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龍頭股破位--主動買套龍頭股是股市中的領袖和旗幟。一葉知秋,以觀察龍頭股的走勢決定買點是股民劉某的一個絕招。當初入市時,他像那些認真的股民一樣,劃線作圖,人辛辛苦苦,錢賠了數千。兩市500多隻股票,各種資料堆積如山,什麼收益、淨資產、利潤、股本,就算你是台電腦也未必記得清。那麼能不能從中找出一隻能反映大盤走勢的代表股呢?蒼天不負苦心人,他終於發現了一個秘密,那就是在這些股票中,陸家嘴最典型。每當陸家嘴跌回20元大關時,滬股已接近底部,而當陸家嘴跌破18時,滬股不久就會發生反彈。而當陸家嘴突破30元時,則預示著滬股即將見頂回落。1995年初,陸家嘴跌到20元以下,滬股進入低位調整,在2月7日陸家嘴創16.63元當年新低時,滬股也創了1995年524點的新低。3月,陸家嘴重返20元大關,滬股也爬上600點大關。可以說,陸家嘴是整個滬市縮影,在滬市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與其研究那麼多股票,不如看陸家嘴表現而行事。為此,他為自己定了兩個買點:陸家嘴破20元進貨50%;陸家嘴破18元,全資打進。1995年2月,當陸家嘴跌至17元左右時,他的5萬現金全換成了籌碼。當5月19日陸家嘴登上30元大關時,他立即拋空所有籌碼。好像要驗證他的結論似的,陸家嘴在躍上30元之後的第三天,滬股便跳空暴跌。而他卻成了本證券部唯一一股沒套的股民。據統計,在1995年的前9個月裏,陸家嘴股價在20元以下有21個交易日,在18元以下僅有15個交易日,最低價為16.49元,最高價為33元。以陸家嘴的股價劃分風險區和安全區,設定買賣點,便是劉某的獨家發明專利.
(3)下箱沿破位--主動買套無論上漲或下跌,股指總會在一定的範圍內上下波動,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股票箱。從理論上講,股指逼近下箱底時,則可能向下突破,此時應拋籌做空。而從股市實踐看卻並不盡然。股指臨近下箱體時往往反彈在即,此時反而是進貨良機,尤其是經過上下幾番震蕩,股指仍不能有效突破,則此股票箱更加牢靠,在下箱沿進貨也更為保險。至於股票箱的劃法,較流行的有以下三種:一是股指劃分法。即以目前股指為中軸,上下各拓寬100點。如滬市處700點左右,則600~800點為一股票箱。二是日期劃分法。以季或以月計算,若以月計算,則1995年9月最低和最高指數分別為699點和792點,此為9月股票箱。還有一種階段股票箱,以股指震幅為參數。如5·18行情前後,滬股最低和最高指數分別為560點和927點。從實際運行效果看,階段性劃法偶然因素多,容易失真,而日期性劃分則略嫌呆板,較準確的為第一種股指劃分。但也不必過於拘泥。比如1997年初滬股,若無大利空則重返855點箱底的可能性不大,那麼可根據實際情況上下各收縮50點,即在900~1000點之間,下沿吃進上沿拋,靈活掌握運用,也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由於股指下到低位後,風險已經釋放,加之成本低,反彈空間大,股票投資價值大大提高。故在低位主動買套是股市盈利的一個重要手段。
尋找突破的缺口缺口是股市中常見的一種反常現象。說它常見,在大盤運行中,每年都會出現一些大大小小的跳空缺口,敞開幾個點的小缺口不論,幾十點甚至上百點的大缺口幾乎每年都可見到幾次,至於個股產生的形態各異的缺口就更是多如牛毛了。說它反常,是因為它的出現脫離了股市或股票的連貫性,破壞了股市或股票原有的正常軌跡,打破了股市的相對平衡,使股市運行由連續式變為跳躍式。缺口出現的原因,一般為突發性利多或利空消息刺激所致,在大量的買單或賣單的強力作用下,股指或股價脫離原有的形態產生的一種飛躍。簡單地說,缺口,就是在兩個相鄰的交易日之間,股指或股價脫節而產生的真空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