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股票的發行與上市(3)(1 / 3)

(2)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又稱金融政策,指政府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通過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的管理來調節信貸和利率,從而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貨幣政策按運作方向可分為:緊的貨幣政策和鬆的貨幣政策。緊的貨幣政策指減少貨幣供應量,提高利率,加強信貸控製;鬆的貨幣政策,指增加貨幣供應量,降低利率,放鬆信貸控製。在運作方法上,一般采取“逆周期”的方法,在經濟衰退時采取擴張性貨幣政策,在經濟過熱時采取緊縮性政策。總體而言,鬆的貨幣政策使得證券價格上揚,緊的貨幣政策使得證券價格下跌。具體表現為:

(1)鬆的貨幣政策為企業生產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利潤上升,從而股價上升。

(2)鬆的貨幣政策使社會總需求增大,刺激生產發展;同時居民收人得到提高,因而增加對證券投資的需求。

(3)銀行利率隨貨幣供應量的增加而下降,部分資金從銀行轉移出來流向證券市場,擴大證券市場的需求;同時利率下降還提高了證券的吸引力,二者均使股價上升;反之亦然。

(3)個人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國家為實現宏觀調控總目標和總任務在分配方麵所製定的原則和方針。收入政策對股市的影響有短期和長期之分。短期,主要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傳導對證券市場產生影響;長期,主要是收入分配格局的變化對證券市場產生影響。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和完善,收入分配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農民收入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增加,企業留利增加,從而導致了民間金融資產大幅度增加,並具相當規模。由於社會積累資金向民眾傾斜,向社會分散,需借助證券市場來實現資金的最佳利用。因此,我國新的分配格局,已形成對證券市場發展的現實和潛在動力。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經濟體製的完善,證券市場的規範與有關問題的妥善解決,其潛在影響力最終將得以實現。

(4)國債政策。國債作為彌補財政赤字的主要手段,本身也是證券市場的投資工具之一,其發行量、期限、利率、流動性等都直接影響股票市場。從供需角度看,國債發行增加了證券供應,減少了市場貨幣資金量,對股價有負麵影響;從利率水平看,其利率越高,對投資者的吸引力越大,從而減少了投資於股市的資金,導致股價下跌。

三.國家對股市的政策

中國股市作為一個新興市場,非理性的投資行為時常發生,遊戲規則也須完善。國家對股市采取了多種調控方式,避免股市大起大落。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股市“惟政策馬首是瞻”的特點較為突出,其運行軌跡時常被扭曲或修正,故常有“政策底”、“政策頂”之說(這些說法有其道理,但“政策底”及“政策頂”在不同時期和背景下量度標準是不同的)。政策作一種外力,背倚國家後盾,其效用為股市內在張力所無法抗衡。

我們看到,在股市高漲時,投資者熱情有加,追漲者如“過江之鯽”,這就出現超買再超買的場麵;而在股市低迷時,殺跌者爭相出局,恐慌氣氛彌漫,股票猶如燙手山芋,技術指標超賣鈍化,技術派人士大跌眼鏡。可以說,此時技術分析隻是擺設和自我麻醉,並無多少實際意義,僅憑股市內力已難以轉勢,惟有依靠外力。如1999年“5.18”行情得到國家政策首肯和支持,被定性為“恢複性”行情,從而確定一輪牛市。

國家一直不希望股市低迷。1994年,滬深股市屢創新低,市場充斥悲觀絕望情緒。當時專家對中國股市的合理投資點域進行爭論,其中一種典型觀點認為中國股市盈率應向國際成熟股市看齊。並以上海股市指數為例,認為上證綜合指數在2000多點比較合理。從現在的角度看,這種觀點未免草率和偏頗。國家希望證券市場健康發展,保護投資者所存的一點熱情。在1994年3月和7月,管理層宣布“四不政策”和“三大利好”,直接引發當年兩次行情的啟動。此後,每每股市處於低迷階段,管理層均有調控舉措,推出利好方案。在促進經濟發展,擴大內需的政策目標下,中國股市的地位得到廣泛認同,人們更加全麵地審視這個羽翼漸豐的市場,給其合理定位。我們注意到,政策重心對股市的傾斜十分明顯,管理層對股市嗬護有加,這無疑為股市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當然,國家也不願看到股市過度投機,在股市熾熱情況下采用政策手段降溫。如1995年“5.18”行情,正當滬深股市如脫韁野馬上衝時,管理層迅速祭出調控法寶:推出新股發行額度,猶如一盆冰水潑滅熊熊投機之火,一天內滬市暴跌150點。1996年底,當股指節節上升時,管理層采取降溫措施,權威的《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使股市暫趨沉寂。1997年5月,滬深股市迅猛上漲,出現一發不可收之勢,管理層接連出台強力措施,力控局麵,此時,政策的威力顯現無遺,這是任何技術分析都望塵莫及的。

因此,把握國家對股市政策取向和態度的變化,可以幫助我們研判大勢,及時作出投資抉擇。

四.市場規模對股價的影響

股票市場同其他市場一樣,股價的漲跌同樣受到供求關係的影響,當股市出現供不應求時,股價隨之上漲;當供過於求時,股價便會下跌。具體表現在買方大於賣方(即多頭強於空頭時)時,股價上漲;方大於買方(空方強於多方)時股價下跌,而多空雙方力量均衡(即供求平衡)時,多出現盤整的市況。