法深信不疑,那位朋友告訴他,2003年,他在期貨市場投入300萬,結果賺了1.5億。

麵對這種充滿希望的目光,我又不忍心迎頭澆上一盆冷水,隻有苦笑。我能說什麼……我隻能說我沒有能力創造這樣的奇跡。

回憶十多年以前,我不也是抱著這樣的希望、目標,投身於股票、期貨交易的嗎?帶著過分的自負和對自己會有好運的愚蠢偏見,憑著一點粗陋的市場知識,興致勃勃地加入這一場賭博,結果是什麼呢?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期貨交易是一個危險的遊戲。

十年期貨交易經曆中,我接觸了大小數百名投機者,真正從這個遊戲中賺到大量金錢並且瀟灑出局的高手微乎其微,我有幸親眼目睹的僅有一位。95%以上的投機者難以擺脫失敗的命運,成為市場波動的犧牲品,這很殘酷,卻是事實。所以,關於期貨遊戲,最好的忠告還是那句老話:在開始之前就停止行動。每一個想一試身手的新手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